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先生被称为“两弹元勋”,主要生平事迹有哪些?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先生的一生中有什么传奇的经历?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先生的一生中有什么传奇的经历?

进入冷战时代后,世界开始普遍以是否掌握核技术,且拥有核武器,来作为判断一个国家军事实力以及综合国力的标准。这使得我国开始加快了对核武器的研发进程。

(邓稼先旧照)
1964年,我国成功自主研发并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这一事件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壮举。而在这一壮举的背后,则是一代科学家在几十年中夜以继日的付出。其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更是长久地被人们所称道。
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是北京、清华等多所大学的教授,是一个地道的高级知识分子。在父亲的影响下,邓稼先自小就对知识充满了渴求。1936年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后,邓稼先在数学和物理这两个科目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然而在第二年,日本人发动“七七事变”攻入了北平,邓稼先就读的崇德中学最终在1939年停办。为了能继续学习以期未来拯救祖国。邓稼先于1940年辗转多地,进入四川江津第九中学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学业。
1941年,邓稼先凭借突出的理科才能,进入了具有浓厚学习氛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邓稼先也顺利拿到了大学的毕业证书。
抗日战争后,邓稼先深刻地认识到了中日两国的差距。为了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邓稼先决定前往美国进行深造。
1948年,邓稼先成功进入了普渡大学研究生学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26岁的邓稼先就凭着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取得博士的学位。

(邓稼先画像)
二战之后,美国一直在大力吸纳世界各国的人才。比如对于战败国德国的科学家,美国就利用了一个“回形针工程”,对这些科技人才许以巨大的福利,将他们收为己用。

而像邓稼先这样的年轻天才,自然很快吸引了美国政府的目光。当时美国政府为邓稼先开出了优厚的科研、生活条件,结果遭到了邓稼先婉言谢绝。不过美国政府并不死心,他们又动员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多次挽留邓稼先。
尽管美国人非常卖力,但邓稼先的想法和立场却没有出现过丝毫的动摇。在得知新中国建立后,邓稼先毅然选择了回到祖国,并迅速投身到了对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中。
新中国建立的头十年之中,科研环境基本上是一片荒漠。尤其在中苏交恶,苏联将所有的专家和图纸都撤走之后,中国想要研发核武器的难度就更大了。
1958年,中央决定在不依靠外力的帮助下,自主研发核武器。
当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到邓稼先,问他是否愿意隐姓埋名地参与这项伟大的工程,并且可能在未来十年中都无法回家的时候,邓稼先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在回家告知妻子,自己将会在未来的长时间中“调动工作”后,邓稼先便消失了整整8年。
1964年,当邓稼先设计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引爆后,他却并没有选择回家。

(邓稼先的全家福)
原来,当时美国和苏联都已经研制出了威力更大的氢弹。为了国家的核技术能够更上一层楼,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带领着团队,留下来继续参与对氢弹的研究。
1966年,中国成功引爆了第一颗氢弹,也成为了世界上研发出原子弹到氢弹间隔时间最短的国家。直到这个时候,邓稼先才终于得到了休息的时间。
说起来,邓稼先虽然常年在外科研,没有很多的时间去教育子女。但他的一双儿女却继承了他刻苦的钻研精神。
邓稼先的女儿名叫邓志典。在1978年考上大学后,邓志典为了获得更多先进的知识,选择了去往美国求学。在美国期间,邓志典深居简出,在学到了先进的专业知识后最终回到了国内。
邓稼先的儿子名叫邓志平,邓志平同样是在1978年考上了大学。但与姐姐不同的是,邓志平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留在国内。后来,邓志平在机械制造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他出版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及加工编程》等科研书籍。在国家的学术理论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儿女成才本来应该是让父母最为欣慰的事,但邓稼先却没能享受几年的清福。
1979年,邓稼先在一次试验中不幸遭到辐射,不久后就患上了癌症。
1986年,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逝世。哪怕在临终之前,邓稼先还反复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科研,他“两弹元勋”的光荣称号,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实至名归。原因如下:
1、邓稼先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2、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3、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他是最具有农民朴实气质的科学家。邓稼先敏锐的眼光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继续快步推进了十年,终于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 --- 1986年7月29日),中国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拓展资料:

1924年6月25日(农历五月十九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城外的邓家大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大学教授,母亲王淑蠲女士,操持家务。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即北京)。清代的大书法家邓石如(1743-1805年)是邓稼先的六世祖。 

1929年 9月入北平武定侯小学,至3年级。 

1932年 入北平四存小学四年级,至毕业。 

1935年 11岁,入北平志成中学,读一年级。 

1936年 12岁,插班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至高一(因抗日战争,崇德中学在1939年停办)。这三年,他在英文、数学、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崇德中学,与高他两班的杨振宁成为好友。 

1937年 13岁,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搬迁至云南昆明。因父亲患重病,邓稼先一家滞留沦陷后的北京。 

1939年 15岁,9月,再入北平志成中学,读高中二年级。 

1940年 5月,为避迫害,未读完高二,途径上海、香港和越南的海防、老街,到达昆明。7月-9月,在昆明升学补习班学习。9月,入四川江津国立第九中学,读高中三年级至毕业。 

