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以前经历过什么战争? 山海关有何历史?

山海关有何历史?

历史
山海关北靠燕山,南临渤海,扼守华北与东北之间狭长的陆路交通要道,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朝时,属孤竹;周朝时,属燕地;秦、汉时,属辽西郡。北齐和隋唐时都在这一带修建过城关,今日在抚宁石门寨,仍可看见北齐长城遗址,隋文帝时,设置榆关,元朝时称迁民镇。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徐达修筑长城,在此设立关城,因位于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取“山”、“海”二字而得名“山海关”,归隶永平府管辖。嘉靖年间,蓟镇总兵戚继光重修了山海关及附近的长城段——角山长城。在关城以北修筑了北翼城,以东的欢喜岭(又名凄惶岭)上修筑了威远城。
崇祯年间,兵部尚书孙承宗在关城以南及海边修筑了南翼城和宁海城。宁海城背接长城,高3丈,周长1里,从陆地直插海中,状似龙首,故称“老龙头”。此外还有城堡、水关、墩台等多处,星罗棋布,相互呼应。以上共同组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严密坚固的山海关防御体系,历来是中国最紧要的军事重镇之一。
明人概括山海关的战略,“内拱神京,外捍夷虏,最契紧处”。枢辅大学士孙承宗指出:“关门系天下安危”。天启二年(1622年)有兵力七万九千八百六十九人,马一万二千七百六十匹,次年,马步兵员已达十万。御史汪裕疏言:山海关“现存之兵,御侮有余,定额之饷解给无难”。
明末镇守山海关的将领吴三桂与清摄政王多尔衮合作,在山海关前击溃了前来征讨的李自成军,并带领清军入关,由此导致了李自成大顺政权和南明政权的覆亡。
清朝时,山海关为临榆县城,因位于北京与盛京(沈阳)之间,而有“两京锁钥”之称。清末和民国时期,关城周围又成为战场,八国联军战争和九一八事变后的长城抗战都在这里率先爆发。
目前山海关及周边的古建筑,已大多修复原貌,形成独具特色长城历史文化游,明清社会民俗游以及古代孟姜女等传说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文化名城。
其城墙尚完整,是中国现今保存相对较好的一座明长城关城。当今,其旅游文化价值显著,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凤凰古城”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城”。

扩展资料:
一、简介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且地居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得“山”、“海”二字而命名。山海关又被称为“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在历史上,所谓关内、关外、闯关东、关东军等“关”字均指山海关,对中国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在1990年以前,因老龙头直入海中,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使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1961年,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二、建筑
关城平面呈方形,周长约4公里。城墙高14米,厚7米,内用夯土填筑,外用青砖包砌。东墙的南北两侧与长城相连,墙上有奎光阁、牧营楼、威远堂、临闾楼等建筑。东、南、北三面墙外挖掘了深8米、宽17米的护城河并架设吊桥。城中心筑有钟鼓楼。
山海关的四面均开辟城门,东、西、南、北分别称“镇东门”、“迎恩门”、“望洋门”和“威远门”。四门中除威远门外,都筑有高大的城楼。东门面向关外,最为重要,由外至内设有卫城、罗城、瓮城和城门四道防护。
城门为巨大的砖砌拱门,位于长方形城台的中部。城台高12米,其上的城楼高13米,宽20米,进深11米,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重檐歇山顶建筑。城楼上层西侧有门,其余三面设箭窗68个,平时以朱红色的窗板掩盖。
在东面屋檐下还高悬一块巨大匾额,上书“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相传为明代进士萧显书写,每字高1.6米,字体苍劲浑厚,是山海关城的象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海关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敌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面临着东北、华北我军联合打击的威胁,已成惊弓之鸟。由地美、蒋、傅之间的矛盾,华北敌军是撤是守,是南逃还是西窜,尚举棋不定。傅作义错误地估计我东北野战军至少需要三个月以后才能入关作战,所以未定下立即逃跑的决心,采取了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依据这一方针,傅作义将其所辖的蒋、傅两系军队共四个兵团十二个军约五十五万人,收缩在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五百余公里的铁路线上,摆成一字长蛇阵。将其嫡系部队配置在平绥路北平至张家口段,将蒋系部队配置在北平及其以东地区,必要时,可丢下蒋系部队自行西逃。

