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潜《游渔洋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沈德潜:游渔洋山记

沈德潜

渔洋山,王阮亭尚书取以为号者也。山在太湖滨,从玄墓山还玄阁望之,如履舃在几案下,可俯而拾。余爱山之名,欲往游焉。

取道来堆山,经钱家磡上阳村,一路在梅花国中。花光湖影,弥漫相接,烟云往来其间,欲动欲定。沿湖滨行,湾环回折,始疑甚近,久而愈远。过十馀里,入渔洋湾,董文敏玄宰,归骨于此。居人如鹿豕状,见余至,以游人不到处,甚骇。绕湾而行,又三五里,渐入渐深,窅然无人。登山之巅,全见太湖。湖中群峰罗列,近而最大者为西洞庭,相望者为东洞庭,远而大者为马迹,其馀若沉若浮,倏见倏忽,不可名状。三州依约在目。从巅顶别径而下,树木丛杂,侧身低首,始免絓罥。

人昙花庵,庵有老僧,长眉卷发,若身毒国人,见客无酬接礼。问以王阮亭尚书曾至此间,曾留遗迹与否。僧言幼即挂瓢于此,垂七十年,未见有官人至此山,亦不知王为何人也。因思阮亭为风雅总持,语妙天下,而手版匆忙,未及亲赴林壑,而领略其胜者;又无诗笔通灵,足以发挥湖山之胜。古今来如此者可胜数耶!怅然久之。山相接为法华,为盔盂,以日晚不及更游,仍从渔洋湾觅故道归。

于时村落中炊烟浮动,白云顾还,遥望梅花林,如残雪满山,而夕阳一抹,晃漾其际,倍觉冷艳可爱。久之,返还玄阁,将昏黄矣。灯下濡笔作记,恐如东坡所云“清景一失后难摹”也。时戊子春清和月二日

沈德潜受业于康熙时的大诗人及大批评家叶燮,深为当时主盟诗坛的王士禛所器重。而他对王士禛也极为敬佩,所以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作了这次渔洋山的一日游,写下了这篇游记。

文章一开头便交代出渔洋山和王士禛(号阮亭)的关系,点明出游的原因。山在太湖之滨,离自己下榻的玄阁很近:“如履舃在几案下”,既然近在咫尺,山水可亲,令人顿生游意。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余爱山之名,欲往游焉。”故沈德潜的此次出游,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领略自然风光的欲望,而且还带有寻访王渔洋遗踪的目的,故文章便以此为中心而渐次展开。他既刻划了山水的清幽宜人,又写了自己探寻渔洋遗迹的情形,以及由此而生出的感慨。他问昙花庵的老僧,王士祯是否曾在此留下雪泥鸿爪,然而得到的回答是令人吃惊的:七十年来并无当官的光顾此间,他对王士祯的名字也闻所未闻。于是作者感叹达官贵人无缘亲临林壑,领略幽胜,又没有灵通的诗笔发挥湖山之胜,所以使他“怅然久之”。这里作者暗寓了对达官贵人的讥刺:他们虽然得到了富贵荣华,但是失去了与自然接近的机会。

本文写景的一个特点在于作者善于捕捉瞬息即逝的动态美。你看:“花光湖影,弥漫相接,烟云往来其间,欲动欲定。”又如写登山眺望太湖的情景是:“湖中群峰罗列,近而最大者为西洞庭,相望者为东洞庭,远而大者为马迹;其馀若沉若浮,倏见倏隐,不可名状。”再如写归途中所见:“于时村落中炊烟浮动,白云欲还,遥望梅花林,如残雪满山,而夕阳一抹,晃漾其际,倍觉冷艳可爱。”作者着重于描绘烟光云影的变幻,明灭沉浮的湖上群峰,以及浮动的炊烟、来去飘荡的白云、晃漾于梅花林中的一抹夕阳。凡此种种,都是动态的、瞬时的美,由此体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与写景状物的灵动笔致。沈德潜于此文中论及诗笔,揭出“通灵”二字,正是他对描绘山水的要求,故他自己的游记力求表现山水的灵气和动感。沈氏以诗名世,故文中也不乏诗情画意的描绘,如本文中写渔洋山的幽僻冷艳,颇能传神,令人神往。

