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本来是可以不上吊的,究竟是什么人将他逼上煤山的呢?

这还能有谁?

不就是崇祯他自己吗,他自己把自己给挂到煤山那歪脖子树上去的。

现藏于中国国家档案馆的清朝档案中,有一份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二十二日,满族工部尚书孙塔向顺治皇帝上的奏章。这份奏章透露出了一个重要信息——在崇祯五年(1632年)时,崇祯皇帝下旨在南都南京的玄武湖上修建了几座高标准的库房,从北京运来的数以千万计的明朝档案被存放在了其中。这一史实说明,在崇祯帝登基的第五年时,明政府便已经在进行迁都南京的准备了。

然而不知道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情,尽管清军入关南下深入到山东省,切断明朝首都北京命脉京杭漕运已经达两次之多,但是明廷除了将宫廷档案运到南京这一不载于正史的行动外,史料中就再没有其它迁都的具体动作被记录了。《明史》言之凿凿地说是因为崇祯反对迁都,所以明朝没有进行迁都南京的准备,但是从转移了上千万份档案到南京的这一举动来看,崇祯皇帝显然是赞同迁都的。

总之明朝迁都之事就这么一拖再拖,从而直接导致了崇祯最终的悲剧。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八(1644年2月15日)李自成誓师东进伐明,本来李自成的战略规划是先定河南山东两省翦除北京的羽翼,然后再挥师北上北京,这一战略规划基本照抄了朱元璋北伐北元。如果李自成照着这个几乎稳扎稳打的话,崇祯自然有大把的时间从天津出海逃遁。

李自成率领的大军出潼关后并没有马上向东去进攻河南,反而是向东北直奔了山西北部的宣大卫。李自成此行并不是要去攻打宣大卫,而是因为宣大卫的边军是明朝当时的政府军精锐之一,为避免在陕西门口的宣大卫偷自己的老家,李自成决定带领自己的大军去转一圈,向宣大卫示个威后再南下河南。

然而当李自成率军到了宣大卫时,出乎他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大同的明朝总兵姜瓖竟然直接开城投降了。姜瓖的投降,使得从山西北部直取明朝首都北京的一条近道出现在了李自成的面前。于是李自成改变了既定战略,选择了从宣大向东直趋北京。

李自成的这一战略改变,使得崇祯帝自挂东南枝的命运就此拉开。

李自成所部一路东进,所遇的明军关隘无不是不战而降。之所以这些镇守太监和守将会纷纷投降大顺朝,就是因为崇祯对待败将太严苛,镇守的臣工一旦战败就只有死路一条。崇祯的暴虐使得满朝臣子对他早已经心寒,因此眼见李自成百万大军杀来便尽皆不战而降了。这些归顺了大顺朝的明军守将和镇守太监们立马就为大顺朝开始效力了,他们纷纷向崇祯发奏章谎称自己大败了大顺军将其堵在了关下。

三人成虎,即便崇祯有所怀疑,但是传来的奏章都众口一词说堵住了李自成,他也就此放松了警惕,并没有立即调兵入京勤王。直到宣府被大顺军攻克,崇祯得报后才如梦初醒地诏命天下兵马入京勤王。而由于路途遥远等各种因素,短时间内来到北京勤王的仅有蓟镇西协总兵唐通的一支兵马。崇祯便诏命唐通率军镇守北京北面的门户居庸关堵截李自成大军,为其它明军赶到北京勤王争取时间。

可崇祯到了这种危亡之时依旧不信任臣子,他派太监杜之秩作为监军监视唐通。当李自成大军到了居庸关下后,唐通虽然对清军作战是一个长腿将军,但是对于大顺军他还是敢一战的,于是唐通便率军出关迎战大顺军。唐通难得勇一回前脚刚出关,后脚监军太监杜之秩就向李自成献关归降了!

进退不得的唐通对大明朝的忠诚也就到此为止了,他率军向李自成投诚,这一下再没有任何人能阻止李自成直接进到北京城下了!

除了唐通,另一支能救援北京的近水就是吴三桂的关宁军了。本来吴三桂三月六日(阳历4月12日)接到崇祯圣旨后,星夜兼程是可以在大顺军之前赶到北京城的。可崇祯给吴三桂的放弃宁远入关到北京勤王的圣旨中,又要求他掩护关外民众全部撤入山海关内。由于带着民众撤退难以快速行动,所以直到三月十九日(阳历4月25日),吴三桂的关宁军才撤入山海关内。而就在这一天,走投无路的崇祯已经把自己挂在了煤山那棵老槐树的树杈上,大明朝完了。

所以崇祯会被大顺军堵在北京城,主要归咎于他自己惩罚太过导致臣子离心,以及他不信任臣子重用宦官,还有他判断失误使得最后的救命稻草关宁军未能发挥作用这三点上。因此他自挂东南枝完全是他自己的过错,怪不得旁人。



