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介绍 狄更斯的生平简介,简单一些

狄更斯的生平简介,简单一些

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做童工。
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
1835年,查尔斯·狄更斯与凯瑟琳·霍加斯订婚。
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
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扩展资料:
代表作品介绍:
1、《匹克威克外传》
《匹克威克外传》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37年。
该小说讲述一位独身的老绅士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个“名流”,也是一个“学者”,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一个社团(“匹克威克社”)的创办人。
他带着几个“匹克威克派”出去游历,一路碰到了种种滑稽可笑的人和事。
经过大约两年,他的追随者和他自己都觉得游历够了,“匹克威克社”也宣告解散了,匹克威克先生实行了“退隐”,故事也就此结束了。这部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生活画面,真实地描写了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
2、《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1849至1850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
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
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
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查尔斯·狄更斯

出生清贫,他父亲因负债而入狱。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作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6年开始发表《鲍兹随笔》,这是一部描写伦敦街头巷尾日常生活的特写集。同年,陆续发表连载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数期后便引起轰动。这是一部流浪汉小说形式的幽默作品,漫画式地反映了英国现实生活。《匹克威克外传》初获成功后,狄更斯与凯瑟琳结婚,并专门从事长篇连载小说的创作。

创作 :
[编辑本段]
一生共创作长篇小说13部半,其中多数是近百万言的大部头作品,中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数百篇,特写集一部,长篇游记两部,《儿童英国史》一部,以及大量演说词 、书信 、散文、杂诗。他多次去欧洲大陆游历、旅居,两次访问美国 ,中年以后先后创办《家常话》和《一年四季》期刊两种,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文学新人。
狄更斯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正是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狄更斯毕生的活动和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同步。他主要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审慎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与此同时,他还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
狄更斯早期的小说,气势宏伟,通俗流畅,幽默泼辣而又充满感伤情调,其中对社会的揭露批判,一般只限于局部的制度和领域。如《奥列佛·特维斯特》、《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马丁·朱述尔维特》、《圣诞欢歌》等。
从《董贝父子》以后,狄更斯的创作更为成熟。这部小说通过当贝先生与儿子保罗、女儿弗洛伦斯的关系,探讨了财势对人类美好天性的侵蚀,体现了作家对人类社会前途的忧患感。狄更斯的重要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进一步深入探索人生的奋斗历程,具有自传性,是反映19世纪中叶英国中下层社会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大卫是当时社会中为善良而奋斗、坚持正义的中产阶级青年的楷模。《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是3部政治意识很强的重头作品。《荒凉山庄》以错综复杂的情节揭露英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黑暗;《艰难时世》直接描写罢工斗争,是对英国宪章运动的策应;《小杜丽》详尽描绘了负债人的监狱生活,同时也更为深入地揭露了英国官僚制度和机构的冗繁、腐朽。
狄更斯的后期作品明显地反映出创作主题的不断深化、技艺方面的成熟和多方面的探索。《远大前程》可以视为《大卫·科波菲尔》的负面,但探讨人生道路方面更有现实性和警世性,而作者早年的乐观态度明显减少。主人公匹普也是孤儿,但经不起环境的诱惑丧失了原有的淳朴天性,经历严酷的磨难后才翻然悔悟,重新生活,整个小说在结构上也更精练。《我们共同的朋友》是又一部广泛深入社会的批判小说,其中所包含的人性探索和生活哲理也更见深刻,作品运用的象征主义和侦探小说手法更增添其艺术魅力。狄更斯最后一部小说《埃德温·德鲁德之谜》虽仅完成23章,从中也可见其精雅文笔、严谨构思以及诱人的悬念和神秘色彩。
狄更斯的小说作品中,早期的《巴纳贝·拉吉》和后期的《双城记》是历史小说。《巴纳贝·拉吉》以18世纪末英国清教徒反对天主教统治的高登暴动为背景;《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两部小说同样具有明显的讽喻性和警戒性,旨在说明不合理的制度和统治必定导致人民奋起反抗,而奋起的群众(狄更斯称之为“暴民”)犹如洪水猛兽,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形成巨大的非理性破坏力量。两部小说无疑都代表了狄更斯的改良主义立场和悲观主义历史观,而《双城记》中以牺牲自己生命换取自己所爱女子的幸福的西德尼卡尔登,是狄更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也是他的小说中反复颂扬的高尚情操的终曲。从这两部小说栩栩如生的描述、扣人心弦的情节,可以发现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明显影响。尤其是《双城记》,笔墨精雅深奥、结构简练完美、悬念重重设置以及对人生哲理和人物潜意识活动方面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历来被认为是狄更斯的最佳小说之一。

