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是谁所作?文天祥还是邓剡?请认真回答! 文天祥酹江月 和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文天祥酹江月 和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二),字宋瑞,号文山,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官做到丞相。元兵南侵,他起兵勤王,后战败被执,不屈,被杀,是宋末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所写的诗、文、词是他战斗生涯的记录和爱国思想的宣言,是血和泪的结晶,不能把它们视同一般的文学作品。
  这首题为“驿中言别友人”的词,是文天祥被俘后押往大都(今北京市),途经金陵(南京),在驿馆(官办客栈)中告别朋友时写的。朋友当是邓剡,字中甫,这时住在金陵天庆观里。词牌《酹江月》是《念奴娇》的别名。文天祥写这首词时,抗元斗争已经失败,他自己也成了敌人的俘虏,但词中却洋溢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藐视强敌的豪情壮志。在艺术表现上,为了把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精炼的语言之中,文天祥较多地借用了典故和前人诗歌的意境。
  上片的大意是说:面对水天相连的长江,我真恨老天不肯帮忙,竟让元军打败了我们。春天来了,杜鹃鸟在哀啼,夕阳斜照着花朵,可是我怎么忍心去看被元军摧毁了的南京城呵。想到我们的妇女和珍贵文物被敌人掳掠一空,连我自己也当了俘虏,真不知道靠谁才能报仇。我是多么的痛悔,可惜了我的那把宝剑,它还以为我是个豪杰呢。  开头三句回忆抗元斗争的失败。这里借用了三国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火烧曹操船队的典故。据说那次正好碰上东南风,仿佛老天有意帮助周瑜成功一般。可是南宋军队凭借长江天险却未能抵挡住元军,又仿佛老天不肯帮忙似的。“水天空阔”写长江水面宽阔,本来正是阻挡敌人的有利条件。“不借”,不肯帮助。“英物”,英雄人物,这里指抗元将士。
  “蜀鸟吴花残照里”到“此恨凭谁雪”,写这次途经金陵时所见。“蜀鸟”指子规,也就是杜鹃鸟,相传它是蜀国望帝死后变化成的,啼声凄厉。“吴花”指吴地的花草,三国时金陵是吴的国都。“残照”指夕阳的照射。“铜雀春情”是化用唐人杜牧的两句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赤壁之战要不是东南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曹操的军队早就打过了长江,把乔家两姊妹(孙策和周瑜的妻子)掳去关在曹操造的有名的铜雀台里了。杜牧的诗只是一种假设。但南宋灭亡时宫中嫔妃[pínfēi]确实遭到元军掳掠,所以文天祥用“铜雀春情”来指这件史实。“金人秋泪”,汉武帝曾在长安的宫中用铜铸造了一个重千斤的仙人,也叫金人,汉亡以后魏明帝曾派人到长安去搬取这个铜人,据说铜人不愿离开故土,竟流下眼泪来。这里借指南宋灭亡后珍贵文物被元军劫掠一空。总之,文天祥这次经过金陵,满眼都是金人破坏后的残破景象,使他心中充满了仇恨。但他又痛苦地想到:自己已经被俘,很难再重整旗鼓,这仇恨和耻辱要靠谁才能洗刷掉呵!
  “堂堂剑气”两句是懊恨自己的失败。古人传说好的宝剑,有精气上通于天。“斗牛”指北斗星和牵牛星。“空认奇杰”,白白地认我为英雄。这两句是说自己所佩的宝剑倒是把好剑,剑气上冲斗牛,可惜自己已经落入敌手,辜负了这口把自己当作英杰的好剑。
  词的下片回顾抗元斗争的艰苦经历并向友人表示誓不屈服的决心。大意是说,回想不久以前,为了抗击元军,我曾经摆脱敌人严密的监视坐了小船,经过海路,到南方举起抗元的大旗。虽然后来失败被俘,但我决心要象蔺相如痛斥秦王、诸葛亮吓退司马懿那样,英勇顽强地同敌人斗争到底,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这样想着,我再也难以入睡。周围是那么寂静,只有秦淮何上的孤月,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啊。
  “那信江海余生”以下三句,是记一二七六年他从镇江摆脱元兵监视,经海路南逃的事。“那信”,哪里想到。“属”,托付。“江海余生,南行万里”,是说他那次先逃到通州(今江苏南通市),然后乘小船(扁舟)出海继续南行。“余生”等于说幸存的生命。“鸥盟”原指与海鸥交朋友,这里借指抗元战友。“醉眼”原指喝醉酒看东西,“留醉眼”是深情地看的意思。“涛生云灭”指战局的风云变幻。这两句说明他之所以南行万里是为了寻找战友共举抗元大业。“睨柱吞嬴”以下三句用了两个典故。“睨[nì]柱吞嬴”用蔺[lìn]相如的故事。战国时代,秦王提出用十五个城池换取赵国的美玉和氏璧,蔺相如奉赵王之命送璧到秦国,看到秦王没有用十五城来换璧的诚意,就拿着和氏璧怒发冲冠地倚柱而立,警告秦王说:如要夺璧,宁可将璧在柱子上击碎!秦王不敢强夺。“睨柱”就是眼睛斜盯住柱子看的意思。“嬴[yíng],秦王的姓。“吞嬴”是说蔺相如怒气冲天象要吞掉秦王似的。“回旗走懿”,是用三国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死于军中,司马懿领军来追,蜀军突然回师(回旗),竟把司马懿吓退。“走”在这里作“使..逃跑”讲。天文祥用这两个典故表示自己大义凛然,不畏强敌,就是死了也决不放过敌人。“千古冲冠发”,是讲千百年前,蔺相如怒发冲冠警告秦王的事。
  最后两句回到现实,意思是说上面讲的那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眼前他被拘留在金陵的驿馆,只有秦淮河上的孤月伴着他这个无法入眠的人。“无寐[mèi]”,不能入睡。秦淮河,是流经金陵的一条河。这两句表明,现实虽然是如此残酷,但顽强的斗争的精神却仍使作者激动不已。

