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类型有哪些? 什么是地层分类?

什么是地层分类?

地层分类指根据划分依据的不同,把组成地壳的岩层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层。目前国际上的趋向是把地层分为三大类型:①以岩性作为主要划分依据的岩石地层(岩性地层);②以化石作为划分依据的生物地层;③以形成时间作为划分依据的时间地层或年代地层。另外一种意见认为,年代地层也就是生物地层。因为在年代对比方法上虽然有许多种,但以古生物的和同位素年龄测定的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并指出,尽管同位素年龄值是前寒武纪和寒武纪以后的深度变质地层时代对比的重要方法,但它在显生宙地层的详细划分和对比方面,还不够完善。而古生物(生物地层)的方法,在地质时期划分和地层的时代对比方面,具有全球的同时性。而且,迄今为止,年代地层单位(界、系、统、阶)也象生物地层一样,都是以化石作为划分和对比依据的,因而年代地层也就是生物地层,进而主张把地层分为两大类型。

地层结构(stratigraphic texture)是地层序列内岩层的叠覆与堆积型式。通常所说的旋回性、韵律性、加积型、退积型、进积型沉积等,都属于地层结构的概念范畴。地层结构概念主要是用于研究和描述相当于或略小于一个体系域的地层间隔内岩层的纵、横向总体(或优势)堆积方式,并可根据其成因或形态,将总体退积、加积、进积,或超覆、叠覆、退覆堆积的地层,分别称为退积、加积、进积,或超覆、叠覆、退覆结构的地层。对于地层分析、预测来说,地层结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为有利于研究坝区渗漏边界条件,结合河谷地貌特征,可将河流松散堆积物的地层结构划分为三种模型:
  1.单一结构型
  主要由卵砾(漂)石组成,透水性强而均一,但厚度一般不大。下伏基岩可作为相对隔水底板,渗漏边界条件较简单,易于确定。上游河段多此型式,由于谷坡高陡,松散堆积物多分布于谷底,所以渗漏主要发生于坝基。此种型式可引起严重的渗漏,但易于处理。
  2.多厚层结构型
  由多层厚度较大的粗、细粒物质组成,可分为两种情况:
  (1)自上而下颗粒组成逐层变粗的多层结构。透水性自上而下逐渐变强,故可把它简化为上弱下强(透水)的双层结构。显然,上部弱水层的透水性和完整程度对于控制坝区渗漏有重要作用。
  (2)粗、细粒互层结构。透水层强弱相间,因此对渗漏条件的控制取决于细粒弱透水层的延续性和完整性。若弱透水层能有效地阻隔上下粗粒强透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则有利于坝基的防渗。 上述两种情况均以基岩作为相对隔水底板。若在岩溶地区,则下部边界需移到岩溶漏水带以下。
  3.多薄层结构型
  常由透水性较弱的中、细砂或极细砂组成,并与厚度不大的粘性土层交互相间,属于平原河流的沉积模式。粘性土层往往呈透镜体状,延续性差,因而各透水层之间具有一定的水力在系,当其叠加厚度较大时,同样可构成严重的防漏条件。其下部常以早期沉积的地层作为不透水边界

