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现状 黄河的现状是怎样的

黄河的现状是怎样的

1、黄河水资源现状
据统计,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580亿m3,仅相当于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却承担着向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向流域外远距离调水.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两岸年用水量由50年代的122亿m3猛增到90年代的300亿m3左右.其中农业用水是大头,约占92%,工业生活用水约占8%.从1972年起到1999年的28年间,黄河下游有22年断流,而1996、1997、1998年连续三年的断流时间均超过100天,1998年则长达144天.根据预测:正常来水年份情况下,2010年黄河流域缺水40亿m3,2030年缺水110亿m3,2050年缺水160亿m3左右,枯水年份还要增多.由此可见,用水需求已超出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黄河流域水危机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
为了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和黄河下游断流形势,国家计委、水利部颁布实施了《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和《黄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并于1999年初,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了水调局,从1999年3月17日开始,对黄河供水实行统一管理和有计划的调配,自此以后,黄河下游未出现断流现象.

黄河变化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地质影响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及危害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长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了“排污河”.
乌梁素海总排干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通向黄河的一条主要排污渠道.记者看到在这条总排干的沿线分布着许多造纸、焦化等企业,这些高污染企业规模大小不一,一旦环保设施停运或本身就无处理设施,大量污染物就会直排入黄河,影响下游供水安全.
今年年初,黄河包头段遭遇空前严重的以挥发酚为代表的污染,挥发酚、氨氮等超标几倍到几十倍,由于包头市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来自黄河,120多万市民只能硬着头皮饮“苦水”.记者在包头市环保局上报国家局的信息中看到,造成这次黄河挥发酚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乌梁素海总排干的排放,而氨氮的污染主要来自宁夏和包头.
“祸首”沿黄:重点污染源偷排现象仍比较严重“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点多面广,很难根除
工业污染一直是黄河水污染的“祸首”.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产生出了包括COD(化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挥发酚等在内的大量污染物.由于环保设施投入大,运转成本高,沿黄重点污染源偷排现象仍比较严重,而一些“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点多面广,很难根除.
在甘肃白银市采访时,当地环保部门的干部引导记者查看了横穿城区直入黄河的东大沟,这条天然排洪沟现在成了排污沟.人还未下车,沟里的污水散发出的恶臭扑面刺鼻,河道里的红色酸性废水缓缓流淌着,旁边的支岔小沟还不时注入小股绿色的水流,河沟滩上的土壤被污水侵蚀,呈现出了金属铜色.白银市环保局的干部介绍说,东大沟的沿线有八九家污染企业,包括生活污水在内,每天有近5万立方米废水排入黄河,其中最大的污染源来自于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这家运转了40多年的铜冶炼老企业,设备严重老化,虽经国家、甘肃省有关部门多次限期治理,至今没有效果,现在每天还有8000多立方米的酸性废水直排黄河,废水中铜、铅、锌、砷等重金属含量超出国家标准几十倍到上千倍.“白银区原来最主要的居民饮用水水源地位于东大沟下游,距离入黄口仅有200多米,现在这里的水因为净化后水质难以达标,已经停止向城市供水.”环保干部忧郁地说.
“消亡”现状: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染”呈现加重趋势乌梁素海湖已经濒临消亡
在沿途调查中记者发现,除工业污染外,生活污水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污染”目前也呈现加重趋势,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同时,沿黄一些城市沿河乱堆、乱倒生活垃圾,加剧了黄河河段的污染.
日趋严重的黄河水污染,严重破坏了黄河生态系统,导致河道中的水生物濒临灭绝.上世纪五十年代兰州市雁滩滩边遍布红柳、芦苇,栖息斑头雁、高原山鹑等十几种水鸟,如今这些鸟种已没有了踪迹.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黄河甘肃段生长的鱼类大大减少,有些已经绝迹.就连兰州人引以为自豪的兰州特产青白石白兰瓜,近年来也因浇了受污染的黄河水而品质下降.
据甘肃省环保局统计,黄河甘肃段年排放废水2.37亿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达到了1.41亿吨,占到废水排放总量的59.5%.黄河流经甘肃四座城市,目前仅有兰州市有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仅有15.8万吨.而且兰州市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只有每立方米0.2元,全市所收的污水处理费也只能维持一座日处理10万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甘肃省环保局局长赵伟民介绍说,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目前兰州市的污水管网普及率只有12.2%.较小的污水处理和收集能力远不足以处理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排放量,致使黄河沿岸排污管、排污沟密布,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记者发现,这一问题许多沿黄城市都普遍存在.
污染加重的黄河,不仅影响了沿河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更为严峻的是直接危及了生态环境和沿黄百姓的饮水安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现在每年有5亿立方米的废水注入湖区,其中排入黄河有0.5亿立方米.记者在乌梁素海看到,水体已呈现酱黑色.由于工业废水,特别是农药、化肥含量很高的农业退水注入湖区,使水域的富营养化加剧,水草、芦苇疯长,湖区明水面萎缩,湖底抬升加快.
巴彦淖尔市环保局局长杨介中介绍说:“乌梁素海水质目前基本处于劣五类,昔日的渔场现在已有19种鱼类灭绝.2002年,找到的一条最大的鱼还不足3两重.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治理,不仅危及黄河,而且这块重要的湿地也会在20到40年间消亡.”
“毒水”水质: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水后被烧死村民饮水后常拉肚子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在青海省境内流长约300公里,流域集中了青海省60%以上的人口和大部分的工农业生产.然而,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加大,年排放量已达到近2亿立方米,湟水河的水质污染急剧恶化.特别是进入西宁市后的各河段,枯水期水质基本在五类或劣五类.2002年,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东庄村的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后被活活烧死.正在田头浇地的东庄村村民王成发告诉记者:“现在引湟水浇地,先要看河道里的水,水多了才敢浇,水少了灌进地里,苗子准烧死.”
在甘肃省靖远县靡滩乡,村民们长期饮用的是经过简单沉淀的黄河水.村民们说,锅里经常有白色的沉淀物,饮过水后常拉肚子,洗过脸后皮肤龟裂起皮.“这个水咸得人吃不成,沏出来的茶咸得喝不成.河流里漂着黑乎乎的东西,看着像有油.”村民陶国才说.
记者在宁夏石嘴山市黄河水厂采访时了解到,从2001年开始由于黄河水质急剧下降,水厂的处理难度不断加大.水里的氨氮、挥发酚等含量过高,消耗了大量用于杀菌的氯,水厂不得不将加氯量由原来的处理每升水使用0.15毫克增加到4毫克左右,而用于澄清、处理有机物的药料也在成倍增加.去年和今年春天这家水厂还曾两次被迫停止处理.水厂副厂长张玉和说:“枯水期最严重的时候,感觉就是在处理污水,即使目前处理过的水,口感还是比较差,有时还有些怪味.现在大约有7万多人在饮用这样的水,今后水厂的供水范围还将不断扩大.”

