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贞和祝枝山什么关系?徐有贞为什么陷害于谦? 陷害于谦的徐有贞是怎么死的?

陷害于谦的徐有贞是怎么死的?

强盛近百年的大明帝国终于在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迎来最为严峻的一次考验。这一年明英宗朱祁镇误信宦官王振之言,草率出征漠北,进而引发"土木堡之变",数十万明军精锐全军覆没,朱祁镇本人也成为了俘虏。局势十分凶险,一着不慎,就可能重蹈宋朝之覆辙。好在有个叫于谦的大英雄,挽狂澜于既倒,打退了瓦剌的进攻,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可就是这样一位大英雄,却受到几个"有心人"的羡慕嫉妒恨,进而被类似"莫须有"的说辞而惨遭杀害,成为大明王朝的又一冤案。
而这几个"有心人",正是帮助朱祁镇复辟成功的徐有贞、石亨、曹吉祥。这几个人谈不上和于谦有什么深仇大恨,徐有贞是因为于谦斥责他南迁的建议,所以怀恨在心。而石亨则是因为要报答于谦对他的再造之恩,特意上奏请封于谦的儿子为侯,可受到于谦的严词拒绝和斥责,所以他认为于谦和他不是"同路人",欲除之而后快。宦官曹吉祥却和于谦没有什么瓜葛,纯属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于是三个人,便组成了天顺朝有名的"奸党"。
其实,朱祁镇还是个不错的皇帝,于谦虽然对他不感冒,而且还拥立了朱祁钰,但他却没有要杀于谦的意思,因为于谦对大明王朝有莫大功勋。但却受到徐有贞的误导,从而成为了徐有贞他们杀害于谦的帮凶。虽然当时他不知道是受到徐有贞的误导,但不代表他会一直不知道,因为有一个人再于谦死后两年,便告诉他事情的原委了。这个人叫李贤,一个比徐有贞聪明的人。
李贤其实和于谦没有什么交集,反而和于谦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他却佩服于谦的为人,可以称得上是于谦的忠实粉丝。看到于谦冤死在徐有贞手里,他替于谦感到不值,于是便默默的要帮于谦讨回公道。而讨回公道的途径就是要弄死徐有贞他们。
李贤真不愧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奸党集团"现在势力正盛,并没有傻乎乎的出来反对他们,而是默默的观察,然后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来各个击破。
"奸党集团"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走在一起,取得成功后,他们之间的矛盾却逐渐显示出来了。徐有贞是个读书人,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在权术方面确实有些手段。而石亨则是武将出身,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典型代表。而曹吉祥虽然是个宦官,却也有一些头脑,只不过私欲太重。徐有贞成为内阁首辅,有心要干点实事,而石亨他们却十分嚣张跋扈,于是徐有贞便开始疏远他们,而石亨和曹吉祥也敏锐的发现徐有贞有意疏远他们。本来是同一条船上的,现在他却要单飞,于是他们之间开始有了裂痕,最终决裂。而他们的这一切,却都在李贤的观察之中。
李贤觉得除掉徐有贞的机会来了,然而他却没有帮石亨他们对付徐有贞,反而是先帮徐有贞对付石亨,曹吉祥。很快便有御史弹劾石、曹二人,而这二人在一脸茫然的情况下,受到了朱祁镇的斥责,看到洋洋得意的徐有贞,他们知道这是他的阴谋,于是便展开了反击。
徐有贞有自己的文官集团作为支撑,而石曹二人却有宦官集团为倚仗,徐有贞千算万算就是漏算了宫里的太监基本上是曹吉祥的人,所以他和朱祁镇说的话基本上曹吉祥都知道。于是在曹吉祥的反击下,徐有贞受到了朱祁镇的冷漠却还不清楚是何原因,而曹吉祥对他的反击也是通过御史来弹劾他,这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吧。由此看来,徐有贞其实只是小聪明而已。
曹吉祥的反击让朱祁镇疏远了徐有贞,而石亨接下来的反击却让徐有贞彻底的跌落到了谷底。其实石亨只是向朱祁镇说了四个字,即"内阁专权"。作为皇帝,可以冷眼旁观大臣们斗来斗去的,但决不允许专权的情况出现。于是聪明一时的徐有贞在做了四个多月的内阁首辅之后便步了于谦的后尘——进了锦衣卫的沼狱,而后被发配到了云南,在云南呆了四年以后,被允许回家,最后在人们的唾弃和鄙视中死去。