1.陆相地层
第四纪阶段陆相地层的主要类型如下。
(1)冰碛层
集中分布于西部地层区,全为山岳冰川堆积类型。天山、阿尔泰、西昆仑、东昆仑、祁连的冰碛层大致有了测年数据控制,喜马拉雅、岷山、龙门山至滇西北的冰碛层大多缺乏测年资料,但地貌和地层关系等方面的标准可资对比。在山岳冰川之下,也发育有冰水沉积或有冰水渗入的湖相沉积,如四川盆地西缘的“成都粘土”、河西走廊的“玉门组”泥砾层等。东部地层区的冰碛层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现代冰川学者认为李四光(1937,1940,1975)命名的“庐山冰碛层”、“大姑冰碛层”和“鄱阳冰碛层”并非真正的冰碛层,可能是“冰缘气候”条件下的泥石流堆积或洪积层(崔之久,1982)。因此它们仍有古气候学和地层对比的科学意义。它们与“网纹红土”的互层关系可能说明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的影响。我国的冰碛层始于更新世早期的偏晚时期至更新世晚期之末,大致相当于欧洲的Gunz、Mindel、Riss、Wurm四大冰期(周尚哲、李吉均、李世杰,1991),更早的“冰碛层”(如西昌地区的昔格达组)尚未得到证实。
(2)黄土与戈壁砾石层
黄土是沙尘暴沉积,塔里木、河西走廊、北山、阿拉善至蒙古的沙漠和戈壁砾石层分布区是它的物源区。黄土主要见于黄土高原,但东北和华北以至长江中下游地层中亦有大量黄土和次生黄土,其中更新世晚期的马兰黄土一名的命名地即在北京门头沟地区。第四纪黄土厚约200m,据古地磁为主的测年资料,有2.5~1.2ma的午城黄土,1.20~0.10ma的离石黄土,0.10~0.01ma的马兰黄土,其中离石黄土是黄土剖面的主体,但马兰黄土分布最广(由西北至华北)。长江中下游有下蜀组黄土,黄土与古土壤层交互,构成So/L1—S14/L15与WS1/WL1—WS4/WL4序列,显示了与深海氧同位素序列的同步气候旋回(刘东生、袁宝印,1982;安芷生、G.Kukla、刘东生,1989;丁仲礼、刘东生,1989;刘东生等,2000)。
(3)磨拉石堆积
磨拉石堆积是造山作用的物质记录。昆仑北缘和天山南、北缘的西域组是典型代表。它虽首定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独山子(黄汲清等,1947),最发育的地区却是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由数百米至3000m厚的砾岩组成,西昆仑北侧的康苏拉克砾岩和河西走廊的玉门组为同期地层,它含有我国第一个第四纪化石带的标志化石———三门马,测年数据底界为上新世晚期,上界为1.20~1.43ma,它是青藏高原和西部山系主要隆升期的可靠记录。青藏高原周缘普遍发育该期砾石层,如北喜马拉雅的贡巴组、柴达木盆地的七个泉组、四川盆地西缘的大邑组和西昌地区的昔格达组,但厚度至多数百米,达不到高原北缘的西域组的最大厚度。该期磨拉石堆积说明青藏高原在1.20~1.50ma隆升最为剧烈,以致对中部和东部地层区发生重大影响,造成了上新世—更新世早期地层的倾斜(三门组顶面的“三门运动”),也使泥河湾盆地湖相的泥河湾组突然终止并缺失了更新世早期偏晚时期和更新世中期的地层。更新世晚期的许家窑组以不整合或假整合覆于泥河湾组之上。这一地层记录说明,中国现代地貌框架包括东西向大水系的形成是在1.20~1.50ma前奠定的。
(4)网纹红土
是具蠕虫状斑点或斑纹的红土层。一般认为所有红土都是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风化壳(席承藩,1965,1982)。虽然这一名称原先特指伏于庐山地区“大姑冰碛层”之上的红土层(李四光,1937),但在华南地层分区和长江中下游分区分布广泛,其分布区最西可达到西昌地区(炳草岗组)。典型发育区在江西、浙江和广西,赣南的进贤组(上、下部)和浙江的之江组和汤溪组可分别看做上网纹红土和下网纹红土。据最新古地磁测年资料(谢树成等,2003),它发育于更新世早、中期至更新世晚期之初(许家窑期),最盛期为0.06~0.14ma和0.40~0.90ma。广义的红土包括上新世“三趾马红土”以至全新世的“微发育”红土,上新世至第四纪初广义的红土发育于北方,之后红土区转移到南方,其中网纹红土最为特征(黄镇国、张伟强、陈俊鸿,1999)。测年数据为“庐山冰碛层”和“大姑冰碛”之间的上网纹红土和“大姑冰碛层”与“鄱阳冰碛层”之间的下网纹红土提供了气候旋回的时代框架,它们分别相当于冰期与间冰期气候期。
