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 课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原文

课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原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我越过广场,踏着刚铺成的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来仔细瞻仰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是根据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的,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奠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从1952年8月1日动工兴建以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援和关怀。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第一座最大的纪念碑。它从地面到碑顶高达三十七点九四公尺,有十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四点二四公尺。纪念碑是用一万七千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月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六十吨重、十四点七公尺长的碑心石上,雕刻着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写的碑文。碑文的正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二公尺,合在一起共长四十点六八公尺。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久八百年到一千年之久。每幅浮雕里有二十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态形象都不相同。
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往下瞻仰。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焚烧,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
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东面的第二幅浮雕,是描写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满清皇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人民的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
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
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接下来的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
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南面的第三幅是“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
“五卅惨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旗,冲破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英勇地前进;商店关门罢市,戴着礼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被打伤的工人,在战友们搀扶下,继续勇往直前。人群后面隐约能看到外滩的海关和银行大楼。
碑身的西面,第一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画面从一个连队的角度来表现这一伟大起义的情景。1927年8月1日早晨,一个连队的连长,挥着右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光辉的红旗举起来了,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正在帮助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
从这时起,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部队,展开了以革命的武装反对******的武装的斗争。紧接着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画面上,青年男女农民拿着铁铲背着土制地雷;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去打击日本侵略者;年青小伙子站在指挥员身旁,等候命令,准备随时投入消灭敌人的战斗。
我们来到碑的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这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帜,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
背后,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在这幅浮雕的两旁,是两块装饰性的浮雕。左边是渡江前夕,工人抬着担架、农民运送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的场面。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双手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景。
看完了所有的浮雕,陪我参观的人都忙着筹备揭幕典礼去了。我又重新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我绕着碑座走了几圈,细细地瞻仰着浮雕。几年以后,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两旁,将要兴建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这里将成为一个瞻仰革命先烈的地方。
人们从这里将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榜样,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曾经付出的巨大代价。当我走下月台,离开纪念碑的时候,又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扩展资料建立背景:
人民英雄纪念碑(The 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会聚了魏长青、郑振铎、吴作人、梁思成、刘开渠等一大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史专家、建筑家、艺术家。
从1949年9月30日毛主席亲自奠基,毛主席的题字,原写在信纸上,经过放大20倍,再把放大的字往石碑上刻。直至1958年5月1日正式落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耗时最长的大型艺术项目。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不仅聚集了当时的能工巧匠,其碑石石料的采集场面也颇为宏大。
纪念碑由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其中采自青岛浮山的纪念碑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大石料,是中国建筑史上极为罕见的完整花岗石,其石坯长14.4米,宽2.72米,厚3米,重达320吨以上,采运工作历时7个半月,于1953年4月1日动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运抵天安门广场工地,从开采到运输共计7116名工人参与其中。据不完全统计,纪念碑从奠基到落成部分耗费就达3亿余元。
1961年3月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列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项,序号为33号。
过程简介: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土,奠下纪念碑的基石。
后经全国广泛讨论,确定碑型。到1952年,全国优秀的建筑师和专家们共设计了一百多种图案,经有关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征求各界人民的意见,归纳、修正成最后的图样。
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北京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工程处,分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7个组,进行工作。此外,专设一个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下,研究浮雕画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修建,1958年4月22日落成,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

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三个时间段的人民英雄: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自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的中央,在天安门城楼、长安街、国旗旗杆以南,毛主席纪念堂以北,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的纪念碑。
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5月1日揭幕,1961年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由国家兴建的大型纪念碑,也是第一个大型公共艺术项目。



扩展资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The 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会聚了魏长青、郑振铎、吴作人、梁思成、刘开渠等一大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史专家、建筑家、艺术家。
从1949年9月30日毛主席亲自奠基,毛主席的题字,原写在信纸上,经过放大20倍,再把放大的字往石碑上刻。直至1958年5月1日正式落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耗时最长的大型艺术项目。
人民英雄纪念碑其碑石石料的采集场面也颇为宏大。纪念碑由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其中采自青岛浮山的纪念碑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大石料,是中国建筑史上极为罕见的完整花岗石。
其石坯长14.4米,宽2.72米,厚3米,重达320吨以上,采运工作历时7个半月,于1953年4月1日动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运抵天安门广场工地,从开采到运输共计7116名工人参与其中。
据不完全统计,纪念碑从奠基到落成部分耗费就达3亿余元。1961年3月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列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项,序号为33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民英雄纪念碑 (天安门广场纪念碑)