经过一番核查,没有什么证据。徐有贞仍不放过说:"虽无显迹,也有那种意思。"王文忿怒非常,据理辩论。于谦冷笑说:"辩什么?无用。他们是不管事实有无,必定让我死!"

祝枝山(祝允明)是徐有贞的外孙,徐有贞陷害于谦是因为他当初提议南迁被于谦反对,后来以为是于谦阻止他升官,怀恨在心。

土木堡之变,徐珵托言星象有变,建议迁都南京,以避刀兵,遭到太监金英的训斥。兵部侍郎于谦坚决反对,道:“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礼部尚书胡濙、户部尚书陈循等重臣均附和于谦。徐珵大为沮丧,不敢再言。

徐珵素来追求功名,但却因南迁之议遭到内廷的讪笑,以致长久不得升迁,只得转而奉承阁臣陈循,希望得到其举荐。

当时,朝廷用人多取决于于谦。徐珵便通过于谦门生,向于谦求取国子祭酒之职。于谦向明景帝举荐徐珵。但景帝却不同意,并道:“就是那个提议南迁的徐珵吗?此人生性狡诈,担任国子祭酒会败坏监生心术。”徐珵不知缘由,以为是于谦从中作梗,对他深怀怨恨。后来,徐珵听从陈循的建议,改名为徐有贞。

扩展资料

后来代宗因为无子,所以太子的位置一直空着,大臣们都在为帝国的继承人选忧心不已。偏偏当时英宗已经回来了,而且还有一大堆儿子,不存在后继无人的情况,徐有贞看到了机会,就趁代宗病重的时候,煽动英宗把皇帝的位置抢回来。

于是夺门事变就这样发生了,此事过后,代宗被废,英宗上位。所以徐有贞有拥立的功劳,所以英宗十分信任他,还给他封了一大堆的官,让他担任兵部尚书。就这样,在代宗时期郁郁不得志的徐有贞,一跃而成为皇上身边的红人。

他得势后,就污蔑于谦谋反,大家知道,这件事情纯属子虚乌有,于是很多人都给于谦求情。英宗看到这么多求情的人,也犹豫了,他担心杀了这个人也许会引起大臣们的反弹,让天下人寒心。徐有贞看到皇帝犹豫了,立马说了一句话,那就是咱们要是不杀于谦,师出无名啊。这句话一出,英宗再无犹豫。

就这样,徐有贞终于报了仇,把于谦给害死了。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此后数年内,他并不顺利,接连被贬,甚至被贬成了平民,的下半辈子过得并不如意,虽然他曾经是个进士,却只能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庶民,在家里度过他的下半生。

而且因为他馋杀于谦,时人都看不起他,没有人愿意跟他交往,他的晚年生活十分凄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有贞



徐有贞是祝枝山的外公。祝枝山十三岁的时候,徐有贞才去世。

《明史演义》载:徐有贞尝求官祭酒,浼谦先容,谦亦尝登入荐牍,卒不得用。有贞疑谦未肯尽力,亦生怨隙。及英宗复辟,两人得为功首,正好借此报复,遂诬称于谦、王文,欲迎立襄王瞻墡,瞻墡系仁宗第五子。应即下狱惩罪。