(5)洞穴堆积
广泛发育于中部地层区和东部地层区(西部地层区很少研究)。洞穴堆积在中国第四系中占有特殊位置,许多著名的古人类化石和伴生的动物群保存在该类堆积物中,如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直立人(更新世中期偏中时期)、山顶洞人、田园洞人(更新世晚期偏晚时期);南京葫芦洞的南京直立人(更新世中期偏早时期);我国最早的古人类化石见于四川巫山洞穴堆积,古地磁测年为2.01~2.04ma的留尼汪亚时。这些洞穴堆积一般经历了冰期与间冰期的不同阶段,含人类和动物化石层位的气候特征各有不同。巫山洞穴堆积含化石层为夹钙板的角砾层,孢粉指示气候暖湿;南京直立人产于棕红色粘土层中,对应MIS16冰期阶段或Gunz冰期。北京直立人产于含灰烬层的角砾岩中,对应温带间冰期环境或Mindel/Gunz间冰期(刘金陵、王伟铭,2003)。山顶洞洞穴堆积为松散的灰岩角砾层,据14C测年为1万~1.8万年,田园洞人为2.5 万年,无疑经历了末次大冰期,但哺乳动物中有南方分子,说明也包括大冰期中的间冰期温和气候。我国洞穴众多,会有更多的新发现。洞穴堆积的一个缺点是没有上下连续的长剖面,例如周口店时带和山顶洞时带有待寻找同期的上下连续剖面。
(6)火山岩
第四纪火山岩以玄武岩为主,集中分布于青藏、滇西、东北、雷琼和澎湖。青藏高原北部的羌塘至昆仑有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的玄武岩和安山岩,还包括碱性和超碱性的深层地幔岩,在青藏高原总体构造挤压背景上出现这种本应在张性环境下产生的地幔岩是一个待解之谜。东北的第四纪与新近纪玄武岩构成一个统一喷发序列,称谓高原玄武岩,其成因可能是一个巨大的东亚地幔柱(邓晋福等,1996)。不过第四纪玄武岩分布区域显著缩小,五大连池的小型火山喷发造就了一系列盆景式火山口,利于观赏。据研究,第四纪火山活动有3个幕次(刘嘉麒,1988;刘嘉麒、刘强,2000)。滇西腾冲的火山岩含有较多的安山质和英安质成分。澎湖的玄武岩也与新近纪构成统一序列,其特点是具较多的橄榄玄武岩组分。湛江和海口的玄武岩与火山碎屑岩和其他沉积层交互并有系统测年数据。
(7)其他特殊沉积物
最著名的当属雷州至南海的玻璃陨石(雷公墨)层,北海组年龄在0.6~0.7ma的雷公墨层,在南海深海剖面上也已找到,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标志层,在海、陆相地层对比方面颇有价值。最早的雷公墨由我国地质学先驱章鸿钊先生(1927)发现于广西,雷公墨这一名称的使用说明当时即与天文因素联系在一起。以后陆续在广东、海南、南海、台湾等地发现,其中雷琼地区更新统中部北海组的雷公墨层曾有0.60~0.70ma的裂变径迹法测年数据和0.70ma的古地磁数据。近几年在华南和南海又获得了0.80ma左右或0.83ma数据(朱照宇等,2001;王吉良等,2000),其中南海OPP1143孔井深42.50m的玻璃陨石层位最为确切,陨石测年为0.78ma(汪品先、田军、成鑫荣,2001),考虑到下伏层位氧同位素测年数据为0.75ma,陨石层年龄应在0.73ma左右。此外,在河北平原更新统中部的翟里组(或杨柳青组)含4层微玻璃熔融石,热释光和铀系法测年数据为0.54±0.08ma(李鼎蓉等,1982),说明玻璃陨石分布区可能不限于南方,但该测年数据偏新,是不同期次、不同成因产物还是测年的误差有待查证。总之,0.60ma左右至0.80ma左右是我国微玻璃陨石的形成期,它跨于更新世早、中期的0.73ma分界上。同一事件还发现于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非洲东缘和马达加斯加(徐道一等,1983;Glass,1982;Schnetzler et al.,1993),并指出了“亚澳微玻璃陨石原源境击坑”就在印度洋(Schnetzler et al.,1993;万天丰等,1999)。此次发生于印度洋中脊至红海的三接点上的陨击事件造成印度板块加速北进并促进了青藏高原的剧烈隆升(葛肖虹等,2004)。目前已知该期玻璃陨石的单粒直径大多小于1mm,达到和超过1mm的仅见于南海和河北平原。应该设想,分布范围尚未完全确定、层位和期次尚待分析。因此,撞击事件是一期还是多期、撞击中心是一处还是多处尚有研究余地。其地层对比和大区域构造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古人类用火遗迹的灰烬层、天然火形成的灰烬层,以及炭碎屑沉积均是人类文化和古气候干—湿旋回的指示物。