  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 rénmín yīngxióng jìniànbēi[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 in Beijing,China]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央,毛主席纪念堂以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以毛主席为首的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挖土,奠下纪念碑的基石。后经全国广泛讨论,确定碑型。到1952年,全国优秀的建筑师和专家们共设计了一百多种图案,经有关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征求各界人民的意见,归纳、修正成最后的图样。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1961年,人民英雄纪念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编辑本段]【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介绍】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广场中与天安门、正阳门形成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纪念碑总高37.94米,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68米,雕刻着170多个人物,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土,奠下纪念碑的基石。后经全国广泛讨论,确定碑型。到1952年,全国优秀的建筑师和专家们共设计了一百多种图案,经有关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征求各界人民的意见,归纳、修正成最后的图样。
  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北京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工程处,分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7个组,进行工作。此外,专设一个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下,研究浮雕画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修建,1958年4月22日落成,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
  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纪念碑分碑身、须弥座和台座三部分,共高37.94米。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均有台阶。
  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游击战、渡江战役为主题。在渡江战役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装饰性浮雕,主题分别为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
  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共有约170个人物形象,概括而生动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惊天动地的革命史实。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八个花环。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两层须弥座承托着高大的碑身。碑身是一块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达60多吨的大石。碑身正面(北面)镌刻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此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是指第二次国共战争;“三十年以来”是指自1919年五四运动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国;而1840年则是中国受侵略的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从此弥漫着滚滚硝烟,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三个时间段中,都有中国爱国志士的不屈抗争,我为中国英雄们自豪!
  碑身两侧装饰着用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浮雕花环,象征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万古长存。整座纪念碑用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肃穆庄严,雄伟壮观。
  [编辑本段]【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修建方案】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
  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随即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到1951年,就收到140多件各种形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修改方案(截止最后定案时共收到240多件)。海外华侨也积极献计献策,侨领陈嘉赓组织华侨绘制了图纸,并制作了水泥柱头模型,花费15万多元(旧币)运费寄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工程处。
  1952年5月10日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主任由当时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国际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同志担任,秘书长为薛子正。
  为了体现周恩来总理关于建筑纪念碑目的在于“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指示,1953年3月首都兴建委员会从240多种设计方案中精选出8种,向专业设计人员广泛征求意见。这8种设计方案包括:矮而分散的典型设计,高而分散的典型设计,做成三座门的设计,矩形主柱式碑形——高的典型设计,有了望台的设计,红墙上立碑的设计,碑顶立群像的设计和最后被采用的碑形设计。
  在众多的设计方案构思中,设计意见有较大的差别。当时分歧较大的意见有:1、碑的下座要不要建成陈列室。2、下层台阶要不要作成检阅台。3、碑身要不要做成空的,顶部开窗,可供了望北京市容。4、意见中分歧最大的是碑顶的造型,到底是建成宝顶歇山式,还是塑造英雄的群雕。因为这些意见不统一,使得工程难以启动。最后经主持这项工作的中央领导与有关方面初步协商,决定:1、台基部分先按陈列室设计,留有改变的余地。2、因为已有天安门作为大检阅台,下层平台决定不作检阅台设计。3、为维修方便,碑身做成空筒,但筒顶不开了望窗以维护纪念碑的庄严肃穆。空筒碑身也使得碑体重量大大减轻,连地下的混凝土在内,总重量只有一万吨左右。(由于设计合理,当时虽然没有考虑抗震因素,但纪念碑却经受了唐山大地震的考验。)4、最难确定的碑顶暂缓设计,选意见最为集中的设计方案中的三个制成1∶5的模型,竖立在天安门广场上,广泛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
  就在底层按陈列室设计全部钢筋混凝土即将完成时,台基做成实体的意见又占了上风,他们提出的理由很有说服力:做成实体碑身显得庄重稳妥,如下设陈列室,碑身则有架空不稳之感,这对于一座烈士纪念碑是不合适的。
  关于纪念碑建在何处,也经过广泛的讨论。开始有人主张建在东单广场,有人主张建在前门楼上,有人主张就中华门的原址建立,也有人主张建在西郊八宝山上。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将纪念碑设立在全国人民政治活动中心——天安门广场。
  [编辑本段]【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背景】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十分关心的事情,是在他们直接指示下完成的。史料中有一份珍贵的毛泽东手书批示。事情缘于朱启钤、章士钊、叶恭绰三位民主人士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后,向毛主席建议,对纪念碑的设计提出新的意见,如:浮雕史料应特别慎选,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图画不可漏略;浮雕用材可考虑铜铸;整个图形宜再行斟酌;各部分纹样宜另行选择,明清两朝纹样纤弱无力,不宜多用等。毛泽东主席看到建议后,批示:“彭真同志,此件请付委员会讨论并邀建议三人参加。”
  在北京市档案馆的档案中还有另一份毛泽东主席亲笔修改的纪念碑奠基石碑文草稿。原碑文是彭真同志拟写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毛泽东将它改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建造过程中,毛泽东主席于1955年6月9日为碑心石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周恩来总理书写了毛泽东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起草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952年8月1日,修建纪念碑工程正式开工。
  纪念碑的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一块大石料,称得上是中国建筑史上少有的完整的花岗岩,重达百吨,采自青岛浮山大金顶一带。采运工作历时七个半月,于1953年4月1日动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运抵天安门广场工地。7116名工人直接参加了这项工作,开采用打槽办法,运输用滚木及推土机牵引滚移。
  1953年7月开采出大石料荒料尺寸:长15.3米,宽3.55米,厚2.1米,重300吨。经过第一次加工,将石料上面做平,重量减为280吨。10日大石料由开采地运至山场(半山腰平坦处)行走60米。次日下午石料放下山。经转向、翻身、第二次加工后,石料长14.7米,宽2.92米,中间厚1.0米,两边厚0.8米,重量为102吨。
  8月19日,大石料由山场起运,经过4个村庄、一个山岭、十余处桥梁及交通最繁华的市内街道,行程15公里,9月27日安全到达车站(空军油库)。9月28日,在青岛车站,采用铁道滑动方式,将大石料装上东北电业管理局丰满发电厂90吨车皮。根据铁道部规定,该车载重为100吨,因此又对大石料进行了第三次加工,将石料中间厚度改为87厘米,两端厚度改为79厘米,重量为94吨,连同束车设备与垫木共重100吨。以直线20公里/小时,弯道及进站10公里/小时的行车速度开向北京,10月13日抵达北京前门西站,一路平安。三个夜晚之后,碑心石奇迹般地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工地。
  纪念碑浮雕石料采自北京房山的汉白玉矿。纪念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筒体,将碑座和碑身各部分石块牢固地拉结浇注在一起。碑心石正、背面的题字都有阴文镌刻在石面上,然后采用中国传统的镏金方法,做成钢胎金字镶嵌进去。碑题、碑文共用黄金130余两。整个纪念碑用1.7万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砌成。