影响 :
[编辑本段]
狄更斯以其小说创作篇幅宏大,气势磅礴,内容包罗万象,风格雅俗共赏、丰富多彩,生前即已饮誉国内外,是英国19世纪小说繁荣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作家,19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影响遍及欧美以及世界各国,他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马克思把他和他同时代德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等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以及根据这些作品演化而成的各种通俗、儿童读物和娱乐节目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更广。在中国,早在20世纪初林纾等人就翻译过狄更斯的小说,许多优秀名作都有了中文译本。

介绍之二
[编辑本段]

狄更斯于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中的小职员,嗜酒好客,挥霍无度,经常入不敷出。他从小能演会唱,常被父亲带到酒店表演节目。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起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他在皮鞋油作坊当学徒时,由于包装熟练,曾被雇主放在橱窗里当众表演操作,作为广告任人围观,在他心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从而产生了对不幸的儿童深厚的同情和坚决摆脱贫困的决心。他只上过几年学校,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16岁时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社会。后担任报社的采访记者,熟悉议会政治中的种种弊端。24岁时与报社出版人霍加斯的女儿凯瑟琳结婚,并育有10个子女。由于性格和趣味上的差别,给他的创作、特别是晚年的生活带来了不幸。他在采访之余开始文学创作。他常带着笔记本在伦敦偏僻的角落和乡村漫游,为日后的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他一生刻苦写作。晚年常常白天写作,晚上被邀请去朗诵自己的作品。繁重的劳动、家庭和社会上的烦恼,以及对改变现实的失望,损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6月9日在写作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时去世。

创作: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小资产者贫困、破产,无产阶级遭到残酷的剥削而沦为赤贫。当时在英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即宪章运动,给予狄更斯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反映了宪章运动时代人民群众的情绪和要求,但他始终是个改良主义者。他同情劳苦人民,又害怕革命。他抨击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揭露它的罪恶,但他不主张推翻这一制度。他希望通过教育和感化来改造剥削者,并依靠他们的善心和施舍来消除社会矛盾。他以生动、幽默的笔触,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在他从事创作的34年中,他写了14部长篇小说(其中有一部未完成),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杂文、游记、戏剧等。狄更斯的创作大致可分为 4个时期。

早期(1833~1841): 狄更斯开始文学创作时,先为伦敦的《晨报》等撰写特写,主要表现伦敦城乡的风俗人情和景物、对生活的爱和憎。1836年出版了《特写集》。183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始在报上连载。作者通过匹克威克和他的“匹派”至友的游历,暴露当时英国现实生活的黑暗,描绘了作者心目中的“古老的、美好的英格兰”,反映了作者向往不受封建压迫和资产阶级剥削的思想与乐观主义情绪。作者还批判了英国的议会制度、法律、司法、监狱等,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述绅士、车夫等各种人物,宣扬实施道德教育的理想。这部小说在结构上颇为松散、拖沓,但它把平民作为主人公是前所未有的。它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成果。

《奥列佛·特维斯特》(一译《奥列佛尔》,1838;令译第二部长篇小说《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第一部动人的社会小说。这时他虽然还没有认识到社会罪恶的根源,但通过孤儿奥列佛的遭遇揭开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哀苦无告的生活画面。奥列佛在贫民习艺所不堪忍受屈辱与饥饿,逃往伦敦,反又陷入贼窟,最后被“有德行的”资本家挽救出来。但作者在这里也揭露了资产阶级伪装慈善的面目,显示出他当时创作思想的深度。长篇小说《尼古拉斯·尼克尔贝》(1839)塑造了资产阶级掠夺者形象,揭露了小生产者在庞大的工业资本的排挤与压迫下的贫困与破产。作者通过教员尼古拉斯·尼克尔贝的经历,揭露了英国的教育制度的黑暗。当时所谓为穷人兴办的学校,成了牟利的场所,学生只能吃半饱,鞭笞成了主要的教育手段。小说中随处可以看到作者用愤懑的笔和仇恨的泪来痛斥资产阶级的虚伪与贪婪。