徐有贞原名是徐埕,在英宗被瓦剌掳去之后在朝堂上主张南迁的人。他的建议遭到于谦的强烈反对而作罢。据说此人善星相术,土 木之变前曾看到“荧惑入南斗”而预言“祸不远矣”。徐有贞是个急于进取的人 ,北京保卫战之后因为首创“南迁”的主张而被群臣所讪笑,久久得不到重用。 当时人事上的安排景泰帝对于谦很信任,徐有贞便托人求告于谦。没料到当于谦 向景泰帝推荐他时,景泰帝就说这不就是那个主张南迁的徐埕,当下就否决了于 谦的提议。徐以为是于谦有意在景泰帝面前诋毁他,非常恼恨。后来听从了别人 的劝说,改了名叫徐有贞。事有凑巧,在景泰三年,黄河水患,徐被派去治水, 颇有成效(人非有才之难,而善用其才之难,徐有贞治水有方,惜其急于进取, 弃其所善之才),被景泰帝嘉奖进为左副都御史。
到了景泰七年年末,石亨密谋迎复上皇,便有人推荐徐有贞“善奇策”,于 是招之共议。徐有贞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他大发政治财的好机会,于是联络曹吉祥 作内应。到景泰八年元月十六日晚(就是于谦等拟好立朱见深为太子的上疏欲呈 景泰帝的当晚),众人会于徐宅,徐有贞拿出他拿手的那套占星术证明“时至矣 ,勿失”。当时边关有警(可能也是徐所计划,欲效宋太祖伪出兵北汉之事), 徐有贞和石亨借口预警而勒兵入大内,捣毁了南苑的围墙,英宗尚在惊愕,徐等 伏地请英宗复位。当下英宗被拥入朝堂,至东华门时被守门的士兵挡了一挡,英 宗说了句:“朕太上皇帝也。”到了殿堂,因为景泰帝曾说过今日要视朝,所以 早有百官待于阙下,听到殿中呼噪声伴随着钟鼓声,抬头一看,惊愕万分,龙椅 上的皇帝已经换了人。但听的徐有贞在旁高声道:“太上皇帝复位矣。”一出夺 门的好戏变完成了。

夺门后,于谦和大学士王文即被下狱,罪名是意欲谋立襄王世子。当时英宗还犹豫道:“于谦实有功。”但徐有贞马上说了句很经典的话:“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这样,徐有贞既报了私仇又使英宗“名正言顺”。

  祝枝山是徐有贞的外孙。

  于谦得罪的小人,大致可分三类。一是文官中的主张避敌南逃的人,以徐有贞为代表。于谦就曾经当面斥责过他。二是武官中贪图名利的跋扈军人,如石亨。于谦有恩于他,但他拍马不成,恼羞成怒,恩将仇报。三是太监中的王振死党,如曹吉祥。这些人做正经事完全不行,但是串联起来玩弄阴谋诡计,能量却也不小。夺门之变就是这些小人所策划的为求富贵的一次豪赌,居然侥幸成功。他们夺到了大权,害死了于谦,但是转眼之间,也都自取灭亡。
  于谦的冤案,是徐有贞等一批小人利用明英宗朱祁镇所制造的。杀于谦,并非英宗的本意,是徐有贞逼他这么干的。夺门之变成功以后,明廷的许多决定都让一批小人得利,英宗是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例如:徐有贞任兵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并且典机要。石亨封忠国公,其党张�为太平侯。曹吉祥为司礼太监,总督大营,其养子曹钦任都督同知。各级军官升官晋级的多达3000余人,小人的党羽一律得到实惠。这次大规模的封赏,完全是小人得势以后的分赃行为,与明廷的“赏功”全无关系。一群小人的总头目王振虽然已死,也得了好处。英宗恢复了他的官爵,用檀香木刻成他的形体,招魂安葬,赐额旌忠。
  小人集团既无道义可言,亦无友谊可说。为了牟利,他们可以勾结在一起,打得火热;利尽则交疏,为了争利,不惜反目为仇。就在“夺门之变”的半年之后,徐、石、曹三人之间发生内哄。石、曹联手诬陷徐有贞,徐有贞被夺了权,流放云南边境,后来客死异乡。

