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的故事

一分钟了解文天祥

1、文天祥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文天祥画像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
宋理宗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宝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
2、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德祐元年(1275年),长江上游告急,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
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涕哭泣,派陈继周率领郡里的志士,同时联络溪峒蛮,派方兴召集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的士兵,各英雄豪杰群起响应,聚集兵众万人。
此事报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入卫京师。他的朋友制止他说:“现在元军分三路南下进攻,攻破京城市郊,进迫内地。
你以乌合之众万余人赴京入卫。这与驱赶群羊同猛虎相斗没有什么差别。”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但是,国家抚养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
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京师,我为此感到深深地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
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
3、文天祥辞别皇帝,之后上疏说:“朝廷之内,具有姑息、求和意向的文天祥雕像大臣很多,具有奋发之志、果断处事的人却很少。
我请求处斩吕师孟作为战事祭祀,用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又说:“我们大宋吸取了五代分裂割据的教训,削除藩镇,建立郡县城邑,虽然一时完全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
但是国家因此渐趋削弱。所以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到一州就攻破一州,到一县就攻破一县,中原沦陷,悔恨、痛心哪里还来得及。现在应当划分天下为四镇,设置都督来作为它的统帅。
把广南西路合并于荆湖南路,在长沙建立治所;把广南东路合并于江南西路,在隆兴(今江西南昌)建立治所;把福建路合并于江南东路,在番阳(今江西鄱阳县)建立治所。
把淮南西路合并于淮南东路,在扬州建立治所。责令长沙兼领鄂州等处,隆兴兼领蕲州、黄州,番阳兼领江东,扬州兼领两淮,使他们所辖的地区范围更广、力量更强,足以抵抗元军。
然后各地约定日期,一齐奋起,只前进,不后退,夜以继日,图谋复地,敌兵兵力众多,但力量分散,疲于奔命,而我大宋民众中的英雄豪杰。
于其中等待机会攻敌,这样的话,敌兵就容易被打退了。”当时朝议以文天祥的议论是疏阔,难以实行,因此,他的上书没有结果。

4、文天祥听说益王未立,于是上表劝请即帝位,以观文殿学士、侍读的官职召至福州(今福建福州),拜右丞相。不久与陈宜中等人议论意见不统一。
德祐二年(1276年)七月,于是以同都督职出任江南西路,准备上任,召集士兵进入汀州(今福建长汀)。十月,派遣参谋赵时赏,咨议赵孟溁率领一支军队攻取宁都(今江西赣州宁都县)。
参赞吴浚率一支军队攻取雩都(今江西赣州于都县),刘洙、萧明哲、陈子敬都从江西起兵来与他会合。邹洬以招谕副使在宁都召聚兵众,元军攻打他们,邹洬兵败。
同起事率兵的人刘钦、鞠华叔、颜师立、颜起岩都死了。武冈教授罗开礼,起兵收复了永丰县(今江西吉安永丰县),不久兵败被俘,死于狱中。文天祥听说罗开礼死了,穿起丧服,痛哭不已。
5、文天祥在路上,八天没有吃饭,没有死,才又吃饭。到达燕京,馆舍侍员殷勤、陈设奢豪,文天祥没有入睡,坐待天亮。于是移送兵马司,令士卒监守他。
当时忽必烈多次搜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员,王积翁说:“南宋人中没有谁比得上文天祥的。”于是派遣王积翁去传达圣旨,文天祥说:“国家亡了,我只能一死报国。
倘若因为宽赦,能以道士回归故乡,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为顾问,还可以。假如立即给以高官,不仅亡国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负抛弃。
那么任用我有什么用呢?”王积翁想与宋官谢昌元等十人一起请释放文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同意,说:“文天祥放出后,又在江南号召抗元,置我十人于何地?”
此事于是作罢。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同宰相议论放了他,遇上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为借口,结果没有被释放。

文天祥(1236—1283),男,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民族英雄。
文天祥文天祥家世考:
“富田文氏”是西汉蜀郡太守文翁的后裔,五代后唐时期文天祥先祖文时迁徙至今江西吉州,开吉州庐陵淳化乡富田文氏一脉。
文天祥在《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先君子尝考次谱系,文氏系成都徙吉,五世(七世—编者)祖炳然居永和镇,高祖正中由永和徙富田。”《宋少保右丞相兼枢密使信国公文山先生纪年录》(后面称《纪年录》亦云:“庐陵文氏来自成都,公六世(七世—编者)祖炳然居永和镇,五世(八世—编者)祖正中徙富田。”所以现在有人把文天祥认作是客家人,是不确实的。

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有《文山先生集》传世。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宋端宗赵昺任命为右丞相。