  从全国形势来看,我军将傅作义集团抑留在华北,就地歼灭,对战局发展最为有利。因此,中央军委决定乘敌人尚未确定逃跑之前,调华北野战军提前入关与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共一百万人,发起平津战役,歼灭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敌是惊弓之鸟,能否抓住敌人,不使其南逃或西窜,是战役指导的关键。为此,中央军委决定;撤围归绥,缓攻太原,并同意与傅作义进行谈判,以麻痹敌人。同时,令华北野战军主力于十一月下旬秘密迅速入关,在华北我军协同下,首先对敌采取抓住西线,稳住东线,对西线之敌围而不打,对东线之敌隔而不围的方针,由西而东完成 对敌人的合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中央军委指示东北先遣兵团、华北第2、第3兵团在平张段统一行动,首先迅速包围张家口,吸引东面敌人向西增援,切断平张段,尔后分割围歼平津张地区之敌。遵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华北第3兵团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开始包围张家口地区之敌。傅作义为保住向西的逃跑,急令第35军率三个师增援张家口,并以怀来地区之第310师增援宣化,昌平地区的第269师西调怀来。为了抓住西线各敌,中央军委于十二月二日令华北第2兵团向下花园急进,令东北先遣兵团向南口、怀来前进,以切断平绥路,分别包围没线之敌。由于东北先遣兵团第11纵队,于十二月五日,在行进途中歼灭了密云守敌一个师,傅作义即认为我东北野战军已经入关,并错误地判断我军将要进攻北平,因而又慌忙决定调第35军迅速返回北平,怀来、南口地区之第104、第16军向西接应,同时调天津附近之第62、第92、第94军共八个师到北平布防;将第13军由怀柔、顺义撤到通县;第101军由涿县撤到丰台、门头沟。敌人这一收缩行动,对我军抑留敌人在现地十分有利。十二月六日,敌第35军(两个师)突出我军对张家口的包围圈后东窜,八日被我军华北第2兵团包围在新保安地区。十日、十一日,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在第11纵队协同下,先后在康庄、怀来地区将敌第16军主力及第104 军主力歼灭,至此,傅系部队主力分别被我军包围在张家口、新保安两地,敌人西逃之路被切断。此时,东北野战军主力已经越过长城,进入冀东,尚未对平津塘诸点完成包围,因此“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跑。”为了不使敌人决策狂跑,尽快地完成对平津塘诸点的包围,毛泽东于十二月十一日及时下达了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指示,令西线各部对张家口、新保安诸敌,在两星期内“围而不打”,令东北野战军主力,要不惜疲劳,不怕减员,不怕受冻受饥,以最快速度同时切断津,塘和平、津之间敌人的联系,对敌形成“隔而不围”的战略态势,再行休整,然后从容攻击。同时,指示淮海前线我军对杜聿明集团:“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以稳住敌人,使其不好下从海上逃走的决心;并令山东我军控制济南以北一段黄河,并在胶济路上预作准备,以防敌人经济南向青岛逃跑。东北野战军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以第1、第2、第7、第8、第9、第12纵队,包围天、塘沽地区之敌,以第3、第5、第6、第10纵队在第11纵队及冀中军区第7纵队的配合下,包围北平之敌。至十二月二十一日,东北野战军主力提前完成了对平津塘之敌的战略包围,封闭了平津之敌由海上南逃之路。至此,傅作义集团即被我军“一概包围了”。

  我军完成了对敌人分割包围后,采取了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方针,先打新保安和塘沽两点。在打新保安之前,中央军委估计,敌第35军被歼后,张家口守敌有突围的可能,而华北军区第3兵团不占优势,为增加包围张 家口的兵力,中央军委将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西调张家口,归第3兵团指挥,十二月二十日,该纵到达张家口附近。二十二日,华北军区第2兵团攻克新保安,全歼灭守敌第35军(两个师);二十三日,张家口守敌五万余人突围逃跑,被我华北军区第3兵团及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于二十四日全部歼灭于张家口以北地区。 为了统一对平津战役的领导和指挥,党中央于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塘沽地区因地形不利,不便歼敌,东北野战军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军改为攻取天津。一月十四日,东北野战军集中第1、第2、第7、第8、第9纵队共二十二个师,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各个歼灭的作战部署,对天津守敌发起进攻,经二十九小时激战,于十五日解放天津,全歼守敌十三万人。俘虏津塘防区副司令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十七日塘沽敌人由海上逃走。至此,北平之敌完全孤立,陷入绝境。我军除东北野战军第1、第2兵团(即原先遣兵团)外,十二月底又增调华北第2、第3兵团进至 北平附近,对北平之敌形成严密包围。一月十四日,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十六日,我平津前线司令部向傅作义发出最后通牒,指出:一是放下武器,一是和平改编,否则,“我军将以精确战术攻城,勿谓言之不预”。在此情况下,傅作义接受了和平改编。北平守敌八个军,二十五个师,全部开出城外,听候改编。

