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古今现状。 中国古河道及黄河改道历史情况简介

中国古河道及黄河改道历史情况简介

次数 时间 入海地点 改道原因  
第一次 公元前602年 沧州入渤海 自然  
第二次 公元11年 滨县,利津入渤海 自然,人为   
第三次 公元1048年 北流由天津入渤海,南流由无棣笃马河入渤海 自然   
第四次 公元1194年 清江口,云梯关入海 自然,人为   
第五次 公元1494年 淮河入海 自然,人为   
第六次 公元1855年 利津入渤海 自然,人为   
第七次 公元1938年 淮河入海 人为

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扩展资料:
黄河的上中下游:
1、上游:
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河道长3471.6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流域面积的53.8%。黄河上游玛多县多石峡以上称河源区。
2、中游:
黄河自河口镇至河南郑州市的桃花峪为中游。中游河段长1206.4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43.3%,落差890米,平均比降7.4‱。
黄河自河口镇急转南下,直至禹门口,飞流直下725公里,水面跌落607米,比降为8.4‱。滚滚黄流,奔腾不息,将黄土高原分割两半,构成峡谷型河道。
3、下游:
黄河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仅占全流域面积的3%,河道长785.6公里,落差94米,比降上陡下缓,平均1.11‱。下游河道横贯华北平原,绝大部分河段靠堤防约束。河道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决口与张秋衰退

张秋地势低洼,其周围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凹陷地带,历史上多条河流流经这里。历史上黄河的决口泛滥成为这里的主要水患。

黄河下游历史上或由北线、或由南线入海,有6次改道途径处于南北两线中间三角地带的阳谷县境。据阳谷县志资料,“宋代初年以前,黄河流经我县中、北部,每年有冲决,则经张秋南泛郓濮。宋元以后,黄河河道南移,决水则北下直冲张秋,运河之堤屡开,人民深受其害。”所以,当地曾传言张秋本名“涨秋”,意思是每到夏秋之季,往往涨水成灾。人民谈水色变,也渴望制服水患,就把“涨”字的三点水去掉。频繁的水患,对与水运交通为支柱队伍张秋经济是最严重的威胁。历代王朝为了保护运河航运,都对黄河多次进行治理,但是并没有消除水患。最终,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黄河大改道,截断了运河南北交通,从而切断了张秋的经济命脉。

公元1391年,黄河在原武决口,漫东平安山,於安山湖、会通河,运河南北交通中断,直到1411年开复会通河,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后,才又通航,其间停航20余年。这次停航对张秋的经济打击是沉重的。据史料记载,从公元1437年(明正统二年)到公元1492年(明弘治五年)的50多年中,阳谷、寿张、东阿三县就遭到大水灾7次,其中有6次是黄河决口,5次沙湾溃决。其中,“明代宗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五月,沙湾复决,会通河水渐绝,漕运终止,景泰四年遣御史徐有贞驻张秋,督治沙湾决河……景泰6年治河成功,南北水运复通。”其间达四个年头。“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荆隆口河岸复溃,决水北下张秋,冲毁运河东岸九十余丈,趋东南夺汶水入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大夏等命治河。先于运河西岸凿渠三里许,称之为‘月河’,导致水北流入会通河,遂将东岸决口堵塞,并西起黄陵岗(今河南民权县北),东至徐州,筑拦河大堤,杜绝北来支流,逼黄水全部东南流入海。为防复冲张秋,又与旧决口南筑滚石坝,至弘治八年,治河告竣,赐张秋名安平镇。”刘大夏这次治河是较为彻底的,基本是保证了其后100多年间张秋未被水冲,漕运畅通无阻,从而奠定了张秋长时间的稳定繁荣。

进入到清代后,黄河日趋不稳,张秋运河出险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1650年(清顺治七年)至公元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大改道前的200余年间,阳谷、东阿、寿张三县发生大洪灾28次,其中22次是黄河决口泛滥成灾,或者河患内涝交加。这些洪灾十分惊人,如《寿张县志》就记载了道光二十三年的一个民谣:“是年大水,时言‘道光二十三,洪水包了天’”。尤其是这时的黄河决口越来越集中于由张秋走入大清河入海,成为咸丰五年黄河大改道的前兆。据阳谷县志资料载:“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黄河复决,北流溃张秋东岸,下大清河入海,总河杨芳兴等奉命堵塞,黄河仍归徐淮古道”;“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黄河北岸复决,河水复冲张秋,破东堤入大清河,大学士马齐等督率兵民治水,当年年底告竣”;“雍正八年,六月淫雨,河决沙湾口”;乾隆十年八月“河决冲没挂剑台(在张秋镇)”;嘉庆二十四年,“秋九月,??清政府没有拿出有效的对策,终于酿成了咸丰五年这一难以挽回的大改道。

