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被破坏的资料 黄河被污染的资料

黄河被污染的资料

1、“苦水”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基本丧失水体功能120多万市民只能饮用苦水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及危害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
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长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了“排污河”。
2、“祸首”沿黄:重点污染源偷排现象仍比较严重“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点多面广,很难根除
工业污染一直是黄河水污染的“祸首”。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产生出了包括COD(化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挥发酚等在内的大量污染物。
3、“消亡”现状: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染”呈现加重趋势乌梁素海湖已经濒临消亡
在沿途调查中记者发现,除工业污染外,生活污水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污染”目前也呈现加重趋势,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同时,沿黄一些城市沿河乱堆、乱倒生活垃圾,加剧了黄河河段的污染。
日趋严重的黄河水污染,严重破坏了黄河生态系统,导致河道中的水生物濒临灭绝。上世纪五十年代兰州市雁滩滩边遍布红柳、芦苇,栖息斑头雁、高原山鹑等十几种水鸟,如今这些鸟种已没有了踪迹。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黄河甘肃段生长的鱼类大大减少,有些已经绝迹。就连兰州人引以为自豪的兰州特产青白石白兰瓜,近年来也因浇了受污染的黄河水而品质下降。
4、“毒水”水质: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水后被烧死村民饮水后常拉肚子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在青海省境内流长约300公里,流域集中了青海省60%以上的人口和大部分的工农业生产。
然而,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加大,年排放量已达到近2亿立方米,湟水河的水质污染急剧恶化。特别是进入西宁市后的各河段,枯水期水质基本在五类或劣五类。2002年,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东庄村的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后被活活烧死。

扩展资料: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融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
虽然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经河道才能补充。
3、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①上游属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率级少,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水土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少;
②流域内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粮食增长率;
③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④水库调节能力较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
⑤水费低廉,低水价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
⑥环境污染急剧降低黄河水的利用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河水质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11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断流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1]。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这就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了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最终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了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得更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经河道才能得以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河道变迁

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在1855年(清咸丰帝5年)。在那次黄河大改道之前,黄河下游流经路缐,按照现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濮阳,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但在改道后,於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11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断流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1]。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这就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了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最终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了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得更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经河道才能得以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河道变迁

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在1855年(清咸丰帝5年)。在那次黄河大改道之前,黄河下游流经路缐,按照现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濮阳,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但在改道后,於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ghghg

关于黄河的历史事件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

有关黄河污染的资料
虽然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物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经河道才能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

黄河和长江的资料(发源地.全长.流经了哪些省市.资助区,被破坏的...
对黄河支流的调查资料统计看,据甘肃洮河、陕西渭河、泾河的鱼类统计看,以渭河水域种类较多,有30种,洮河次之有11种,泾河则仅有4种。上中游支流中多数是鲤科、鳅科的小型鱼类,另外有少数尝科及鲶鱼等, 经济鱼类为鲤、鲫、雅罗鱼及鲶鱼等。 近年,黄河水域生物遭到破坏,鱼类现已不到百种。为使...

黄河高原植被为啥被破坏
因为滥伐滥垦。自秦汉以来黄土高原经历了三次滥伐滥垦高潮。●第一次是秦汉时期的大规模“屯垦”(边防军有组织大垦荒)和“移民实边”开垦。这次大“屯垦”使晋北陕北的森林遭到大规模破坏。●第二次是明王朝推行的大规模“屯垦”,使黄土高原北部的生态环境遭到空前浩劫。据考证,明初在黄土高原北部陕北...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有自然原因和人类的破坏,有什么严重后果_百度...
我由衷地感受到了人类无限制开垦土地,破坏植被而造成的悲惨后果。现在,黄土高原已经光秃秃的了;可谁又能想到绿色曾是这里的主色调呢?风一吹,黄土高原上的黄沙弥漫大地,经过一波三折,这座高原的环境可以说是从天堂到了地狱。黄河的变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黄河因为人们的恶行,开始残暴起来。据资料...

黄河污染资料
虽然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物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经河道才能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

求古代黄河大水灾
弘治18年中黄河共发生水灾54次,占明代黄河全部水灾(702次)的7.69%,其中溢口7次,决口34次,大水13次。决口的34次中,修2次,徙1次,修治不详31次。(据沈怡、赵世暹、郑道隆《黄河年表》统计。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参考资料第十五号,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明代历朝黄河年均水灾次数分别为洪武1.35次、永乐2.45次...

黄河带给了我们哪些灾难
据调查考证,上游地区最大历史洪水发生在1904年,兰州站洪峰流量达8600立方米每秒。2、1982年7月底至8月初的一场暴雨,历时5天,暴雨中心石碣镇站7月29日最大24小时雨量达734毫米,5天雨量200毫米以上的面积超过4.4万平方公里,造成了大量的财产损失。3、1938年国民党政府扒开郑州以北花园口黄河大堤,...

黄河被污染的原因有那些
也多分布在河流沿岸。90年代初,流域内城镇人口2000万 ,其中2\/3以上集中在这些城市和工矿区。它们多以河水为供 水水源,同时又将废污水、废弃物排入河道或沿岸堆放,势必对 河流水环境造成巨大危害。而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又十分匮乏,时 空分布很不均匀,水环境容量非常有限,极易遭受污染破坏。(2)...

黄河变化的原因。人类的破坏。
含沙量逐年增多;河底升高、成为地上河,严重威胁两岸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1、黄河变化的原因:一是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黄土本身结构松散。二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2、两方面原因关系:水土流失形成的恶性循环。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越是减产,人们越是开垦荒地,荒地越多,水土流失越...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