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用了什么...

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用了叠词的修辞方法。另外,这首词是李清照写的。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中用了叠词的修辞手法。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都是叠词的应用。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叠词。

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赏析:这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扩展资料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分析鉴赏。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明确: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 |   人的动作、神态 环境的悲凉 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   ①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金石丢失、再婚离婚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内心极度哀愁,再加之一人孤处、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更是百无聊赖、空虚惆怅、失落迷茫。为了派遣这种哀愁,作者一大早就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她在寻觅些什么呢?是少女时代快乐的生活吗,还是夫妻情深、甜蜜爱情?……   ②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③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   问:运用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强感情)   举列: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 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①酒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先让生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②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因为“雁” 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但雁可以再回到北方,而自己却只能客居江南。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③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凄苦忧愁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④梧桐、细雨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碧纱秋月,梧桐细雨,几回无寐。                           ——晏殊《憾庭秋》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⑤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叠词。

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赏析:这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是运用了叠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示诗人的惆怅心情

《声声慢》中有什么修辞手法吗?
《声声慢》中用了叠词的修辞手法。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都是叠词的应用。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

...冷冷清清”,写得十分动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的十分动人』修辞手法是什
李清照的 声声慢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声声慢乍暖怎的等修辞手法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 | 人的动作、神态 环境的悲凉 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作者是如何借暮秋景物来抒发愁情的?
李清照的这首词,完全采用白描手法写作而成,也是女词人凄凉晚景最真实的写照。既没有幽深的典故,也无晦涩的辞藻,清新自然,只要稍通文词的人,不必借助任何注解,都能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无论喜欢不喜欢李清照本人,也不管喜欢不喜欢她的词作风格,却不能不被该词的艺术感染力所打动。这...

声声慢是什么手法
"声声慢" 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属于修辞学中的排比手法。排比是指在句子或短文中重复使用相同的语法结构或形式,以增强表达的感情色彩或语言的艺术效果。在 "声声慢" 中,同一个词语或短语在不同的句子或短语中重复出现,通常用来强调情感或思想的深刻,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声声慢" 这个词组通常...

《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回答:比喻的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
【 #高考# 导语】修辞手法,是鉴赏诗歌时重点需要鉴赏的对象之一,下文为 无 整理的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及鉴赏示例,认真阅读,对诗歌鉴赏定会有所助益。一起看看吧。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

古诗中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古诗中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的回答如下:在古诗中,叠词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重复使用某些字词,增强诗词作品的节奏美、韵律美,使作品更加朗朗上口,并有助于表达作者强烈的情感。以下是叠词在古诗中的主要作用和表达效果:增强形象性:通过叠词,可以更生动地描绘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例如,“黄梅...

古代诗词中常用的几种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一般而言,象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对偶等都常见,另外如互文和列锦是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 典故运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