  一月三十一日,我军进驻北平,北平宣告解放。和平解放北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北平守军是执行我党八项和平条件,以和平方式结束战争的第一个榜样,被誉为“北平方式”。平津战役历时六十四天,除塘沽守敌五万八人从海上逃跑外,共歼灭敌军五十个师五十二万人,解放了华北大 部地区。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我军在战略进攻阶段与敌人主力进行的战略决战。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历时四个多月,歼敌一百四十三个师,连同地方部队共一百五十四万人。至此,战争第三年七个月的作战,共歼敌二百三十二万人,使敌人的精锐部队丧失净尽,大大加速了 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1、甲申石河大战

1644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四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此战的胜利,开启清朝入主中原,征服南明政府与大顺、大西等政权,建立在全国的统治。 

2、八国联军侵入山海关

1900年,八国联军下令由京津出发,兵分三路,一路侵入山海关。侵入山海关的联军兵力多达6200余人,其联合舰队从山海关老龙头沿海进攻登陆。上岸后烧杀抢掠,不但澄海楼、宁海城毁于一炬,连附近的村庄和庙宇都遭到严重破坏,老龙头炮台和山海关火车站分别被各国占领。

3、山海关保卫战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人民自治军一部在山海关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阻击战。此战是东北解放战争的第一仗,推延了国民党军进入东北的时间,掩护了部分后续出关部队和地方干部开进。

4、山海关战斗

1933年1月2日至3日在山海关一带中国国军东北边防军第九旅阻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一次主要战斗最后,日军获胜,东北军主力营长安德馨阵亡 。日军占据并控制山海关全境,取得了进攻热河的有利态势 。

