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收复台湾时,为什么会启用施琅?

郑氏父子和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过,由于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而台湾海峡又风高浪大,海难频发,所以直到明朝以前,台湾仍然是一块未经开发的处女地。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孤悬海外的台湾成为了亚美两洲的中转站。台湾,北可以联络日本,南可以直到南洋,东可以横渡美洲,西可以通航南亚。日本的铁器、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美洲的黄金、烟草基本都要经过台湾。

而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的荷兰人深知台湾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明万历、天启年间,荷兰殖民者曾两度侵占澎湖,均被明军击退。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转而侵占了中国台湾西南部,并在此建立了台湾城(荷人称热兰遮城)。崇祯十五年,荷兰殖民者又打跑了侵占台湾北部基隆地区的西班牙殖民者,从而侵占了整个台湾岛。

公元1661年,郑成功为了“反清复明”的需要,急需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决定收复台湾。当时,康熙皇帝刚刚即位,清朝统治者也希望借用郑成功之手收复孤悬海外的台湾,所以,在郑成功收复台湾期间,清军停止了对郑成功的用兵。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一直希望能够以台湾为基地,最终实现他反清复明的凌云壮志。郑成功仿效明朝的政治制度,在台南市建立了承天府,在嘉义建立了天兴县,在高雄建立了万年县,挑选官员全权负责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为台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此举也让郑成功在台湾拥有了极其崇高的地位。据记载,郑成功带领将士去高山族一个部落视察的时候,从欢迎的人群中走出四个人,他们各自端着一个盘子,里面分别放着金、银、野草和泥土。郑成功说:我来到台湾,赶跑荷兰侵略者,不是为了金银财宝,是为了收复国土,保护你们在这里安居乐业。说罢,郑成功就收了野草和泥土而留下了金子和白银。因此,台湾人就将郑成功视作了台湾的保护神,在郑成功死后,台湾各地纷纷为他兴建庙宇。

郑成功死后,台湾在其子郑经和其孙郑克塽的苦心经营下,台湾已经不再是孤悬海外之地,而变成了地肥水美的宝岛,其人口也出现了高速的增长。不过,台湾毕竟是一处孤岛,很多生活物资还必须依靠大陆。

施琅收复台湾

自康熙皇帝亲政以来,为了收复台湾,曾数次遣使前去台湾与郑经谈判。郑经要求清朝在对待台湾的问题上,能够像清朝对待朝鲜一样,当成清朝的属国而不是清朝的一个省府。台湾军民不剃发、不易服。康熙皇帝果断地拒绝了郑经的要求。

康熙皇帝平定吴三桂之乱以后,经过一段休养生息后,认为收复台湾的时机已经到来。在与台湾方面平和沟通无果后,康熙皇帝实行了坚壁清野的海禁政策,断绝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其实,海禁政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的确可以割断台湾和大陆的联系,使其失去接济,出现物资的短缺。但是,清廷因为海禁,沿海各省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不仅沿海各省的大片良田荒芜,国家税收减少,对外贸易停顿,还造成了老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所以说,仅靠海禁政策是无法逼迫台湾就范,回到祖国的怀抱的。

康熙二十一年,随着姚启圣和台湾和平谈判的再次破裂,康熙皇帝终于痛下决心,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决定利用武力收复台湾。

施琅曾经是郑成功的部下,由于性格上的冲突,两个嫌隙渐生。施琅于是就从厦门逃到了南安,希望借助郑成功的叔父郑芝豹的关系,化解两个人的矛盾。郑成功听说施琅叛离了自己,勃然大怒,就派人追杀施琅。谁知派去的人,没有完成刺杀任务,又害怕郑成功治罪,就谎报军情,说施琅已经投降了清军。郑成功一怒之下,竟然没有详细调查,就将施琅的父亲和兄弟杀害。施琅闻此噩耗,走投无路,遂投降了清朝,并在内心恨死了郑氏一族。

自施琅投降清朝以来,一直主张武力收复台湾,为父兄报仇。不过由于施琅是郑氏降将,再加上当时清廷对台湾的政策主要是以抚为主,所以,施琅的请求并没有得到清朝的批准。施琅见清廷与台湾郑氏的谈判再一次破裂,再次上书朝廷,强烈要求朝廷趁台湾郑经刚刚病逝,而其子郑克塽根基未稳,民心未固,军情尚虚之际,进攻蓬莱,直捣台湾。

福建总督姚启圣和康熙皇帝的宠臣李光地也先后向康熙皇帝推荐施琅,说他“才略优长,谙练军事”,是武力收复台湾的不二人选。于是,康熙皇帝亲自接见了施琅,听取了他对收复台湾的看法和意见。施琅侃侃而谈,康熙皇帝深为满意,不仅同意了施琅的征台计划,还授予他福建水师提督一职,加太子少保,全力负责武力收复台湾一事。

不过,康熙的这一决定,仍然遭到了朝中部分大臣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施琅本是郑氏降将,让他带兵,说不定到了台湾就反叛了清廷。而康熙皇帝则认为,收复台湾,如果施琅不去,“台湾断不能定”。于是力排众议,让施琅全权负责平台事宜。这也表现了康熙皇帝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见识。