据气象预报,2021年汛期,黄河流域降水整体较常年偏多2成左右,其中山陕区间、黄河下游多强降水过程,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

5月31日至6月11日,黄委派出由黄委领导带队的5个检查组,分别对陕西、山西、河南、山东4省级河务局及干支流水库、水文、通信等汛前准备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对伊洛河防洪形势开展专题调研。

会议结合多年调水调沙实践经验,根据汛前水库蓄水和河道来水预测,兼顾黄河下游滩区麦收及7月上旬“卡脖子旱”用水实际,拟于6月19日起实施2021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当日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为2600立方米每秒,花园口水文站最大流量按不超过4500立方米每秒控制。

岳中明指出,黄河流域即将进入主汛期,各项防汛准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关键之年,全河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全局高度认识做好黄河防汛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黄河无霜期短

黄河流域初霜日由北至南、从西向东逐步开始,并且同纬度的山区早于平原、河谷和沙漠。如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初霜日平均在8月中、下旬,而黄河中下游一般在10月上、中旬;

流域其余地区在9月份。流域终霜日迟早的分布特点与初霜日正好相反,黄河下游平原地区较早,平均在3月下旬,而上游唐乃亥以上地区则晚至8月上、中旬,其余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由此可见,黄河流域无霜期较短,即使是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其无霜日也只有200天左右;而上游久治以上地区平均不足20天,可以说基本上全年有霜;流域其余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以上内容参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委召开专题会议再部署再落实防汛工作