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厓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厓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南宋在厓山灭亡后,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甚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巿口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文天祥诗词选

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
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

宦海浮沉

后来,蒙古军两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战成都。忽必烈率东路,越天险长江与自云南北上潭州(今长沙)的另一支蒙古军合围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惊,宦官董宋臣提请避兵迁都四明(今宁波),以便理宗随时逃往海上。对此。文天祥仅以进士身分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后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归争夺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贾似道秘密称臣纳贡后撤军。

贾似道转而谎报朝廷:“诸路大捷”,被加封卫国公,大权独揽。继而度宗即位,耽于酒色,贾似道欺上瞒下,国事益乱。文天祥奏疏无人理睬,只被派一闲差。

此后十几年中,文天祥断断续续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后来又因讥责贾似道而被罢官。

国难见臣忠

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元,于公元1274年发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南宋政权一片混乱,度宗死,仅4岁的赵隰即位,为恭帝。谢太后临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戎马生涯。义军赶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获令屯军隆兴(今江西南昌)待命,几经阻挠才得入卫临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奉命驰援常州。在常州,义军苦战,淮将张全却率官军先隔岸观火,又临阵脱逃,致义军五百人除四人脱险外皆壮烈殉国。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临安门户独松关,离平江三天后,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关已失守。急返临安,准备死战,却见满朝文武纷纷弃官而逃,文班官员仅剩6人。

1276年正月,谢太后执意投降。元将伯颜指定须由丞相出城商议,丞相陈宜中竟连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使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畏元军武力,痛斥伯颜,慨然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绝食抗议,后在镇江虎口脱险。由于元军施反间计,诬说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为元军赚城取地,文天祥屡遭猜疑戒备,颠沛流离,千难万死两个月,辗转抵温州。这时,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赵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号召各地起兵杀敌。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广东梅县),挺进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10县、吉州4县,人心大振,江西各地响应,全国抗元斗争复起,文天祥号令可达江淮一带,这是他坚持抗元以来最有利的形势。元军主力开始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掳走。

兵败被俘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6岁的小皇帝,朝廷迁至距广东新会县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回答者: zmxncbv009 - 十一级 2008-10-16 11:58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进士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
1275年,元军进边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人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无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
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无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人广东。
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他是状元出身,笔力当然雄健,生平留下的煌煌笔墨,正不知有凡几。只是,
真正配得上他七百六十岁生命的,则首推他在零丁洋上的浩歌。那是公元1279
年,农历正月,他已兵败被俘,恰值英雄末路,在元军的押解下,云愁雾惨地颠簸
在崖山海面。如墨的海浪呵,你倾翻了宋朝的龙廷,你噬碎了孤臣的赤心。此一去
,“百年落落生涯尽,万里遥遥行役苦。”“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无一丝一毫的张惶,在这生与死的关头,他坦然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但见
,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吕的绝响。这就是那首光射千
古的七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

假如文天祥在这时候就死去,结局又会怎样?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的了。
南宋遗民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的战友,庐陵人王炎午,才在他被押往北方的途中
,张贴了数十份《生祭文丞相文》,疾呼:“大丞相可死矣!”敦促他舍身取义,
保全大节。他自己又何尝不明白这一点。因此,一路上才又是服毒,又是绝食,自
谓“惟可死,不可生”。然而,且慢———打量历史,我们只能作这般理解———
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钙质;盘古氏
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一句话,他
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于是,同年10月,他就在一种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状态
下抵达元大都燕京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

宦海浮沉

后来,蒙古军两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战成都。忽必烈率东路,越天险长江与自云南北上潭州(今长沙)的另一支蒙古军合围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惊,宦官董宋臣提请避兵迁都四明(今宁波),以便理宗随时逃往海上。对此。文天祥仅以进士身分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后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归争夺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贾似道秘密称臣纳贡后撤军。

贾似道转而谎报朝廷:“诸路大捷”,被加封卫国公,大权独揽。继而度宗即位,耽于酒色,贾似道欺上瞒下,国事益乱。文天祥奏疏无人理睬,只被派一闲差。

此后十几年中,文天祥断断续续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后来又因讥责贾似道而被罢官。

国难见臣忠

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元,于公元1274年发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南宋政权一片混乱,度宗死,仅4岁的赵隰即位,为恭帝。谢太后临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戎马生涯。义军赶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获令屯军隆兴(今江西南昌)待命,几经阻挠才得入卫临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奉命驰援常州。在常州,义军苦战,淮将张全却率官军先隔岸观火,又临阵脱逃,致义军五百人除四人脱险外皆壮烈殉国。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临安门户独松关,离平江三天后,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关已失守。急返临安,准备死战,却见满朝文武纷纷弃官而逃,文班官员仅剩6人。