施琅果然没有让康熙皇帝失望。经过施琅长达两年的训练,大清水师已经初具规模。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亲率500余艘大小战舰,2万多名水兵,乘北风劲吹之际,从东山岛出发,进逼台湾门户澎湖列岛。郑克塽匆忙迎战,全然不是施琅的对头,澎湖列岛心归施琅大军。郑克塽见大势已去,只好投降了清军。

至此,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因为施琅曾是郑成功的手下,对郑成功集团及台湾的方方面面都了如指掌,还有就是施琅是一位出色的将领,还特别擅长指挥水战。

因为施琅曾经是郑成功父子的手下,对台湾这个地方十分了解。

因为清朝八旗擅长骑兵作战,对海上作战并不擅长,要培养一个好的将领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所以康熙会启用施琅。

这个是因为他觉得这个台湾的话也是对他们非常重要的,所以说他才会把台湾作为启用师娘的地方,这样子也可以保护这个地方的一些安全

康熙收复台湾时,为什么会启用施琅?
不过,康熙的这一决定,仍然遭到了朝中部分大臣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施琅本是郑氏降将,让他带兵,说不定到了台湾就反叛了清廷。而康熙皇帝则认为,收复台湾,如果施琅不去,“台湾断不能定”。于是力排众议,让施琅全权负责平台事宜。这也表现了康熙皇帝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见识。施琅果然没有让康熙...

施琅杀了那么多清兵,康熙为什么没有治他的罪,而是重用他?
施琅这个人其实是非常矛盾的,他出生于明清交替之际,因为他的立场并不坚定,多次在明清之间反复,但是确实也是因为他康熙才能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康熙正是由于认识到施琅的军事才能,并没有打压他,反而重用他,其实这也是康熙宽容重视人才的表现,这也才有了康乾盛世的出现。施琅一开始是郑芝龙的部下...

施琅投靠清朝后,仅用一个多月就收取了台湾,怎么做到的?
就这样,施琅以较小的代价收复了宝岛。

历史上的施琅到底是怎样的人呢?他是如何收复台湾的?
施琅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上书请求康熙派兵收复台湾。当时,康熙尚未亲政,鳌拜等人认为,台湾孤悬海外,本就没什么价值,不愿贸然出兵。清朝不愿收台湾,就意味着施琅无用武之地。此后数年,施琅虽然升任福建水军提督,但仍然郁郁不得志。康熙七年,施琅又一次遭到打击,这一次,施琅听闻郑经出海,建议出兵奇袭,康熙召施琅询问...

施琅为何在台湾?
起因是1662年郑成功病逝后,其子郑经立。1681年,郑经死后,其部将冯锡范等杀死了郑氏的继承人,改立郑经次子克塽继承延平王位。郑克塽年幼,成为冯锡范的傀儡。康熙在此情况下,决心为了国家统一收复台湾。1681年七月,康熙下诏“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与将军总督等统舟师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

康熙利用谁来收付了台湾?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领水师2万人,以及战船200多艘,经过激烈战斗,最终打败了割据台湾的郑氏集团,消除了分裂隐患,让台湾重新回归中国版图。

康熙年间的一个问题
康熙帝善于用人,但选谁任主帅呢?二、善于用人。慎重选帅康熙帝决定启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但是对于这一任命,朝廷有争议,主要是对施琅政治上不信任,军事上不放心。如果说康熙帝用了20年等待进兵台湾的时机,那么,他为了选用施琅这员主帅也是准备了20年。施琅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施琅石雕像:施琅(1621~...

施琅大将军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多次上奏却遭到康熙拒绝?
其实第一次收复台湾的时候,康熙启用了施琅大将军,只不过当时并没有打胜仗,于是施琅也就没有被重用了。后来再次要收复台湾的时候,还是很多的大臣多次举荐,康熙才决定给施琅一个机会。其实在第一次征收台湾失败以后,施琅就一直在研究收复台湾的计策。他私下做了非常多的准备,制订了非常详细作战的方案...

施琅是怎样收复台湾的?
康熙帝雄才伟略,文治武功在满清王朝都是一顶一的厉害,平三藩,平葛尔丹,康熙二十年就更想收复台湾,于是采纳李光地的意见授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令他准备攻台。而施琅不用说做为曾经郑成功的旧部,熟悉水战,也了解郑氏家族的内部,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郑氏家族此时也出现了内乱,郑克臧与郑...

历史上称施琅进入台湾为什么事件?百度里没有明确的答案,求解答!
收复台湾 因为史学界将清已经视为正统王朝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1683年7月8日)晨,在姚启圣准备了充足饷需的支持下,已经63岁高龄的施琅在福建铜山(今东山)誓师,率领大型战船300余艘、中小战船230余艘,以提标署右营游击蓝理(参见《泉州人名录·蓝理》)为先锋,在夏至前后的西南风风轻浪平时...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