如果气候持续变暖,黄河源区的水量在十几年内就会减少50%。到那时,面临困境的不仅是这个地区的牧民,而是整个流域。
在“九曲黄河第一县”的玛多,80岁的老县长拉保不断感叹“沧海桑田”。20多年间,他亲眼目睹这个县二十多年的变化。
1966至1984年,拉保担任黄河源头的青海省玛多县县长。1979到1982年,玛多是中国最好的草场,一跃成为全国首富县。现在由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玛多县是全国贫困县之一。
“30年前,因为黄河水太多,县城周围都是湿地,玛多县城搬迁一次。”拉保说,“现在,它面临第二次搬迁———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全县吃水成了问题。”
全球气候的变暖,是黄河源头以至长江源头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这一点,老县长拉保也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找到蛛丝马迹,“现在气候变得越来越暖和。过去我们在冬天都要穿厚厚的棉毡衣,而现在穿一件绒衣就能过冬了。”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鲁安新博士说,在未来25年内,青藏高原的温度将会上升1.4摄氏度。如果这种气候变化的趋势持续下去的话,黄河源区的水量在十几年内就会减少50%。到那时,面临困境的不仅仅是一地区的牧民,而是整个流域。
今年6月,鲁安新考察了黄河源头的阿尼玛卿山。25年前,中外冰川学家在这里设置了冰川观测点。博士目测,25年之间,冰川已退缩了近1公里。
阿尼玛卿山是藏族的四大神山之一,山中孕育着千万年来的积雪和冰川。这些冰川占黄河源区冰川总面积的96%。每年夏天,雪冰融化,汇成水晶细流,为黄河源源不断地补充水源。冰川十分敏感,即便是微小的温度变化也能引起冰川的变化,因此通过长时间观测冰川,可以获得有力证据证明气候变化的趋势。
如果按照英国哈德利中心(Hadley Center)的预测,到2100年,青藏高原的温度将比现在升高2-3.6摄氏度。粗略估算,到2050年,中国西北部的冰川将有超过一半彻底消失。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说,全球气候变暖使中国冰川面积近40年平均减少了7%,目前冰川年融水径流量相当于一条黄河。
姚檀栋说,中国冰川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高亚洲地区的冰川,由于气候不断变暖,上世纪中叶以来,大多数处于强烈退缩状态,一些曾经前进或稳定的冰川,也随着气候变暖加剧而转为后退。
冰崩
从长期来看,冰川消退会导致世界主要河流从源头开始变得干涸。而从短期来看,气候变化和冰川退缩还会引发其他灾害。
在鲁安新探查冰川的路上,许多当地人以为他们是冲着“大雪崩”去的。2004年3月18日,阿尼玛卿山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雪崩”,超过2640公顷秋季草场顷刻间被毁。
在“雪崩”现场,所有的考察人员都被惊呆:绿油油的草场犹如骤然被一座巨型煤矿所覆盖。各处散落着黑色的岩石和砾石,在脚下,山坡上,沟壑中到处都是,好像经历过一次火山喷发。鲁安新给了一个更加令人吃惊的结论,他认为这并不是一次雪崩,而是一次“冰崩”。气温的迅速上升引发冰川迅速融化,不同的部分融化的速度不同,因此整个冰川的压力分布极为不均。此外,阿尼玛卿山西侧陡峭的地质特征加剧了冰川退缩带来的危险,引发了最终的崩塌。崩塌时威力巨大,夹杂着庞大体积的积雪和黑色冰碛物的冰川直削下来,甚至将山体的一部分也撕扯了下来。直到14个月后,当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留下的余威仍然让到访者心有余悸。
然而,滑落的冰川与冰碛物在清水河、权隆河、达玛曲河汇入的曲什安河的河谷处,形成横向5公里、纵向3公里、平均厚度300米的冰雪大坝,将河道阻塞,形成堰塞湖。因为上游不断补水,这个湖泊的面积每天都在扩大;与此同时,由砾石和冰川碎屑组成的冰碛坝也每天都在松动。坝体本身松散而多孔,而且其中冰冻部分由于温度上升和水浪冲击,融化的速度越来越快,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三条突出的冰碛边缘已经可以看到明显的裂缝,甚至能听到冰缝裂开的声音。小块岩石和冰的碎片不断从坝上脱落,滑入湖中。坝体最低处仅仅比水面高5米,一阵暴雨或者气温陡升造成的加速融化就能让这条千疮百孔的堤坝彻底决口。今年7月,这个堰塞湖终于“轰”的一声倒塌,河水奔泄而出,冲走一些房屋和牲畜,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冻土不再
在离花石峡镇59公里的地方,鲁安新博士抬手一指,“看那条沟!我们现在已经在冻土地带了。”在黄河源区冻土分布十分广泛,但厚度很薄。因此,这里的多年冻土更容易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一旦有一片地下冰融化,在地面上就会形成一条沟渠。之后,地表土的温度平衡被打破,沟渠不断扩大,两侧消融得越来越快,形成所谓的冻融滑塌。
鲁安新说,最近20年中,黄河源区的多年冻土在大规模消退,主要表现为土地平均温度升高,活动层加深以及多年冻土下界升高等方面。
在214国道上的一个岔口,考察队看到了一座废弃的住所。中间有一个院落,四周有16间房屋。所有的墙上布满了既长且深的裂缝,有一些甚至开始倾斜。冻土层融化直接影响到房屋地基的牢固,因此墙体倾斜开裂。由于地基融化松动而废弃的房屋在该区域随处可见,就连高速公路也不能幸免。尽管路基的设计和建造经过了周密的计算,并且考虑到各种气候条件的影响,但在气候变化面前也难以为继。地下的冻土层融化速度之快出乎人们意料,因此路基之上曾经平坦顺畅的柏油路现在变得如波浪起伏,道路中间的黄线被拉扯得七扭八歪,看上去颇有几分滑稽,被人戏称为“跳舞的公路”。虽然鲁安新所在的考察队已然对此多加防备,还是发生了一起轻微的车祸。政府每年都要对青藏高原上的公路进行整修,每3年还有一次大修,否则这种路况会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与此同时,地下水位下降还会导致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水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最终会导致黄河源区土地大规模退化和沙化。在黄河源区的水文循环中,冻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由气候变暖、温度升高导致深层永冻层的严重退化是不可逆的。并且在此过程中还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造成升温加剧,引发更严重的冻土退化和冰川退缩。这样的恶性循环似乎预示着人类不加节制的发展已经把自己逼入了死胡同。
考察队把营地扎在海拔4200米高的阿尼玛卿山时,碰到了住在这里的索保。索保是个藏族小伙,35岁,头发卷曲,目光清澈。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请不要乱丢垃圾,请不要玷污圣水。没有了圣水,这里的一切生物都会凋亡。”他说的“圣水”就是黄河。
可是,仅仅不乱丢垃圾并不能拯救这“圣水”。全球变暖缘于畸形工业发展所排出的大量温室气体。“只有世界各国切实负起自己的义务,工业发展做到‘可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才能共同应对这一危机。”一位专家说。

