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有:走月、祭月、赏月、乞月照月、观潮、吃月饼、烧斗香、燃灯、猜谜、玩兔爷、玩花灯、舞火龙、听香、偷月亮菜、燃宝塔灯、抛帕招亲、窃瓜祈子、饮桂花酒、偷菜求郎、吃田螺、赏桂花等。
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

祭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古时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有着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文字记载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乞月照月: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观潮: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吃月饼

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2] [8]

烧斗香:江苏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 [9]

燃灯:燃灯以助月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猜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

玩兔爷:玩兔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流行于北京一带。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庄亦谐。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听香:听香是古代流传在台地区的中秋习俗。古时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烧香祭拜,诉说心事,祈求神明指示听香的方向,然后依指示方向在路上无意间或偷听到的第一句话,牢记在心,回家再掷茭,判断来解释所占卜事情的吉凶。例如卜占终身大事,而听到的话是吃甜饼或花开、月圆,就表示吉兆,喜事近了。

偷月亮菜: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项习俗。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燃宝塔灯

中秋灯与元宵灯不大相同。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

抛帕招亲:在我国福建一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一般是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人接到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在交还手帕时,若“嫦娥”喜欢,则可交友往来,情投意合者便可喜结良缘。

窃瓜祈子: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饮桂花酒: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偷菜求郎: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

吃田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赏桂花: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

民俗二三事



1、赏月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文人士大夫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2、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3、燃灯

中秋之夜,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广东张灯最热闹,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出各种形状,上糊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4、吃月饼

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5、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偶尔还要讲下当年嫦娥奔月的故事,讲讲月亮里的吴刚、兔子和桂花树,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9月12日,北京民俗博物馆以“月圆京城,情系中华”为主题举办中秋节系列文化活动,包括祭拜月神、兔儿爷“出山”、猜灯谜、做月饼、中秋主题馆藏精品展等,让市民在节日中走进博物馆,体验经典民俗,感悟团圆和谐、爱国思乡的文化理念。

月圆中秋,花开华夏。千百年来,文化深厚、民俗丰富的中秋节深深寄托着国人对团圆的眷恋、对家国的情怀。中秋节前后,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节庆生活。

河北明月千里诵团圆诗情,自在正定歌盛世华章。9月12日晚,“大月饼百人做千人尝”、赏月晚会、赏月主题宴会……在河北古城正定,剧目演出、文化展演、民俗体验等十余项活动火热开展;河北省园博园将于9月13日至15日举办“自在正定,文化中国”游园会;河北邯郸方特国色春秋主题乐园将推出“国色中秋夜”活动和大型演艺节目《祭月大典》。

山东9月7日至15日,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在武定府署景区举办“非遗走进千年古城”活动,组织本地的特色非遗项目如剪纸、惠民泥塑、手扎灯笼等,邀请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在滨海小城威海市,中秋节当晚将举办《我和我的祖国——2019年威海市中秋民族音乐会》《威海市中秋管弦乐音乐会》,威海市群众艺术馆用民族器乐和美妙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在青岛,百余项文化活动从中秋一直延续到国庆假期,全面开启青岛时尚文艺新生活,包括青岛市图书馆的《月色生韵——八骏国乐中秋赏听音乐会》、青岛市文化馆在市内各文化旅游地标上演的各类文艺秀、青岛市博物馆的赏月听琴活动等。

山西国家级贫困县山西忻州神池县是黄土高原上有名的“月饼之乡”——神池月饼制作技艺入选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过去,神池月饼生产一直以家庭小作坊形式进行,规模小、卫生差、品牌意识弱、行业标准低。近年来,为着力打造神池月饼特色名片,推动全县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神池县举办了神池月饼美食文化节、美食文化论坛等活动,打造神池月饼互联网宣传推介销售平台,扩大知名度。目前,全县有600余家神池月饼生产企业,相关从业者1万余人,去年全县月饼销售数量达1亿多个,销售收入2亿余元,“小月饼”推动地域经济发展,富裕了当地民众。

江西赏月猜谜、民俗展演、半价游景区……江西各地精心筹备了300余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旅活动,欢庆中秋佳节。在南昌,《月是故乡明 情系英雄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秋慰问晚会火热上演;在景德镇,“博物馆之夜中秋集雅”活动为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夜晚增添节日色彩;在吉安、赣州、上饶等地,“烧塔”“拜月”等传统民俗成为当地过中秋的固定活动……此外,自己动手做月饼、诗歌朗诵、赏灯猜谜等趣味十足的亲子活动,让江西省内各级博物馆、文化馆成为中秋打卡目的地;全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向学生免费开放;羊狮幕景区半价游、麻姑山景区免费游等优惠活动和宜春月亮旅游文化节、萍乡武功山帐篷节、婺源篁岭晒秋(美食)节等,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欢度中秋。

四川今年中秋节,四川21个市(州)和83个县(市、区)同步开展“万人赏月诵中秋”活动,通过1个主题、1个主会场、100余个分会场联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850余场次,以赏灯赏月、拜月祈福、文艺表演、诗词吟诵、猜灯谜等为主要内容,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弘扬团结、团圆、爱国、爱家等传统美德,在全省范围内营造出浓厚、热烈的中秋佳节氛围。