(8)河湖相沉积
这是我国第四纪地层中分布最广的类型,也是研究连续地层剖面的主要对象之一。西部地层区大部为内流水系的河湖相沉积,由于没有大的河流,阶地剖面发育欠佳,但湖相沉积广泛发育,以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的湖相剖面最为连续。西部地层区湖相沉积的一个重要类别是膏盐沉积,它含有重要的矿产和生物资源,因此地层划分和测年资料比较翔实,是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郑锦平等,1989;王弭力等,2001)。罗布泊更新世晚期—全新世的大耳朵组发现了丰富的钾盐矿床,该组含有品种单一但数量极丰富的有孔虫,似乎说明新近纪以来塔里木盆地存在残留游移海盆。中部地层区和东部地层区的河湖相沉积是第四纪地层的研究重点,大部属外流水系沉积区,河流阶地发育,由公王岭时带至萨拉乌苏时带共6个时带的层型皆为阶地剖面,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红土剖面也大多为阶地,这些阶地剖面大多形成于更新世早期的偏晚时期(1.20~1.50ma)之后,这说明我国东西向大水系的整体形成是在这一时期。中、东部更新世早期偏早时期的湖相地层因有重要的文化遗存、古人类化石和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驰名中外,如华北泥河湾组产泥河湾动物群,并已发现小长梁遗址、半山遗址和“新文化层”,云南元谋组有著名的元谋人化石。另外汾渭盆地和桑干河地堑带的湖相沉积(三门组和泥河湾组)产出海源化石带Evolutononion shanxiense(有孔虫)-Sinocypridea impressa(介形虫),引起了海陆沟通方式的热烈讨论。这些广湖相地层在更新世早期的偏晚时期特别是1.20~1.50ma时突然中止,并被晚期河流相为主的地层以不整合或假整合覆盖(张宗祜,1991),反映了一个重要古地理事件(三门运动),应该与该时期青藏高原最剧烈的隆升运动导致的东西阶梯地貌的定形相关。华北(北京平原、河北平原)有一套颇为特殊的更新世早期的偏早时期河湖相地层(夏垫组或固安组),为巨厚肉红色泥质胶结的砾石、砂砾层,并与“鸡粪状”或锈斑状红色粘土层、砂层交互,呈现“强烈风化”的面貌,但含数个广海型和浅水型海相夹层。这套地层既像西部的西域组磨拉石,又像桑干地堑东端延庆的泥河湾组,其中的红黄色斑状粘土岩是否与南方红土有某种相似? 是否是东南季风盛期的产物需要研究。
2.海相与海陆交互相地层
第四纪阶段海相与海陆交互相地层的主要类型如下。
(1)深海泥质沉积
由于南海ODP1143孔等的完成,约100m厚的第四纪沉积序列和所含的氧同位素期次、生物与非生物标志层位得以澄清。2.0~0.12ma内分辨出了8个标志层位(Wang et al.,2000;李保华、翦知湣,2001)和 MIS 1-85 气候期次(汪品先、田军、成鑫荣,2001;赵泉鸿等,2001;翦知湣等,2001),为我国树立了近距离的对比标准。另外东海冲绳海槽深海区也取得了0.12ma的生物标志层(苍树溪等,1989;Wang Naiwen and Xu Qinqi,2003)。
(2)浅滨海与海陆交互相砂泥沉积
广泛发育于东部海域陆架区和沿海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南黄海QC2孔(郑光膺等,1989)约110m地层包含数个砂泥沉积旋回和12个沉积组合,真正的浅海沉积只有全新世末2500a以来的表层,以下为滨浅海、滨海、湖泊以至河流相的海陆交互相沉积。该孔古地磁与同位素分期工作较详,更新统下、中、上部和全新统的4组划分清楚,与南通至连云港一带的QC1孔、QC4孔、QC5孔可以对比。相当1.80ma前的该孔底部含热带亚热带型的有孔虫Asterorotalia,该层以上均为冷温型或广温型属种。东海陆架第四系称东海群,厚350m左右,全为砂泥沉积,但未进行仔细划分。
河北平原以陆相为主,含多个海相夹层,全新世前期有暖温型有孔虫Pseudorotalia。下辽河平原与河北平原相近似。长江三角洲和上海地区在1.8ma以前有暖水种Ammoniatepida,在更新世末或全新世初有暖水型Pseudorotalia,其他冷温型和广温型属种与河北平原有同步生物气候周期。
(3)热带广海碎屑沉积
台湾西、南部更新世早期至更新世中期的偏早时期的砂页岩(卓兰组)和更新世中期的偏晚时期的砂、砾岩夹透镜状礁灰岩(