黄河有这么多工厂毒水排入黄河佰姓被佰喝这毒水。国家怎么不管。另一问题黄河有水灾发生吗?

黄河现状50字数限制
5.在黄河水资源管理体系上,黄河系统内仍存在着“多龙管水”,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趋于稳定。根据查询黄河流域的相关资料得知,2015年以后,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趋于稳定,林、草、水域等自然生态系统从面积增长转向质量提升,生态环境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黄河流域,是指黄河水系从源头到入海这条河流所影响的地理生态区域。习惯上,人们多把黄河流经省区的相关面积称之为...

黄河的现状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

黄河的现状!
1、黄河水资源现状 据统计,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580亿m3,仅相当于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却承担着向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向流域外远距离调水。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两岸年用水量由50年代的122亿m3猛增到90年代的300亿m3左右。其中农业用水是大头...

长江黄河的现状
回答:如果气候持续变暖,黄河源区的水量在十几年内就会减少50%。到那时,面临困境的不仅是这个地区的牧民,而是整个流域。 在“九曲黄河第一县”的玛多,80岁的老县长拉保不断感叹“沧海桑田”。20多年间,他亲眼目睹这个县二十多年的变化。 1966至1984年,拉保担任黄河源头的青海省玛多县县长。1979到1982...

黄河的现状以及建议 作文400字左右
1、黄河水资源现状 据统计,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580亿m3,仅相当于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却承担着向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向流域外远距离调水。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两岸年用水量由50年代的122亿m3猛增到90年代的300亿m3左右。其中农业用水是大头...

黄河现状及影响和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
秦朝时期大量伐树建阿房宫,使黄土高原树木伐光,再加上人们的刀耕火种加速土地荒漠化,黄河水日积月累冲刷咋成大量泥沙涌入河道,中下游大部,因为水流变缓,造成泥沙沉积,特别是河南境内形成地上悬河。

黄河的现状(要简短)
1.冰崩 从长期来看,冰川消退会导致世界主要河流从源头开始变得干涸。而从短期来看,气候变化和冰川退缩还会引发其他灾害。2.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鲁安新博士说,在未来25年内,青藏高原的温度将会上升1.4摄氏度。如果这种气候变化的趋势持续下去的话,黄河源区的...

2022黄河含沙量现状
每立方米35公斤。黄河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平均含沙量约为每立方米35公斤。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的现状及造成原因是为什么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现状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