中秋节当晚,“万人赏月诵中秋”主会场设在崇州市,绵阳江油、宜宾长宁、广安岳池、凉山西昌、甘孜泸定、阿坝汶川6个分会场同步开展活动,分别体现“李白故里吟古诗”“天府旅游名县灾后仍然美丽”“农民新村过中秋”“藏羌彝汉民族团结”“脱贫新景象”等主题。

福建中秋期间,福州三坊七巷、鼓岭等风貌历史街区、晋江五店市和安平桥等文化景点推出了别开生面的文旅活动。9月12日,由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带来的《我们的节日·中秋》闽剧折子戏专场在福州三坊七巷二梅书屋内上演,“坊巷·朗秋”——2019年三坊七巷品牌旅游月同时登场。在晋江,有传统街区五店市的闽南中秋特色习俗——全民博饼赛、晋江市(安海)第四届中秋文化节开幕式暨“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文艺演出、海峡第一村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的第六届闽台(晋江金井·围头)乡村旅游文化节等特色活动。

紧扣赏月与团圆两大主题,福州在中秋期间推出登高赏月、古厝赏月、露营赏月等12条赏月主题旅游线路、20余场文旅节庆活动以及系列景区惠民措施。

陕西中秋当天,“古风汇中秋 诗礼颂中华”——2019中秋诗词诵读华服大秀在西安白鹿原影视城举办,来自多所高校的大学生身着华服,与知名朗诵家一起诵读历代名家诗篇,以诗词寄明月。

为了紧跟文旅融合发展步伐,念好“网络经”,位于陕西汉中的诸葛古镇在中秋佳节举办以“天下武侯·吐槽大会”为主题的“网红”发声活动。届时,来自四川、湖北、河南及汉中本地的“网红”达人,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带领广大网友一起品汉中美食、游诸葛古镇,并在“吐槽大会”上对各地诸葛文化进行“吐槽”,创意性地体现汉中武侯祠深厚的三国文化底蕴,进一步提升诸葛古镇知名度、带动汉中全域旅游发展。

安徽中秋节期间,文化活动遍及江淮大地、惠民乐民。9月11日至20日,安徽地方戏曲展演在黄梅戏之乡安庆市举办,上演徽剧、庐剧、泗州戏、淮北梆子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24种地方戏曲,全部实行惠民票价甚至免费;11日,铜陵市举办“奋斗新时代 放歌新铜陵”群众歌咏活动,24支队伍2000多人参加演唱比赛;此外,还有芜湖市的“方特中秋节·花好月圆夜”中秋主题活动,黄山市的“到宏村·看阿菊”大型实景文化演出,池州市的大型舞台剧《千年傩》等文化活动。(统稿:程丽仙,参与采写:柯中华、王雪娟、黄国勇、秦毅、郜磊、杨渊、郭志清、苏锐、华伟、李秋云)

过去的种种习俗,我们也不了解,那就不去说了。
现在中秋节都放假了。平时工作忙,放假了有空可以去走走亲戚,出出门。
吃月饼肯定少不了,这个是传统的节日饮食文化。
赏月也是不可缺少的,现在电视台都有中秋节文艺晚会。
今年央视中秋文艺晚会的主会场在江苏淮安,周总理的故乡。

中秋节的习俗 来历



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

中秋节有哪些节日习俗?
舞火龙,是中国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这种习俗在香港比较常见,就像我们端午节会划龙舟一样,内地也有些地方会有舞火龙。是一种驱魔的象征,表示舞过火龙后就不会有灾难降临,也是人们对美好的一种祈祷,在中秋节有一队或几队人将红龙舞遍大街小巷,将潜在人们身边的灾难驱除。06 中秋吃团圆饭 中秋佳节...

中秋节的习俗
1、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2、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3、赏月。赏月的风俗...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中秋节的习俗 来历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哪些风俗
⭐1、拜 月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

中秋节各个地方有哪些习俗?
四川中秋节习俗 四川嘉定地区的人们过中秋节时要祭土地神,上演杂剧、声乐等,俗称“看会”,四川人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在中秋节还要举行打粑、杀鸭子等娱乐活动;有的人会在中秋节夜晚将桔子挖空,里面点上蜡烛,悬挂在自家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俗称“舞流星香球”。...

中秋节有哪三个风俗
中秋节有吃月饼、庆团圆、拜月亮三个风俗。1、吃月饼 中国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围绕着一个“吃”字做文章。春节,杀年猪、包饺子、炸煎堆、吃年夜饭;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给祖先送吃的;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中元节,给鬼送吃的;重阳节,吃螃蟹、喝菊花酒、雄黄酒。2、庆...

中秋节的传统风俗是什么
中秋节传统风俗 1、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

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1、吃月饼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2、祭月 中秋...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特点
中秋节的风俗:1、赏桂花:在中秋时刚好是桂花飘香的时候,桂花在古代也一直是和月亮相关联,也衍生出了很多神话故事。而桂花作为一种名贵的品种,它也有着喜庆、吉祥的象征。在中秋这一天赏桂花,闻着沁人心脾的香味,感受不一样的味道,从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2、赏月:中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