5、第二次山海关战斗

1925年11月24日至27日,奉军内哄,郭松龄所属奉军第三军团宣布脱离奉军,攻击占领山海关,并自立为东北国民军。



  山海关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军事关隘,经历过无数次战争洗礼,硝烟不断。明末闯王李自成与奸贼吴三桂及清军的决战就发生在这里。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进驻北京坐上“金銮殿”之后,并没有感觉天下已然太平。因为这时驻守在山海关的蓟辽总兵吴三桂,还握有重兵,对大顺政权构成严重威胁。李亲笔写信给吴,劝他归顺农民起义军,并派特使携带大量财物和银两去犒赏吴三桂的人马。起初,吴三桂见大势已去,欲接受招降,归顺李自成,可后来又听说农民军进北京后拘禁了他的父亲和爱妾陈圆圆,便“冲冠一怒为红颜”,向清军首领多尔衮乞师求降,割发称臣,并拱手献出了山海关。消息传到北京,李自成气愤之极,遂于四月一日亲率10万农民军挥师东征,直杀山海关。李自成充分利用山海关一带的地形,采取三面夹击的战略。起初,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所向无敌,把吴军围得水泄不通。吴三桂几番突围均未得逞,已到山穷水尽地步,关城指日可破。正在这危急关头,清摄政王多尔衮突率14万大军从侧翼向李自成扑来,加之大风骤起,飞沙走石,在清军和吴三桂联合夹击下,人数上处于劣势的农民军,经过一天的英勇鏖战,终因寡不敌众而被迫于二十六日退回北京。从此,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由盛到衰,清军大举入关,占领北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山海关老龙头是这段海岸上可以停靠船只的三处地方之一,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的船只就是开到这里并由此登陆的。当时,老龙头虽为清朝的山海关防守重地之一,岸上筑有炮台,置有铁炮,并派重兵镇守。然而,当八国联军的舰队开来之时,可恶的提督郑才盛不是奋力抗击外敌侵略,而是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各营清军,对空鸣枪三响,拿下炮闩,仓惶逃窜,把价值几十万两白银的大炮和弹药,拱手送给了侵略者。今天,遗弃在海岸线上的“镇海侯”大铁炮,以及炮台遗址等,即是对当年清军不抵抗行径的无情控诉。
  本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1933年元月1日至3日入侵山海关。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日两军鏖战山海关。这就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榆关抗战”(山海关古称榆关),从此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
  日军侵占山海关是早有预谋的,因为当时日军已占领了我国东北的大片国土,进而想占领山海关,一是可以扼辽冀之咽喉,封锁东北边境,阻止我东北义勇军从这条道路上通过,防止张学良的东北军对辽西一带可能的进袭,使日军攻热河之战无后顾之忧;二是占领山海关和攻取热河之后,山海关和热河可以遥相呼应,为尔后发动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造成有利的战略态势。因而山海关阻击战就成为关系到中华民族危亡的一次举足轻重的战役。
  1932年的11月至12月间,日本关东军沿辽西走廊向山海关方向转运兵力。由皇姑屯至山海关之间的每一个车站均分驻重兵把守,空军还在前线修建机场。以旅顺为基地的日本津田第二遣外舰队,还派出军舰10余艘,游弋在秦皇岛外海面上,可谓海、陆、空军俱全。12月8日,关东军挑起了炮击山海关事件,揭开了山海关之战的序幕。
  12月8日,关外日军步兵第五联队装甲列车一列,开至山海关车站东端长城缺口,向城内射击,旋即西进至石河桥西端,继续向城内发炮。9日晨6时,日军又派飞机两架,飞临山海关上空骚扰侦察,还派遣200余名士兵向九门口方面运动。我方对日方的挑衅提出严重抗议。并经多方交涉无效。1933年的元旦下午2时,日军守备队通知日本在山海关的侨民,在5小时以内悉数退入南海日军兵营。这预示着将有大的行动。首先,日军便衣队先从山海关南门外向城门中国哨兵射击,意欲冲入城内占领县城。我哨兵开枪将其击退。这是双方大战的开始。当晚12时,日军步炮联合部队约3000余人,占领山海关车站至二里店一线,日军守备队向南门发起进攻。1月2日上午8时许,日军70余人在南关以机枪及平射炮向城上我守军射击,掩护登城。30余名日军用木梯攀登城墙,向城内抛掷手榴弹。守城军以手榴弹还击,将攀登日军击退。10时许,敌军3000余名,野炮40余门,向中国守军阵地进行猛攻。另外还有日机8架,铁甲车3辆,坦克车20余辆,向城内狂轰滥炸。守城部队浴血奋战,沉着反击,击毙日军数十名。至午后4时,将进攻的日军击退。
  l月3日,日军投入了新的大规模的兵力,向山海关发动了更为猛烈的进攻。上空有8架飞机,还有两艘兵舰发炮作掩护,大有炸平山海关之势。我守军以步枪、机关枪、迫击炮迎头痛击,誓死抵抗。面对着强大、凶残且武器装备精良且儿倍于我的敌人,守卫山海关城的安德馨营,在敌炽烈炮火下,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誓死与关城共存亡。终因敌众我寡,为英勇保卫山海关,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写下了抗日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页。虽然日军的铁蹄越过了山海关,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用血肉筑起的民族精神,是任何力量也摧不垮的。

历史上山海关曾发生过百余次战争,其中明末以后有5次大战血染雄关:
1644年,甲申石河大战,吴三桂在威远城跪迎多尔衮,引清兵入关击退李自
成;1900,八国联军火烧老龙头,留下座座侵略军的营盘;1933年日
寇入侵,中国军民在榆关打响了长城抗战第一枪;1945年山海关保卫战,解
放军成功阻挡了国民党军队向东北进犯的攻势……
清兵的五入中原皆是绕过山海关 而清军虽虽然穿过燕山 透入河北 但却未能打下北京 扼守河北与辽东之间的主要咽喉——山海关,清军就算穿越燕山险要,透入河北,也不能站稳足跟。 满清入主中原,决定性的一步也是山海关的打开。清兴自辽东,进入中原的主要通道是辽西走廊。虽然明朝在辽东的军事行动频频败北,但凭 借山海关及宁远、锦州等据点,始终控制着辽西走廊。清军虽然数度自西北迂回入边,但效果主要是扰掠性的。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没有及时 处理好对吴三桂的安抚和山海关的防御等问题,吴三桂举关降清,使清军争夺了几十年梦想打开的辽西走廊通道为之洞开,清军遂得以长驱直 入。农民军无法抵挡清兵之锋锐,一再败退,中原遂落满清之手。明清多次战争均未在山海关也是因为 山海关是明朝最后也是最坚固的防御所以但有可能都要御敌于关外,这样才能占据主动,袁崇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于宁远御敌。至于资料历史书中很多都有的。