嵙山组)厚数千米,上部巨厚砾岩结束了台湾广海相沉积的历史,标志着台湾岛上升为陆的一次重要构造运动。这次更新世中期的运动明显比青藏高原剧烈隆升期滞后了50万年左右,这是后者的滞后效应还是南海区的一次区内运动有待求征。
(4)热带生物礁与生物碎屑灰岩
西沙群岛中新世至全新世皆以礁相灰岩为主,但沉积厚度逐次减薄,更新世早期灰岩厚150m,更新世中、晚期者分别厚70m和40m,全新世只有10m。台湾沿海更新世中期的偏晚时期至全新世皆有礁灰岩,厚度均不大。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1、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我国黄土集中分布范围:北起长城,南界秦岭,西从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地理上称为黄土高原。2、喀斯特地貌 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

地层分类有哪些
目前国际上主要把地层分为三大类型。1、以岩性作为主要划分依据的岩石地层(岩性地层);2、以化石作为划分依据的生物地层;3、以形成时间作为划分依据的时间地层或年代地层。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是指根据岩石本身客观存在的不同特征或属性,将组成地壳的岩层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层。另外一种...

海相地层类型有哪些?
1.热带—亚热带浅海碳酸盐岩地层 该类型的大套灰岩地层见于藏南的古新统和始新统和南海陆架区的中新统和上新统(至第四系)。代表地层单位有喜马拉雅古新统宗浦组、始新统遮普惹组,冈底斯南坡的错江顶群(包括古新统达机翁组和始新统日康马组),西沙群岛中新统的西沙组、宣德组、永乐组和上新...

地层类型有哪些?
第四纪阶段陆相地层的主要类型如下。(1)冰碛层集中分布于西部地层区,全为山岳冰川堆积类型。天山、阿尔泰、西昆仑、东昆仑、祁连的冰碛层大致有了测年数据控制,喜马拉雅、岷山、龙门山至滇西北的冰碛层大多缺乏测年资料,但地貌和地层关系等方面的标准可资对比。在山岳冰川之下,也发育有冰水沉积或有冰水渗入的湖相...

地层特征岩层下什么上什么?
岩石层: 通常是地下的岩石层,根据地质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等。矿层: 包括矿物质丰富的地层,如金属矿物、煤炭、盐矿等。土层: 通常是由碎石、沙土、粘土等颗粒组成的松散层。地下水层: 位于地层的深部,是储存地下水的地质层。地层的排列顺序通常是地球演化的结果,不...

陆相地层类型有哪些?
云南新近系、徐淮地区中新统下草湾组、南京中新统雨花台组等即属这一类型。更近似于华南现代和第四纪红土的是华北的“三趾马红土”,如华北中新世的保德组、灞河组,这些红土层含有森林草原型动物群———三趾马动物群,所含孢粉组合以阔叶树为主,说明它们是温暖湿润气候的沉积物。但上新世红土如静乐...

地层分类有哪些
岩石地层单位的种类 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是按地层层序,统一的规则划分、定义并正式命名的群、组、段、层等。非正式的地层单位:未按统一规则划分和正式命名的段、层、礁体、透镜体等。群(Group):一般由纵向上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共同岩性特征的组联合而成,是比组高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群的上...

火山岩地层类型有哪些?
中国古近纪和新近纪火山岩地层大致有4个分布区带或4个类型:碰撞火山弧安山岩型、青藏玄武岩型和东亚玄武岩型,另有一种混杂堆积中的外来岩块型。1.冈底斯—拉萨火山弧 青藏高原中南部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分布着著名的冈底斯 拉萨(或冈底斯—念青唐古拉)火山弧,代表地层是古新世至始新世的林子宗群...

地质构造的四种类型
地质构造的四种类型: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1.水平构造:原始水平岩层在地壳垂直运动影响下未经褶皱变动而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的产状者。第三系红层中常见。如下图广东韶关仁化的丹霞山,属于典型的水平构造。另外,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雅丹地貌也存有典型的水平构造。如敦煌雅丹地貌的水平岩层...

岩层的分类有哪些
岩层的分类有: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1、岩石地层 在一个沉积盆地中同时期形成的沉积物,若其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基本一致,则岩性也会大致相同;不同地质时期,随沉积条件的改变,岩性也会发生变化。岩性包括岩石类型、成分、结构、构造、颜色等方面。2、生物地层 生物地层是主要研究生物化石的时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