1276年正月,谢太后执意投降。元将伯颜指定须由丞相出城商议,丞相陈宜中竟连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使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畏元军武力,痛斥伯颜,慨然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绝食抗议,后在镇江虎口脱险。由于元军施反间计,诬说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为元军赚城取地,文天祥屡遭猜疑戒备,颠沛流离,千难万死两个月,辗转抵温州。这时,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赵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号召各地起兵杀敌。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广东梅县),挺进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10县、吉州4县,人心大振,江西各地响应,全国抗元斗争复起,文天祥号令可达江淮一带,这是他坚持抗元以来最有利的形势。元军主力开始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掳走。

兵败被俘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6岁的小皇帝,朝廷迁至距广东新会县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名臣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当他还在孩提时代的时候,在乡贤祠里瞻仰欧阳修、胡铨等忠臣节义之士的牌位时,看到谥号中都有一个「忠」字,他感慨不已地说:「人如果不能以忠义的节操,身居庙堂之上为万世所效法,就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二十岁那一年文天祥来到临安,在集英殿参加进士考试。当时正值理宗当政时期,政局废怠士气难振。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主题,写出了上万余言的策论。他有感于人心的不安与政局的动荡,以深厚的社会责任感,表达了循从古范、忠义浩然的志节。这篇策论给了理宗至深的感动,他亲自提名文天祥为殿试第一名。当时的考官、著名的学者王应麟在奏章中说道:文天祥的文章,「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我大宋朝廷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实乃国家之福。

理宗开庆初年,大元军队出兵攻打宋朝,宦官董宋臣提议迁都。迫于权势当朝群臣竟无人提出反对,而只有文天祥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上书请求朝廷惩治董宋臣,以使上下团结一心。他的胆识与勇气,倾朝之人都为之叹服。

宋度宗时期,文天祥在湖南提刑的任上,拜见了故相江万里。老宰相对文天祥的志节早有耳闻,因而心中有着许多对后生晚辈的托付与期许。真是「感伤犹记旧江山」,看到山河变化、国事衰微,老宰相内心非常感伤,他说:「我已经老了,眼见天时、人事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心对大宋的江山社稷,有许多挥之不去的担忧。我主持国政多年,见过多少宦海沉浮、人事兴替,不难预见将来拯济国家的重责,必然落在你的肩头之上。你的责任是千钧之重,任重而道远啊。」

德佑初年江上告急,朝廷号令天下起兵勤王,护卫大宋国土。文天祥手捧诏书,忍不住泪如雨下。眼见「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号召各地豪杰之士起兵护国,短短时间就聚集了数万人之多。文天祥的朋友观察到时局的动荡与成事的艰难,不禁忧心忡忡地说:「当今的现况,元军势不可挡,所向无敌。而您以万余名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独自面对虎狼一样的元人大军,这和驱赶群羊去搏击猛虎有什么区别!您一向深谋远虑,不会看不到局势的严重性吧?」

文天祥说:「我怎么可能看不到这一点?然而我大宋朝廷照顾养育天下臣民,达三百多年之久,没有国哪有家!而今正值国家危难之时,朝廷在全国上下征集兵力,却见不到一兵一卒入关响应。每每想到这里,我内心深处的沉痛与忧虑,一直都无法释怀,所以才如此不自量力,牺牲自己而在所不惜。如果我们的义举,能感得天下忠臣义士闻风而起,共同为大宋社稷江山而献身效力,那局面或许还能够得以挽回。」

文天祥捐出自己的家产充当军费,「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每每言及天下国家大事,他总是忍不住泪如雨下。他手拄几案,无限感伤地说:「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眼见神州陆沉、国土沦丧,他决心用自己的生命,与国家的命运共同存亡,以至诚的忠义表达对大宋国土誓死的效忠。
面对军事上敌强我弱的形势,朝廷一心想要苟且求安,向元军求和。然而文天祥上书极力地反对,他说:朝廷面临敌军的进攻,持着姑息纵容的态度,而缺乏奋发自强、刚乾决断的忠义之气。他请求朝廷惩治一意投降的求和派,以振大宋将士的士气。

所向披靡的元军锐不可挡,他们挥戈而上,给予宋代王朝沉痛而又致命的一击。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前往皋亭山,与元丞相伯颜谈判。然而,他却被伯颜派兵拘捕了起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在被押送到元大都北京的路上,与同伴从镇江逃了出来。他们好几度落入了元人之手,但谁都不忍心加害于他。历经风餐露宿种种艰困,避过围追捕截重重障难,他们途经扬州、通州等地,乘船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南宋故土。

