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战乱,安史之乱是被谁平息的? 安史之乱是被谁平息的?

安史之乱是被谁平息的?

1、郭子仪。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初,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平定叛乱,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2、广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廷与唐朝军将发生矛盾导致长安缺乏防御,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吐蕃趁机长安缺乏防御之时入寇、攻入长安;唐代宗启用郭子仪,郭子仪调集军队。吐蕃占长安10余天,听说郭子仪与唐军靠近,吐蕃立即逃离了长安。 公元765年,唐朝官员仆固怀恩反叛,引吐蕃、回纥入寇,郭子仪在骑说服回纥,唐军骑兵联合回纥,大破吐蕃。
3、郭子仪体貌魁伟,以武举成绩优异,补左卫长史。累过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他长期供职北方,过着戎马生活。天宝八载(749)任横塞军(今内蒙乌拉特中旗)使、左卫大将军。天宝十三载(754),郭子仪年近花甲之年,任天德军(内蒙五原)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
4、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任命郭子仪为湖方节度使、灵武郡太守,由北路东进,屡败叛军,斩叛将围万顷,继而收复云中(大同)、马邑(山西朔县),向东进入东险关,这一连串的战绩,使郭子仪得到御史大夫的官职。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他纵情享乐,宠爱杨贵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给宰相李林甫处理。李林甫对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却利用职权,专横独断。林甫死后,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继任宰相,更是排斥异己,贪污受贿,使政治日益败坏。加上当时土地兼并剧烈,贫富悬殊严重,政治、经济、社会渐呈衰败之象。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径,藉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使。安禄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随行的将士在愤怒中杀死了杨国忠,又逼使玄宗绞杀杨贵妃,才肯继续起行,南下至四川。同时,太子李亨逃往灵武(在今宁夏境内),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后来叛军内部发生分裂,安禄山为儿子庆绪所杀。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朝义杀害。于是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自杀,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告结束。

1、郭子仪。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初,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平定叛乱,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2、广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廷与唐朝军将发生矛盾导致长安缺乏防御,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吐蕃趁机长安缺乏防御之时入寇、攻入长安;唐代宗启用郭子仪,郭子仪调集军队。吐蕃占长安10余天,听说郭子仪与唐军靠近,吐蕃立即逃离了长安。 公元765年,唐朝官员仆固怀恩反叛,引吐蕃、回纥入寇,郭子仪在骑说服回纥,唐军骑兵联合回纥,大破吐蕃。

3、郭子仪体貌魁伟,以武举成绩优异,补左卫长史。累过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他长期供职北方,过着戎马生活。天宝八载(749)任横塞军(今内蒙乌拉特中旗)使、左卫大将军。天宝十三载(754),郭子仪年近花甲之年,任天德军(内蒙五原)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

4、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任命郭子仪为湖方节度使、灵武郡太守,由北路东进,屡败叛军,斩叛将围万顷,继而收复云中(大同)、马邑(山西朔县),向东进入东险关,这一连串的战绩,使郭子仪得到御史大夫的官职。



郭子仪 功高不镇主 连唐代宗都敬畏他 单骑退回鹘 收复两京 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大功臣 其次 李光弼 基本和郭子仪齐名 也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 当安禄山刚叛乱时 是李光弼率军抵抗 将叛军阻击在大唐腹地之外 为唐王朝做准备奠定了基础. 还有张巡 许远 颜杲卿 等等 都有功劳.
但普遍认为 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 他的功劳最大.
希望可以帮到你.

叛军内部发生分裂,安禄山为儿子庆绪所杀。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朝义杀害。于是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自杀,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告结束。
总的来说是这2个将军: 郭子仪,李光弼

安史之乱最后是被唐朝的大将郭子仪带兵平定的

郭子仪

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战乱,安史之乱是被谁平息的?
4、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任命郭子仪为湖方节度使、灵武郡太守,由北路东进,屡败叛军,斩叛将围万顷,继而收复云中(大同)、马邑(山西朔县),向东进入东险关,这一连串的战绩,使郭子仪得到御史大夫的官职。

什么叫安史之乱?
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 安史之乱,也称天宝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所以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搜狗百...

在中国立式上发生过“安史之乱"和“陈桥兵变”,分别是哪两个朝代?简述...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

安史之乱说的是什么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安史之乱”。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玄武门之变、黄巢起义、安史之乱的时间排列顺序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

什么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皇室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反唐战争的发起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亦称天宝之乱。据历史记载的具体经过是:...

安史之战是唐朝哪一时期的战乱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安史之乱是唐朝唐玄宗后期到唐代宗前期的战乱现象,现象的原因是唐朝边界战争不断,节度使权力膨胀,招兵买马,在地方上形成巨大的势力,形成封建割据,与朝廷对抗的结果。

“安史之乱”中的安是指什么?史是指什么?
安史之乱”中的安是指的是安禄山,史是指的是史思明。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

安史之乱简介50字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

安史之乱简介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身兼范阳(今北京西南)、河东(今山西太原)、平卢(今辽宁锦州西)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为人狡诈,善逢迎,因请求做杨贵妃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