后期(1848~1861) 这是狄更斯创作的繁荣时期。由于英、法革命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更加嚣张,狄更斯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更加广阔。他着力描写小人物的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乐观主义精神已被沉重、苦闷的心情和强烈的愤懑所代替。这时主要的作品有《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 《荒凉山庄》、 《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和《远大前程》等。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断深化;艺术风格也有了与前不同的特色。作者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特征;在着力描写小人物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的同时,对资产阶级的罪恶和惨无人道的社会制度作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概括。

《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半自传体的小说,它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作者还企图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这部小说最后仍以一切圆满作为结局,表现了作者的一贯思想。

狄更斯主要作品列表
[编辑本段]

《博兹札记》( Sketches by Boz ) —— 1836年
《匹克威克外传》( The Pickwick Papers ) —— 1836年
《雾都孤儿》( Oliver Twist ) —— 1837年-1839年
《尼古拉斯·尼克贝》( Nicholas Nickleby )—— 1838年-1839年
《老古玩店》( The Old Curiocity Shop )—— 1840年-1841年
《巴纳比·拉奇》( Barnaby Rudge )—— 1841年
《美国纪行》( American Notes )—— 1842年
《圣诞颂歌》( A Christmas Carol )—— 1843年
《马丁·翟述伟》( Martin Chuzzlewit )—— 1843年-1844年
《董贝父子》( Dombey and Son )—— 1846年-1848年
《 大卫·科波菲尔 》( David Copperfield )—— 1849年-1850年
《写给孩子看的英国历史》( A Child's History of England )——1851年-1853年
《荒凉山庄》( Bleak House )—— 1852年-1853年
《艰难时世》( Hard Times )—— 1854年
《小杜丽》( Little Dorrit )—— 1855年-1857年
《 双城记 》( A Tale of Two Cities )—— 1859年
《远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 1860年-1861年
《我们共同的朋友》( Our Mutual Friend )—— 1864年-1865年
《艾德温·德鲁德之谜》(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 未完成,1870年

《文学大师的传奇人生——狄更斯》
[编辑本段]

内容提要:在英国文学史上,十九世纪是群星灿烂的小说鼎盛时代。而在这些伟大的小说家中,狄更斯则是一颗最为光彩照人的明星。从小饱尝人间艰辛的狄更斯最同情劳苦人民和孤苦无依的孩子。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产中讲述人间真相,以至于马克思也不得不赞叹地称他为“杰出的小说家”。

查尔斯.狄更斯
[编辑本段]
(1812~1870)Charles.Dickens

英国作家。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生平:
[编辑本段]
出生清贫,他父亲因负债而入狱。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作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6年开始发表《鲍兹随笔》,这是一部描写伦敦街头巷尾日常生活的特写集。同年,陆续发表连载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数期后便引起轰动。这是一部流浪汉小说形式的幽默作品,漫画式地反映了英国现实生活。《匹克威克外传》初获成功后,狄更斯与凯瑟琳结婚,并专门从事长篇连载小说的创作。