这首题为“驿中言别友人”的词,是文天祥被俘后押往大都京市),途经金陵(南京),在驿馆(官办客栈)中告别朋友时写的。文天祥写这首词时,抗元斗争已经失败,他自己也成了敌人的俘虏,但词中却洋溢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藐视强敌的豪情壮志。在艺术表现上,为了把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精炼的语言之中,文天祥较多地借用了典故和前人诗歌的意境。 

今年是民族英雄文天祥慷慨就义719周年,我赴北京东城文天祥祠凭吊,不禁忆起他的《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一词: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这首词,由宋亡至元、明、清600余年,其著作权几无疑问。但20年前,文坛巨擘郭沫若发难,说它不是文天祥而是邓剡的作品。其立论根据,是说清雍正三年(1725)文天祥的14世孙家刻本《文山全集》中将此词题作“驿中言别”而旁注“友人作”,这友人该是邓剡。此论一出,国内学人顿起纷争。多数人认为雍正本改动前代文献的根据不明,“难以征信”,此词的归属不容更改;而少数人则从郭说,如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选注》中便认定“原词是邓剡所写”,完全剥夺了文天祥的著作权。

  窃以为,郭、唐二先生的判定难以成立。此词乃文作而非邓作。理由如次:
其一,从词题看,此词非文天祥莫属。古人的应酬文字,大都行不逾礼法。与尊长唱和,无论诗词,题目上都标明对方的身份地位,不敢马虎,否则便是“ 非礼”。《全宋词》所收邓剡《木兰花慢·寿周耐轩府尹》,就标明了对方的身份。文天祥是右丞相兼枢密使、信国公,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邓剡作词赠他,怎能用“驿中言别”这种与平辈或下属应酬的语言来标题,全忘了“尊卑上下”?!此词若是他写的,必然会用“与右丞相信国公驿中言别”(或简化为“与文丞相驿中言别”)为题。或者有人会说,都已成了阶下囚,不那么讲究了。这也是误解。文天祥在燕京柴市被杀后,邓剡作诗悼念,仍题为《挽文信公诗》。因此,“驿中言别友人”,恰恰是文天祥写词送给邓剡的口气。就在《指南后录·东海集序》中,文天祥便6次用“友人”二字代替邓剡的名讳。

  其二,从风格看,此词与文天祥的词风一致,而与邓剡的词风则不相同。文天祥晚年的诗词,都血泪交迸,辞情哀苦,意气激昂。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盛赞文天祥的词“风骨甚高”,远在同时诸公之上。而邓剡传世的12 首词,则无此种风骨。另外,宋亡后,邓剡向元军主帅张弘范投降,《元史·张�传》将此事系于至元十六年(1729),也就是将文天祥北押的当年。一个俯首求活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这首英风逼人、感天动地的词作的。
其三,从语意看,此词与文天祥的生平相符。下阕“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讲的是文天祥自己的往事。宋恭帝德�二年(1276)文天祥出使元营被执,北押途中他在镇江从元军监视中死里逃生,至通州(今南通)出海,四条船一齐出发,历经艰险,才到达广东再举抗元义旗。这种夫子自道的语言,与邓剡无涉。下面“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所表达的也是文天祥以身许国、宁死不屈的抗战意志,它更与投降元军的邓剡挨不上边。