  [编辑本段]【课文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是根据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的。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奠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从1952年8月1日动工兴建以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援和关怀。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瞻仰。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东面的第二幅浮雕,描写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人民的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
  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接下来的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南面的第三幅是“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五卅惨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旗,冲破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英勇地前进;商店关门罢市,戴着礼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被打伤的工人,在战友们搀扶下,继续勇往直前。人群后面,隐约看到外滩的海关和银行大楼。
  碑身的西面,第一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画面从一个连队的角度来表现这一伟大起义的情景。1927年8月1日早晨,一个指挥员挥着左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光辉的红旗举起来了,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在帮助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展开了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斗争。紧接着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画面上,青年男女农民拿着铁铲,背着土制地雷;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去打击日本侵略者;年轻小伙子站在指挥员身旁,等候命令,准备随时投入消灭敌人的战斗。
  最后来到碑身的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这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后面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在这幅浮雕的两旁,是两块装饰性的浮雕。左边,是渡江前夕,工人抬担架、农民运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的场面。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景。
  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我想,人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当我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的时候,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首都天安门广场的南端,这一特殊的建筑,有以下几大特点:
  1、它是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建造的。
  2、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为它奠基。
  3、毛主席亲自题写正面的碑文。
  4、深受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亲自书写背面的碑文。
  5、它是中国最大的一座纪念碑。
  6、它是为成千上万的英雄立的碑。
  7、前往瞻仰的人数与其它纪念碑相比较是最多的。
  能够具有以上七大特点的纪念碑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做为北京的初中生,凡是未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都应亲自去瞻仰一次,以便更好地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以便进一步激发自己的爱英雄、爱人民、爱祖国的热情。
  一、标题
  课文的正标题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副标题为“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正副两个标题的使用,并非随意为之;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有别于一般性的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
  一般性的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如第四单元中的《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仅就建筑物的本身进行说明,基本上不以具体的语句涉及作者的情感。《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则不然,开篇写了“我”的万分崇敬的心情,结尾又写了“我”的“致敬”和发自内心的想法。
  二、结构
  本文共有11个自然段,从结构方面看,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开篇。在第1自然段的两句话中,包含了三个要点:(1)、交代了说明的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2)、指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巍峨、雄伟、庄严。(3)、交代了“我”的心情——万分崇敬,交代了“我”的行为——瞻仰。
  这三个要点,前两个紧扣说明对象来写,后一个紧扣说明者的心情、行为来写;也可以理解为:前两个紧扣正标题来写,后一个紧扣副标题来写。
  第2—10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即具体地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基本上是扣住正标题来写的。
  就说明的角度而言,第2、3、4、5自然段的内容,如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浮雕以外的部分;第6、7、8、9、10自然段的内容,则是就10块汉白玉的浮雕进行说明。如对文章的第二部分划分层次,则2—5自然段为一层,第6—10自然段为第二层。
  第11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部分。写了我的想法:“人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同时,再一次表达了“我”对人民英雄的敬仰之情。
  三、重点
  同学们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除去了解纪念碑的特点、文章的结构外,还应该在认真阅读原文的基础上仔细思考:全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每个大的局部是如何安排说明的顺序的,文章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运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有什么特色等。
  1、试填写下面的空白(每处只能填两个字)以表明全文的大的说明顺序。
  (1)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
  (2)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3)离开人民英雄纪念碑
  2、在文章的主体部分(2—10自然段),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在这个部分,作者首先说明纪念碑10块汉白玉大浮雕以外的内容,然后说明纪念碑的10块汉白玉大浮雕。
  浮雕以外的部分,先说明纪念碑的整体以及其中最醒目的八个金色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自然段)。然后插入修建背景并从总体上说明纪念碑的高度及用料情况(3自然段)。第三,说明纪念碑的两个局部:(1)双层汉白玉栏杆。(2)碑心石重量及题字,碑身背面的题字(4自然段)。最后,说明纪念碑的另外三个局部:(1)碑身东西两层上部的装饰花纹。(2)小碑座四周雕刻的8个大花圈。(3)碑顶的形式。
  浮雕的说明,先总说后分说。
  总说的部分(6自然段)介绍了浮雕的高、全长,能够保持的时间,每幅浮雕里人物的大小、数量等。
  分说的部分(7—10自然段),一方面依照空间的顺序进行说明,从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另一方面,又按照时间的顺序,由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3、试结合具体内容回答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然后逐一分析它的作用。
  (1)打比方
  如;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作用:以打比方的形式,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纪念碑巍峨的特点。
  (2)作比较
  如:它……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作用:通过与高大的10层楼比较、与雄伟的著名建筑天安门比较,有力地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大。
  (3)列数字
  如: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作用:以极准确的数字,令人信服地说明了纪念碑用料之多,从而可以让读者想象它的巍峨、雄伟、庄严以及建造的艰难。
  4、下面的语句中红色的词用得好吗?为什么?
  (1)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好。“越过”写出了动作的快,便于表现“我”急于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徐徐”写出了动作的慢,便于表现“我”开始瞻仰时万分崇敬的心情。
  (2)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
  好。“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准确地表明了浮雕能耐时间的下线,告诉读者,实际上能耐的时间可能会超过1000年。
  (3)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都和真人一样大小, 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好。“左右”准确地表达了下面的意思。①一幅浮雕里的英雄人物是20个。②一幅浮雕里的英雄人物不到20个,但差得不多。③一幅浮雕里的英雄人物超过20个,但超得不多。