  徐有贞既除,石、曹二人又明争暗斗。石亨专权跋扈,不仅同僚畏惧,连英宗对他也深为不满。有一次,大学士李贤与英宗谈起了“夺门之变”,揭穿了徐有贞、石亨的险恶用心。李贤评论说:“迎驾”则可,“夺门”则不可。景帝病重了,群臣迎接英宗复出主持国事,这是正当的。景帝驾崩,英宗复位,这也是正当的,名正言顺,并无半点风险。徐、石策划的“夺门”,实际上是夺位,却冒了很大的风险。万一夺门失败,岂不成了叛逆。徐、石等人为了谋求富贵,竟不惜以英宗为赌注,其心可诛。英宗虽然愚笨,但经过李贤点破,恍然大悟,从此疏远石亨,并且有意要拿他的短处。1459年,石亨从子石彪犯法,判罪抄家,牵连到石亨,又有人告发石亨意图谋反,英宗立即决定把石亨下狱,严加追查。这一来,弹劾石亨的奏章,检举石亨的材料,有如雪片飞来。1460年春,石亨瘐死狱中,石彪等人皆以谋反伏诛。追查结果,牵连甚广,凡是“夺门之变”后被徐有贞、石亨保荐的文武官员,一律作为冒功,加以贬黜,总数达三四千人之多。昔日的“功臣”转眼之间即成叛逆。由于被贬黜的人太多,衙署为之一空,日常工作无人处理,陷于瘫痪。英宗的治国,如同儿戏。
  石亨既倒,曹吉祥兔死狐悲,颇不自安。其养子曹钦,毫无知识,却很有野心,常自比曹操(因为曹操是太监曹腾的养子,他自己是太监曹吉祥的养子),早有夺位的梦想。曹吉祥曾受命以司礼太监总督营兵,他在外出监军之时,随时挑选勇士带回京师,作为自己的死党。父子二人的私人武装在千人以上。石家覆灭之后,曹氏父子不甘心坐等败亡,就想冒险一逞。1461年夏,居然发生了曹钦准备带兵攻打皇宫的戏剧性谋反事件。这一天,曹氏父子已经约好,当晚由曹钦集合死党500人在家饮宴,次日清晨进攻皇宫,曹吉祥以禁军作为内应,攻入皇宫,废掉英宗。恰好这天怀宁伯孙镗奉命带京军出征西北,在朝房待漏。有人前来告密,说出了曹钦的计划。孙镗当机立断,一面派人密奏英宗,一面集合自己的部下准备迎击。英宗得到密奏,立刻诱捕了曹吉祥,并将宫门关闭。曹钦兵到,无法进宫,孙镗部下京军对他迎头痛击,曹钦兵败自杀。事后英宗把曹氏家族、姻亲、同党,一律族诛。到这时为止,发动“夺门之变”、陷害于谦的徐有贞、石亨、曹吉祥三家家族及其党羽已经被杀得一干二净。上距“夺门之变”还不到5年。这一批小人先是为了图谋富贵,不惜祸国殃民,最后是自取灭亡。到了1465年明廷给于谦正式平反之时,这些小人早已身败名裂,死于非命。
  明英宗朱祁镇其人真可以说是天生的“祸水”,他没有一点用君子、办正事的本领,却最敢用小人,闯大祸。从他登位开始,就是王振专权——土木堡之变,闹得明王朝几乎垮台。他被俘了,景帝才得以重用于谦,力挽狂澜。他一回来,又造成夺门之变——曹石之变。曹石之变的余波结束不久,他就死了。他这一生真是极其糟糕的一生。从他本人来说,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当过俘虏,被放回后又过着近似软禁的日子,受过许多惊恐,经过许多折腾,所以只活了38岁,可以说是个短命皇帝。但是由于他大胆放手重用小人,所以不断地闯大祸,使得明王朝由盛转衰,从此走了下坡路。对于国家民族,他是个千古罪人(一再闯下滔天大祸),又可以说是个十足的糊涂虫(糊涂到近于白痴的程度)。
  明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其专制、残暴,既不重视知识,又不重视人才的朝代。皇帝大都是昏庸之辈。太监当权,小人得逞,代代有之。于谦生在这样的时代,又有心要为国家民族做出一番事业。他明知自己日后的下场是不会好的,所以赋诗明志,写下了一首《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惜,
  要留清白在人间。