  其四,从载籍看,一代代众多词学家都判定此词为文天祥所作。文天祥生前,已亲将此词编入后来传世的《指南后录》中,录入作品排列有序,备注分明。附带收入的他人词作3首(两首是邓剡的),都标有“王夫人作”、“中斋”、“ 中斋作”字样,以示不掠他人之美。文天祥死后,明嘉靖时《文山先生全集》(乃其故乡吉安编刻)面世,《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赫然在目。此书比雍正本早了150多年,无疑更具有权威性。此外,六百年间,还先后有五种流布极广的词学专著,都明确无误地判定此词为文天祥所作。

  ———明嘉靖时词学家陈霆所撰的《渚山堂词话》,认定此词是“文山别友人词”。

  ———清康熙时朱彝尊编撰《词综》,考核极严,选词极精,文天祥词被选中的,恰恰只有这首标题为《大江东去·驿中言别友人》的代表作。

  ———清乾隆后期张思岩等编撰的《词林纪事》,尽管雍正本问世已50余年,但它仍认为此词为文天祥之作。

  ———清王弈清等编撰的《历代词话》(成书亦当在乾隆后期)中说:“文文山驿中与友人言别,赋《百字令》,气冲牛斗,无一毫委靡之色。”

  ———清嘉庆十一年(1806)冯金伯编辑成书的《词苑萃编》,亦再次认定此词的作者为文天祥。

  行文至此,我想,文天祥作此词已七百多年,即使在考据学盛行的“乾嘉之世”,也无学人撰文置疑,今人何以偏要发难?其原因,是“文革”前后作翻案文章成了一种“时尚”。此类文章若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倒也无妨。如果证据不足就遽然论断,那只能徒增纷扰,冤枉古人。

文天祥【酹江月】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裏,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馀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准应是孤月.

作者: 文天祥

文天祥写的《酹江月》赏析
这首题为“驿中言别友人”的词,是文天祥被俘后押往大都(今北京市),途经金陵(南京),在驿馆(官办客栈)中告别朋友时写的。朋友当是邓剡,字中甫,这时住在金陵天庆观里。词牌《酹江月》是《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是谁所作?文天祥还是邓剡?请认真回答!
其立论根据,是说清雍正三年(1725)文天祥的14世孙家刻本《文山全集》中将此词题作“驿中言别”而旁注“友人作”,这友人该是邓剡。此论一出,国内学人顿起纷争。多数人认为雍正本改动前代文献的根据不明,“难以征信”,此词的归属不容更改;而少数人则从郭说,如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选注》中...

文天祥酹江月 和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这首题为“驿中言别友人”的词,是文天祥被俘后押往大都(今北京市),途经金陵(南京),在驿馆(官办客栈)中告别朋友时写的.朋友当是邓剡,字中甫,这时住在金陵天庆观里.词牌《酹江月》是《念奴娇》的别名.文天祥写这首词时,抗元斗争已经失败,他自己也成了敌人的俘虏,但词中却洋溢着不屈不挠的...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鉴赏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宋代: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寒蛩一作:寒虫)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的介绍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是宋末爱国文学家文天祥的词作。此词描写了作者的囚徒生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慨,表明作者不但自己宁死不屈,而且深信未来将有更多的豪杰之士起来继续进行斗争。全词直抒胸臆,激昂慷慨,苍凉悲壮,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南宋王朝的耿耿忠心以及高尚的民族气节。

酹江月·驿中言别赏析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最后再转到惜别上来,孤月意喻好友的分离、各人将形单影只了。作者虽然因病不能随之北上,但将在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中为友人祈盼。这句话虽然普遍,但朋友之情,家国之悲深蕴其中。这词在艺术上的特色除了写情写景较为融洽之外,还用典颇多。借历史人物,抒发自己...

诗人邓剡简介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作者] 邓剡 [朝代] 宋代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的创作背景
次年四月,被押往大都(今北京),一起被押北行还有他的同乡好友邓剡。在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邓剡因病暂留天庆观就医,文天祥继续被解北上。临别之时邓剡写了一首《酹江月·驿中言别》赠送文天祥,对国族的不幸表示极大的愤慨,对文天祥的爱国壮举表示热忱的赞慕。文天祥写此词酬答邓剡。二...

关于明清诗歌的诗句(关于明清的诗词)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作者:(明)文天祥 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关于明清征南诗句
清·汪中《别母》 细雨春灯夜欲分,白头闲坐话艰辛。 出门便是天涯路,明日思亲梦里人。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作者:(明)文天祥 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