《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集预告



《人民英雄纪念碑》体现了怎样的精神文化及艺术价值?
1、爱国主义精神:纪念碑是对中国近现代史上无数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的崇高敬意,体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2、革命英雄主义:纪念碑上镌刻的浮雕和铭文,展现了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传递了革命英雄主义的价值观念。3、集体主义精神:纪念碑的设计和建造...

什么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一座纪念碑,是为了铭记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而英勇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而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英雄纪念碑由碑坛、柱身、基座等组成。碑坛由三级的石台阶组成,台阶上铺有黑色花岗岩板,正面为国徽图案。柱身由16个大理石块垒成,高37.94米。...

人民英雄纪念碑内容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不仅聚集了当时的能工巧匠,其碑石石料的采集场面也颇为宏大。纪念碑由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其中采自青岛浮山的纪念碑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大石料。是中国建筑史上极为罕见的完整花岗石,其石坯长14.4米,宽2.72米,厚3米,重达320吨以上,采运工作历时7个半月,于1...

人民纪念碑人民纪念碑的碑文内容
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毛主席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人民英雄纪念碑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主席起草、周总理书写的碑文,共150字,原文如下: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北京什么地方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的南端,矗立在广场的中心位置。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特征。纪念碑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们以崇高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感,倾注心血塑造了这座代表着中华民族英勇奋斗和不屈不挠精神的标志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度
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人民英雄纪念碑三个时间含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三个时间含义:1、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2、碑文中“三十年以来”是指以五四运动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3、碑文中“上溯到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什么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我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会聚了魏长青、郑振铎、吴作人、梁思成、刘开渠等一大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史专家、建筑家、艺术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原写在信纸上,经过放大20倍,再把放大的字...

人民英雄纪念碑用矗立还是屹立
矗立和屹立都有直立的意思,但矗立侧重于高且直,屹立侧重于像山一样高耸,人民英雄纪念碑没有高山那么高,但却很直。所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用矗立更合适。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