他的大臣们。大臣们不允许他落荒而逃,因此逼得他走投无路了。

没有人逼他,是他自己选择自杀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是他自己也是时代,他要是不想死当然也没人逼着他死,但是作为大明的皇帝,到了最后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了,还有活下去的希望吗?前两天刚去里景山公园,看到了那棵歪脖树,虽然已经不是当初的那颗了,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因为是明朝的没落也是时代的使然吧

崇祯皇帝本可不上吊,究竟是谁把他逼上煤山呢?
大年初三,崇祯叫来太子办公室的李明睿开小会,研究应急方案。崇祯皇帝本可不上吊,究竟是谁把他逼上煤山呢?李明睿的意见是南迁,他认为,只要向南进行战略转移,就能缓过气来。当年宋高宗赵构毅然南渡,在杭州建立了繁荣富庶的南宋,赵家天下又延续了150多年。不过,按明王朝的制度,皇帝的重大决策需要...

崇祯本可不死,是什么导致他煤山自缢?
孙传庭战死后,连个体恤都没有,刻薄寡恩至极。3.杨嗣昌建议崇祯和满清和谈,事情败露后,自己却不愿意背这个黑锅,反而将陈新甲推出去斩首当替罪羊,结果满朝文武彻底看清崇祯嘴脸,没人愿意为他卖命办事。煤山自缢时,陪他上吊的只有太监王承恩,只能发出这样的感叹:“是文臣人人皆可杀!”从他统治这些...

有人说崇祯本可以不上吊,还有机会,你同意吗?
第三、崇祯不自缢,他逃到南方,还是可以重振旗鼓的,南方(如南京)是明朝的发源地,还是有很多的拥护者,只要崇祯逃到南方,就算不与李自成起义军正面冲突,李自成起义军也不会生存很久。所以说崇祯皇帝不自杀,是完全有机会东山再起的。

崇祯本来可以跑到南方活命的,为什么最后会选择自杀?
崇祯皇帝选择自杀的原因有很多,第一是自己的国家灭亡了,在自己手里面面灭的,心里存着傲气,觉得愧对祖先,毕竟没收住国土,因此自杀。第二,一直为民为国,但是后来身边的人都背叛了他,从而感到绝望,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人在脆弱的时候,心理防线都很弱。实话说,崇祯皇帝真的算是一个好皇帝,虽然没...

冷眼看历史崇祯皇帝其实没必要上吊
一个王朝的灭亡有其必然性,高山也阻挡不了,但历史不是一条直线。上帝曾经给了崇祯两次机会。就算他抓住了一个,也未必能上吊,做大明的末代皇帝,甚至成为复兴王朝的英雄。但他僵化的大脑,没完没了的会议,一份又一份的文件,把他和他的国家逼到了景山公园。第一个机会是南下南京。正月,李自成...

崇祯不上吊不行吗?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就是崇祯煤山上吊场景的真实写照。当李自成长驱直入兵临北京城下之时,破城似乎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当时的崇祯帝表面上似乎还有三种选择,逃跑、自杀或是投降。但是首先北京已经被李自成的大顺军围死,崇祯帝逃跑基本已经不可能。而投降从来都不是崇祯帝的选项,这是因为:一、...

崇祯帝在被攻破城前,为何不选择逃跑非要把自个吊死?
很多人感觉到奇怪,如果崇祯皇帝不选择上吊自杀,而是选择逃跑,那么未必没有一战之力或者可以翻盘也不一定,他为什么就直接很干脆的选择自杀了,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地位越高的人越惜命,其实崇祯皇帝这样做,无非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第1个方面,崇祯皇帝已经没有了再战之心。崇祯皇帝原来是一国之君,...

大明王朝末期崇祯帝如果不选择上吊自杀,退守南京会保住江山吗?_百度知 ...
可是明朝末年各地都是起义,朝廷国库空虚,军费严重不足,崇祯没有等来吴三桂,却等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不甘心做亡国奴,崇祯上吊自杀,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清军入关建立统治政权,明朝残余势力南下成立南明。不妨做一个设想,如果崇祯去了南京,会不会出现南北对峙的局面。可以肯定...

崇祯皇帝为何选择上吊,真的没有翻盘的可能了吗?
其实这时崇祯还有一个选择,他可以向李自成投降。李自成占了北京,当了皇帝,南方大片地盘需要平定,他还用得着崇祯,不会杀他。让他投降李自成,这耻辱比接受李自成投降更严重,李自成投降他都不接受,投降李自成更不可能。“君王死社稷”崇祯是头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他把面子看的得比命都重要,除了死...

崇祯皇帝是自缢还是殉国?
在北京景山公园里,有一棵被称作“罪槐”的老槐树,树旁矗立着两座石碑,石碑上刻着“明思宗殉国处”,另一块石碑是前清翰林傅增湘作的《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据说,明朝最后一位崇祯皇帝明思宗就是用这棵树自缢而亡的。但有细心的人发现,这里的石碑上最初刻的是“崇祯皇帝自缢处”,不知何时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