1381年(明洪武14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建关城设卫。关城北倚峰峦叠翠的燕山山脉,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湾,因此得名。由于地势险要,素有京都锁钥之称。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敌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面临着东北、华北我军联合打击的威胁,已成惊弓之鸟。由地美、蒋、傅之间的矛盾,华北敌军是撤是守,是南逃还是西窜,尚举棋不定。傅作义错误地估计我东北野战军至少需要三个月以后才能入关作战,所以未定下立即逃跑的决心,采取了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依据这一方针,傅作义将其所辖的蒋、傅两系军队共四个兵团十二个军约五十五万人,收缩在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五百余公里的铁路线上,摆成一字长蛇阵。将其嫡系部队配置在平绥路北平至张家口段,将蒋系部队配置在北平及其以东地区,必要时,可丢下蒋系部队自行西逃。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就是山海关

山海关的战役
崇祯吊死煤山以后,吴三桂选择了投靠李自成,在赶往北京的路上,惊闻自己的“梦中情人”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抢去了,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带兵返回山海关,改而投靠满清。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追击,把山海关围了个风雨不透,一场大战就此引发,而诱因近乎可笑,竟是为了名妓陈圆圆!战争进行得非...

吴三桂与山海关大战始末
吴三桂与山海关大战始末 这一战中来讲述一下清军入关的山海关之战。明末,吴三桂所率明军联合多尔衮率领的清军,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此战,清朝正式进入中原,开始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明朝末年,明军、清军以及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队三方势力激烈角逐。明朝统治者一方面要应付盘踞东北的满洲铁骑,...

秦皇岛山海关景点简介?
古城山海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依山阻海,地势险峻,与嘉峪关、居庸关并称三大名关,素有“两京钥匙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美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第一、二次直奉大战;长城抗战第一枪……这里曾经有过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悲壮。山海关城由关城、东罗城、西罗城...

山海关的战争
王雪农这样总结榆关抗战的意义:榆关抗战是中华民族第一次以长城为依托抵御外国侵略者的大规模战斗,是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规模的以武力抵抗日军入侵,也是“七七”事变前中国军队最大规模的抗日战役———长城抗战的先声。现在,经历过榆关战役的人都渐渐故去,当年位于东南城墙的魁星阁被战火...

历史上曾经在山海关发生了哪六次战役?
2、阴历一【爱春秋,爱中华】年四月十日,阳历1644年5月15日,吴三桂据山海关袭击大顺军消息传至北京城。?-bJ%Yw Jr 3、阴历一【爱春秋,爱中华】年四月十三日,阳历1644年5月18日,李自成、刘宗敏率领大顺军出兵京城,兵锋直指山海关。E7k2I2Cm-O6rhX 4、阴历一【爱春秋,爱中华】年四月二十一日...

山海关战役背景
明末的山海关战争是一场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决战。虽然只持续了两天,但却对中国产生了近三百年的持久影响。正是这场战争使满清的鞑靼人获得了政权,这一遗产直到今天也没有消除。当时的情况是,李自成已经攻陷北京,吴三桂据守山海关,八旗在山海关外伺机而动。三股势力相互敌对。

山海关战争简介吴三桂《怒冠为美人》
1644年3月,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调任关外抵抗清军的吴三桂领兵入京。清军借此机会占领了明朝山海关外的所有土地。与此同时,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起义攻占了明朝首都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战局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明、清、大顺三方竞争变成了清、大顺之间的直接战争。四月九日,清廷摄政王多尔衮率十万大军...

长城上发生的抗日战役有哪些
当时,驻守山海关的是东北军爱国将领何柱国的部队,爱国官兵奋起反击,点燃了长城抗日烽火。因南京政府不予支援,守军不过千余,难抵日军凶猛攻势,他们唯一可依赖的是千百年前古人留给他们的城墙,是一个军队为民族、为个人争生存的信念!结果,双方展开了激烈巷战,中国守军第1营、3营将士,与日军坦克、...

山海关有何历史
明末镇守山海关的将领吴三桂与清摄政王多尔衮合作,在山海关前击溃了前来征讨的李自成军,并带领清军入关,由此导致了李自成大顺政权和南明政权的覆亡。清朝时,山海关为临榆县城,因位于北京与盛京(沈阳)之间,而有“两京锁钥”之称。清末和民国时期,关城周围又成为战场,八国联军战争和九一八事变后的...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和入山海关的时间顺序?
平津战役从1948年12月5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平津战役采取先打两头,再打中间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断敌退路,全歼平津守敌的战略目的。在平津战役之前,以当时的敌我态势来讲,东北全境已经基本全部解放,第四野战军正在大量入关,平津之敌不可能向北逃窜,而解放军济南战役,又断了敌南逃之路。因此...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