本文写作上另一个突出之处是对景物的描绘,时时不离写人。人和山水是交融在一起的。如“过十馀里,入渔洋湾,董文敏玄宰,归骨于此,居人如鹿豕状,见余至,以游人不到处,甚骇。”所说的董文敏,即董其昌,字玄宰,谥为文敏。他是明代南宗画派的大师,其山水画以清幽淡远,富于神韵见长,死后葬于渔洋山麓。文中对当地居人的描写主要在于说明渔洋山的地僻人稀,远离尘嚣,恍如隔世,为下文“渐入渐深,窅然无人”作一伏笔。又如写昙花庵老僧:“长眉卷发,若身毒国人,见容无酬接礼。”数语之间,便将一个与世隔绝的山野老僧的形象勾勒出来了,与山水的荒寒野趣正可协调,并引出了下文自己的感慨。

总之,本文的写景富有特色,勾勒出了山水的精神,而写景与写人相结合,记游与感慨相联系,寥廖数百字中,内容丰富,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曹学佺《游武夷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武夷山,也称小武夷,在福建崇安县南,相传昔有神人武夷君居此,故名。绵亘百二十里,有三十六峰,九曲溪穿流其中,形成“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的回环曲折之美,为福建第一名山。曹学佺这篇《游武夷记》写他乘舟游山过程,纯用白描速写,内容丰富,要言不繁。游记开头先介绍游武夷山的时间、...

核舟记原文+翻译+字词注释
他表现东坡赤壁之游,不是简单地再现历史,而是对历史事实进行了合理的改造与加工。譬如雕栏上的对联,右边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苏东坡十月写的《后赤壁赋》,而左边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则是苏东坡写于七月的《前赤壁赋》中的名句。 虽然季节有点不对,但用以揭示东坡泛舟时的月夜之景,却有不容抹煞...

管同《宝山记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钱塘江潮闻名天下,长江也可观潮。在它的入海口处,江面也呈喇叭形,具有形成潮涌的条件。长江潮虽然没有钱塘潮的壮观,但是汹涌澎湃的长江海潮,却也蔚为大观。清人管同所作《宝山记游》,生动地描述了在宝山县观长江潮的景象。“宝山县城临大海,潮汐万态,称为奇观。”文章一开始,总括宝山形胜,...

《观沧海》原文 翻译
观沧海 作者:曹操 (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

《游山西村》原文及翻译
《游山西村》[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

邹善《游劳山记(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邹善:游劳山记(节选)邹善 隆庆戊辰,孟冬之望,邹子善携诸生游大泽山。兴勃勃未已也,遂订劳山之行。越明日,抵平度。明日,抵即墨。雨阻一朝夕。越晨霁……由东南行五十里,至鹤山。登其巅,望东海,了无津涯,心目恍然,非人间境。王别驾九成、朱守备衣携酌岩下,幕天席地,乐融融也。由...

游褒禅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品:游褒禅山记 简介 本篇选自《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王文公文集》一百卷,文五十六卷,诗四十四卷,收录了他大部分诗文,与《临川先生文集》...

周必大《游天平山录》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天平山是苏州西南郊的游览胜地。从山顶可俯瞰周围群山、田野,远眺太湖风光。本篇作者所记系与友人范成大等在苏州相聚、相别以后,与另一位友人唐致远经由水路至灵岩院,并往天平山游历的见闻。作者按时间顺序,信笔写来,如数家珍,使人倍感亲切。由于游灵岩院不是本文的记叙重点,只是数笔带过,而与...

薛瑄《游龙门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薛瑄:游龙门记 薛瑄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皆层峦危峰,横出天汉。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来,至是,山断河出,两壁俨立相望。神禹疏凿之劳,于此为大。由东南麓穴岩构木,浮虚架水为栈道,盘曲而上。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进谒...

湛方生《游园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湛方生:游园咏 湛方生 谅兹境之可怀,究川阜之奇势。水穷清以彻鉴,山邻天而无际。乘初霁之新景,登北馆以悠瞩。对荆门之孤阜,傍渔阳之秀岳。乘夕阳而含咏,杖轻策以行游。袭秋兰之流芬,幕长猗之森修。任缓步以升降,历丘墟而四周。智无涯而难恬,性有方而易适。差一豪而遽乖,徒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