在长江航行之时,文天祥凭栏临风,写下了感人至深的诗篇《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然而好景不长,在李恒出其不意的猛烈进攻之下,文天祥引兵而走。李恒穷追不舍地追到了方石岭,寡不敌众的文天祥,妻子儿女不幸被元军捕获。就在局势最为危急之时,时赏谎称自己就是文天祥,从而分散了敌军的注意力,使文天祥得以借机逃走。在元人的严刑拷打之下,时赏临刑前始终奋骂不屈,最后慷慨捐躯。

接二连三的沉痛的打击,并没有摧折文天祥忠勇保国的志节,他从悲痛之中重新振作起来,收拾余兵出军循州,进驻南岭。然而不幸的是,军中却开始流行一种很严重的瘟疫,文天祥的爱子死于这场瘟疫之中。在五坡岭他们遭受到了张弘范军队,最后的致命突袭,文天祥寡不敌众,不幸被捕。他被执送到了潮阳,受到张弘范的当庭审讯,在左右士卒威逼下拜的喝令声中,文天祥威而不屈地肃立于大堂之上,他气宇轩昂,志节凛然,目光赫赫震慑住了在场的所有的人,张弘范转而以待客之礼来接待他。

弘范希望能够借文天祥的声望,写信诱逼张世杰归降。文天祥感伤地说:「兵荒马乱、转战南北之际,我连自己的父母都保护不了,这已是为人子者永生的恨憾,我怎么可能再诱逼别人,去背叛他们自己的父母呢!」然而弘范始终不肯通融,执意要索取,文天祥于是交给了他《过零丁洋》这首诗,其中这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了传诵千古的忠义的绝响。

  1275年,元军进边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人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无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
  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无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人广东。
  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他是状元出身,笔力当然雄健,生平留下的煌煌笔墨,正不知有凡几。只是,
  真正配得上他七百六十岁生命的,则首推他在零丁洋上的浩歌。那是公元1279
  年,农历正月,他已兵败被俘,恰值英雄末路,在元军的押解下,云愁雾惨地颠簸
  在崖山海面。如墨的海浪呵,你倾翻了宋朝的龙廷,你噬碎了孤臣的赤心。此一去
  ,“百年落落生涯尽,万里遥遥行役苦。”“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无一丝一毫的张惶,在这生与死的关头,他坦然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但见
  ,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吕的绝响。这就是那首光射千
  古的七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

  假如文天祥在这时候就死去,结局又会怎样?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的了。
  南宋遗民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的战友,庐陵人王炎午,才在他被押往北方的途中
  ,张贴了数十份《生祭文丞相文》,疾呼:“大丞相可死矣!”敦促他舍身取义,
  保全大节。他自己又何尝不明白这一点。因此,一路上才又是服毒,又是绝食,自
  谓“惟可死,不可生”。然而,且慢———打量历史,我们只能作这般理解———
  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钙质;盘古氏
  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一句话,他
  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于是,同年10月,他就在一种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状态
  下抵达元大都燕京。

  216

文天祥少年正气的故事有哪些
1、《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Wen Tianxiang, a famous national hero in the late Southern Song Dynasty, lived in hardship when he was a teenager, and only with the help of good-hearted people did he have the opportu...

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故事 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故事介绍
1、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2、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

文天祥的故事
一分钟了解文天祥

文天祥的故事?
一分钟了解文天祥

文天祥的故事简介
文天祥在童年时,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有一天,他来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他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遗像肃穆地陈列其中,令他十分钦佩和敬慕。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他们能做到的,文天祥觉得自己也要做到。2、严父良师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个读书人,一生不做官...

求宁折不弯的名人故事
“无耻之徒!”文天祥怒斥道。“文丞相,刚者易折呀!”“宁折不弯!”气急败坏的张弘范“嗖”地一声拔出寒光逼人的宝剑,凶相毕露:“我看是你硬还是我的剑硬?”文天祥神色坦然,直直地向剑尖上撞去。张弘范连连退步,说:“文丞相,您想想吧,何必轻生呢?您就写封信吧,免得生灵涂炭,...

文天祥故事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当时,身为将领的文天祥因战败被元军俘虏,可是,他宁死不屈,对元世祖手下的劝降置之不理,经过一番对文天祥没有效用的劝降之后,文天祥被关进了土牢,土牢环境恶劣,但土牢只能折磨他的肉体,却不可能摧毁他那比钢铁还坚硬的意志,他相信,只要有浩然正气,就可以战胜一切恶劣的环境,就是在这里,...

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故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

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的故事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

求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具体事例
贫贱不能移: 朱自清拒绝领取美国救济面粉。威武不能屈: 文天祥抗元。闻一多怒对敌人手枪。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