祝枝山是哪个朝代的人
3、代表作 祝允明的著作有30卷、6卷、7卷、 1卷、4卷、 1卷、《志怪录》5卷、《读书笔记》1卷。书法成就 祝允明出生在文化气氛很浓的苏州,他的书学生涯是在前辈的言传身教下开始的。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两人。 徐有贞擅长行草书。他的行草主要师法唐朝的怀素和宋朝的...

徐有贞 是明朝做什么的 为什么很多人都讨厌他 (当时的人)
徐有贞(1407~1472)初名珵(chéng),字元玉,号天全,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祝允明外祖父。宣德八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因谋划英宗复位,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后诬告杀害于谦、王文等,独揽大权。因与石亨、曹吉祥相恶,出任广东参政。后为石亨等诬陷,诏徙金齿(今云南保山)为民...

历史上的祝枝山是谁
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祝枝山的生平简介 祝允明自幼就长于书香官宦世家。外祖父徐有贞曾是明朝宰臣,德高望重、交友广泛;祖父祝灏旁征博引、风趣洒脱,祝枝山长期受二人熏陶,再者,自幼天赋异禀,聪慧过人,加上两位大儒加以教导,五岁便会读书,九岁就能作诗,十...

明朝徐有贞害死于谦,发动政变,本应遗臭万年,为何却成江南文人偶像?
正是这句话杀死了一代忠臣,也得到了徐有贞得到千古骂名。徐有贞的这句话被后人转化为两个更有意义的词“意欲”这也成为一个不公正的案件,给人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事实上,徐有贞一直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作为明代书画大师祝枝山的祖父,他作为一个年轻人中温文尔雅的博士学士而闻名,在军事战术、天文...

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的名字因何而来?
祝允明的父亲祝瓛不如他祖父,生前不太出名,而且比他祖父早五个月就去世了。那一年祝允明二十四岁。祝允明的生母在他十六岁时已经离世。因此祝允明青年时是很不幸的。外祖父徐有贞(1407—1472)字元玉,晚号天全,苏州吴县人。明宣德八年(1433)进士。后来因迎英宗复辟有功,委任为兵部尚书、华盖殿大...

祝枝山的故事:祝枝山写联骂财主的故事简介
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在祝允明出生前,外祖父徐有贞迎英宗复辟有功...

你知道祝枝山是怎么念的吗?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相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出生在文化气氛很浓的苏州,他的书学生涯是在前辈的言传身教下开始的。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

真的有祝枝山这个人吗?
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

...这么难得的忠良之士,是怎样得罪了同为朝廷重士的徐有贞呢...
徐有贞,原名徐珵,明朝中期内阁首辅,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祝允明的外祖父,因诬陷明朝著名功臣于谦而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为后世不齿。准确的来说,徐有贞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人家称他“矮子肚子里疙瘩多”,意思是他知识渊博,无书不精,是一个博学广闻的名士,书法也好。他也曾经参与河道治理工程,兴建“...

人们都知道祝枝山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却不知道他外公害死了于谦_百度知 ...
祝枝山和于谦,一个是江南才子,一个人是明朝柱石,两个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人,却因为一个人联系了起来,这个人就是祝枝山的外公:徐有贞。祝枝山的书法好是因为有家学渊源,而这个渊源源头就是徐有贞。徐有贞才华绝世,天文、地理、道释、方技无所不通。尤其擅长行草,深得怀素、米芾笔意,在当时是书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