1941年 17岁,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号:A-4795。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最高学府。邓稼先在此学习四年,终生受益。杨振宁也在联大读物理系及研究生,比他高三班,两人相交甚厚。在西南联大,邓稼先经好友杨德新同学介绍加入了“民青”(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45年8月 21岁,邓稼先大学毕业,正当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之时。9月,在昆明文正中学执教数学。

1946年1月 22岁,在昆明培文中学任数学教员。6月,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是年,许鹿希考入北京大学,在给一年级物理课助教时,两人初识。

1947年 23岁,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

1948年 24岁,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物理系读研究生。

1950年 26岁,8月20日获得该校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氘核的光致蜕变》(The Photodisintegration of the deuteron)。8月29日,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返国。9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

1951年 27岁,加入九三学社。

1952年 28岁,晋升为近代物理所副研究员。

1953年 29岁,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系许德珩教授的长女。

1954年 30岁,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的副学术秘书。 是年,女儿典典(邓志典)出生。

1956年 31岁 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儿子平平(邓志平)出生。 是年,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学报》上相继发表了《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轻原子核的变形》等论文。为我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1957年 33岁 8月,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任理论部主任,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从此,邓稼先隐姓埋名工作28年,直到去世。

1959年 35岁 邓稼先根据中央决策“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选定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性质这三个方面作为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主攻方向。选对主攻方向,是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理论设计工作做出的最重要贡献。

1962年 38岁 9月11日,由罗瑞卿审定,二机部向中央打了一个:“两年规划”的报告,此报告提出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此时,邓稼先和其同事拿出了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奠定了基础。

1963年 39岁 2月,在华北某地参与并指导了核试验前的轰炸模拟试验。9月,接聂荣臻元帅命令,邓稼先、于敏率领九院理论部研究原子弹的原班人马,承担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任务。

1964年 40岁 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 43岁 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1971年 47岁 “文化大革命”的侵袭九院,许多建立过大功的科学家蒙冤被整,邓稼先和于敏、胡思得等人也被集中到青海基地遭受批斗。正在此时,杨振宁自美国经巴黎飞抵上海,首次回大陆探亲访问。他开列了在北京要见的人名单,第一个人就是邓稼先。周恩来总理批示要邓稼先回京会见,救出了邓稼先,也解救了一批中国宝贵的科学家。依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邓稼先连夜写信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全部都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成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此信派专人乘民航班级送到上海,在1971年8月16日饯行的晚宴上送到杨振宁手中。

1972年 48岁 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

1979年 55岁 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 是年,在一次试验中,身体受辐射影响,但仍坚持工作。

1980年 56岁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学部委员)。

1982年 58岁 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84年 60岁 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是年,地下核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邓稼先高兴地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

1985年 61岁 因直肠癌于7月30日住院。 是年,因“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和“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6年 62岁 4月2日,由邓稼先和于敏署名,包含九院(中国工程院物理研究院)多位科学家心血的建议书完成,上交中央。写出上交中央的建议书,使我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5月,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5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7月17日,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月29日,卒于北京。 8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追悼会。

1989年 逝世三周年,因“核武器的重大突破”,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99年 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按姓氏笔画排序)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稼先



邓稼先 (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1924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10月缚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中共第12届中央委员。1986年逝世。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邓稼先,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12届中共中央委员。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出生于家乡,数月后随父到北京,5岁开始读书。1941年考取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毕业,翌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曾任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1948年赴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攻读原子核物理专业。1950年取得博士学位后一周便踏上了归国旅程。回国后分配在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由钱三强推荐调入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任理论部主任,负责核武器的理论设计,从此开始长达2 8 年的秘密生涯,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
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迈出了中国独立研制核武器的第一步。他生前参与了中国进行的32次核试验,其中亲自去罗布泊指挥试验队达15次。
1972年后,邓稼先先后任核武器研究设计院(即第九研制院)副院长、院长。1982年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1986年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邓稼先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同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在他逝世后13年,被追授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邓稼先于1967年领导亲自参与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同志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邓稼先同志在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最后一丝智慧和力气,与于敏合著并共同署名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真诚。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出生于安徽 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 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 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展开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1]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4]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邓稼先先生被称为“两弹元勋”,主要生平事迹有哪些?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 --- 1986年7月29日),中国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二...

邓稼先被人们尊称为什么?
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实至名归。原因如下:1、邓稼先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2、邓稼先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

邓稼先称之为什么之父
“邓稼先”称之为:两弹一星之父。邓稼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他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

邓稼先为什么叫两弹元勋
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他的祖国...

邓稼先被誉为什么称号
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

邓稼先是什么之父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

谁被称为铁人,邓稼先是什么?也被称作什么
铁人是王进喜。邓稼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被称作“两弹元勋”。1、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祖籍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羌白镇焦家村),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石油工人。王进喜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玉门解放后成为一名新中国石油工人,...

什么被誉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核物理学家。邓稼先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先后任教于昆明市文正中学、培文中学。1946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

邓稼先为何被授予“两弹元勋”称号?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事业重要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奖项荣誉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同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在研究原子弹和氢弹成功二十多年后的1985年,邓稼先获得了10元...

邓稼先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