咸丰五年6月,黄河大决于河南兰阳铜瓦厢。据《山东通志》载:河决后,“复分三股,一股由赵王河走山东漕州府南下注,二股由直隶东明南北分注,近山东濮州、范县至张秋汇流穿运夺大清河,由铁门关北肖神庙以下二河盖牡蛎咀入渤海。濮、范以下,寿张、东阿以上尽遭水淹没。”致使张秋一代黄河水到处漫流,溜势每年变化。直到金堤、临黄堤相继完成,黄河流归现在的河道止,张秋的黄河水患才告结束。黄河这次大改道,不但结束了其南流泗、淮入海600余年的历史,而且切断了运河南北交通,彻底摧毁了张秋赖以发展的经济命脉,使这一交通发达的历史名镇变成了闭塞的偏僻角落,商号或转移或关闭……经济迅速衰败下来。解放前夕,张秋已经变得相当萧条。

张秋镇依河复兴

张秋镇因运河而盛,因黄河水患而衰,如今又依黄河复兴。1946年,开始了人民治黄,如今,黄河治理取得了辉煌业绩,取得了岁岁安澜的伟大成就。张秋,这座历史名镇也伴随黄河治理而重振雄风,开始了复兴。

自上世纪中叶,阳谷开始建设虹吸引黄供水,到80年代,建起了陶城铺引黄闸,张秋镇作为阳谷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主要小麦、棉花、玉米等。有黄河水的灌溉,这里的土地肥沃,排灌配套,粮棉年年夺高产。

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工业发展的基础。如今,张秋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经济发展上提出了工业兴镇战略。建立了占地500亩的民营工业园区,形成了塑料化工、清真肉食加工、机械铸造、面粉加工等几大主导产业。借助运河文化和景阳冈旅游开发,充分挖掘运河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立足高起点,建设新型小城镇,东西大街拓宽了30米,两旁临街全部为当前流行样式的高层楼房,具有浓厚的现代气息;南北大街宽25米,仿古步行商贸饮食一条街,古朴大方风格独特。政策优惠,环境优越,民风朴实的张秋镇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宽松优美的投资环境。如今,肉制品宰杀加工企业发展迅速,由单一宰杀发展到猪、牛、羊、鸡、鸭多品种宰杀,达到了年宰杀加工30万头生猪、100万只羊(牛)的生产规模,年创外汇1200万美元。

走出困境见通途。面对新形势和发展需要,张秋镇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的基础上,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立镇,同时发掘运河和黄河历史文化,开展旅游业,力争各个方面都取得更大的成绩,尽快实现古镇的复兴。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历史变迁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简洁概括黄河的古往今来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5000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是人们熟知的歌曲《黄河颂》的歌词。每当人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就会浸沉在对黄河的无限追忆之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

从古至今人们用了哪些措施保护黄河
自然界本应是和谐统一的,植物生长离不开水资源,而水资源的保护离不开植被。很显然,要解决大西北严重缺水的困境,出路只有植树造林。它能控制黄河等水系的水土流失,减免风沙危害,对建立农业的良性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加快建设中游下游的水利枢纽工程,进一步提高黄河的水沙调节能力。 在上...

古代黄河流量是现在的几倍
70倍。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其流域面积,古代的黄河流量是如今70倍,在1958年流量达到了7032亿立方米,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水资源来源。

黄河的现状是怎么样?
如果气候持续变暖,黄河源区的水量在十几年内就会减少50%。到那时,面临困境的不仅是这个地区的牧民,而是整个流域。在“九曲黄河第一县”的玛多,80岁的老县长拉保不断感叹“沧海桑田”。20多年间,他亲眼目睹这个县二十多年的变化。1966至1984年,拉保担任黄河源头的青海省玛多县县长。1979到1982年...

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之一,通过河道交通,这里的人们从古至今一直在农业和商业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黄河流域地区的城乡建设、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黄河的现状(100字以内)
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及危害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

古代黄河母亲水患不断,为何现在没了?
古代黄河母亲的水患不断,现在没有这样的水患了,是因为有了改变,国家有大力的治理黄河,将黄河治理的非常好,所以黄河的水患自然就好了。我们知道,在我们国家没有对黄河治理之前,不仅黄河是容易发生水灾的一个地方,而且还容易引发洪灾,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一些灾难,但是我们同样也知道,如果可以将黄河...

黄河的现状及现实意义
2010-04-05 黄河的现实意义 8 2019-12-29 黄河的现实作用 4 2009-11-15 黄河对中国人有什么意义? 247 2009-11-02 面对黄河现在的状况,你有什么感想? 117 2010-03-27 关于黄河的现状 381 2007-06-18 黄河对于现代中国所起到的作用 4 2011-04-17 黄河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83 2016-04-13 黄河...

黄河的现状和环境治理600字
自古至今,黄河与长江这两条“母亲河”一直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它们流过许多省市,为我们提供水资源,电力。让我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我们却没有感谢它,保护它;反而破坏母亲河沿岸的绿色生态,害的长江白鳍豚灭绝,黄河大绝口,水土流失。让许多人失去了家园,让许多人失去了亲人,让...

黄河在历史上几次改道?他对人们有什么灾难?他的现状如何?
黄河的支流很多,各有自己的历史,这里不去说它。黄河干流的形成,过程也很复杂,不少人作过探索,见仁见智,各有千秋,新的探索还在进行。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黄河一开始并不连贯,而是分段出现,各有自己的流向和归宿;由于地壳中发生的断裂升沉,还有地表上的流水冲刷、侵蚀等作用,后来才上下贯通成为一条大河。若要...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