创作 :
[编辑本段]
一生共创作长篇小说13部半,其中多数是近百万言的大部头作品,中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数百篇,特写集一部,长篇游记两部,《儿童英国史》一部,以及大量演说词 、书信 、散文、杂诗。他多次去欧洲大陆游历、旅居,两次访问美国 ,中年以后先后创办《家常话》和《一年四季》期刊两种,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文学新人。
狄更斯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正是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狄更斯毕生的活动和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同步。他主要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审慎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与此同时,他还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
狄更斯早期的小说,气势宏伟,通俗流畅,幽默泼辣而又充满感伤情调,其中对社会的揭露批判,一般只限于局部的制度和领域。如《奥列佛·特维斯特》、《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马丁·朱述尔维特》、《圣诞欢歌》等。
从《董贝父子》以后,狄更斯的创作更为成熟。这部小说通过当贝先生与儿子保罗、女儿弗洛伦斯的关系,探讨了财势对人类美好天性的侵蚀,体现了作家对人类社会前途的忧患感。狄更斯的重要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进一步深入探索人生的奋斗历程,具有自传性,是反映19世纪中叶英国中下层社会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大卫是当时社会中为善良而奋斗、坚持正义的中产阶级青年的楷模。《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是3部政治意识很强的重头作品。《荒凉山庄》以错综复杂的情节揭露英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黑暗;《艰难时世》直接描写罢工斗争,是对英国宪章运动的策应;《小杜丽》详尽描绘了负债人的监狱生活,同时也更为深入地揭露了英国官僚制度和机构的冗繁、腐朽。
狄更斯的后期作品明显地反映出创作主题的不断深化、技艺方面的成熟和多方面的探索。《远大前程》可以视为《大卫·科波菲尔》的负面,但探讨人生道路方面更有现实性和警世性,而作者早年的乐观态度明显减少。主人公匹普也是孤儿,但经不起环境的诱惑丧失了原有的淳朴天性,经历严酷的磨难后才翻然悔悟,重新生活,整个小说在结构上也更精练。《我们共同的朋友》是又一部广泛深入社会的批判小说,其中所包含的人性探索和生活哲理也更见深刻,作品运用的象征主义和侦探小说手法更增添其艺术魅力。狄更斯最后一部小说《埃德温·德鲁德之谜》虽仅完成23章,从中也可见其精雅文笔、严谨构思以及诱人的悬念和神秘色彩。
狄更斯的小说作品中,早期的《巴纳贝·拉吉》和后期的《双城记》是历史小说。《巴纳贝·拉吉》以18世纪末英国清教徒反对天主教统治的高登暴动为背景;《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两部小说同样具有明显的讽喻性和警戒性,旨在说明不合理的制度和统治必定导致人民奋起反抗,而奋起的群众(狄更斯称之为“暴民”)犹如洪水猛兽,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形成巨大的非理性破坏力量。两部小说无疑都代表了狄更斯的改良主义立场和悲观主义历史观,而《双城记》中以牺牲自己生命换取自己所爱女子的幸福的西德尼卡尔登,是狄更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也是他的小说中反复颂扬的高尚情操的终曲。从这两部小说栩栩如生的描述、扣人心弦的情节,可以发现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明显影响。尤其是《双城记》,笔墨精雅深奥、结构简练完美、悬念重重设置以及对人生哲理和人物潜意识活动方面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历来被认为是狄更斯的最佳小说之一。

影响 :
[编辑本段]
狄更斯以其小说创作篇幅宏大,气势磅礴,内容包罗万象,风格雅俗共赏、丰富多彩,生前即已饮誉国内外,是英国19世纪小说繁荣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作家,19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影响遍及欧美以及世界各国,他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马克思把他和他同时代德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等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以及根据这些作品演化而成的各种通俗、儿童读物和娱乐节目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更广。在中国,早在20世纪初林纾等人就翻译过狄更斯的小说,许多优秀名作都有了中文译本。

介绍之二
[编辑本段]

狄更斯于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中的小职员,嗜酒好客,挥霍无度,经常入不敷出。他从小能演会唱,常被父亲带到酒店表演节目。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起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他在皮鞋油作坊当学徒时,由于包装熟练,曾被雇主放在橱窗里当众表演操作,作为广告任人围观,在他心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从而产生了对不幸的儿童深厚的同情和坚决摆脱贫困的决心。他只上过几年学校,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16岁时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社会。后担任报社的采访记者,熟悉议会政治中的种种弊端。24岁时与报社出版人霍加斯的女儿凯瑟琳结婚,并育有10个子女。由于性格和趣味上的差别,给他的创作、特别是晚年的生活带来了不幸。他在采访之余开始文学创作。他常带着笔记本在伦敦偏僻的角落和乡村漫游,为日后的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他一生刻苦写作。晚年常常白天写作,晚上被邀请去朗诵自己的作品。繁重的劳动、家庭和社会上的烦恼,以及对改变现实的失望,损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6月9日在写作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时去世。

创作: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小资产者贫困、破产,无产阶级遭到残酷的剥削而沦为赤贫。当时在英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即宪章运动,给予狄更斯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反映了宪章运动时代人民群众的情绪和要求,但他始终是个改良主义者。他同情劳苦人民,又害怕革命。他抨击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揭露它的罪恶,但他不主张推翻这一制度。他希望通过教育和感化来改造剥削者,并依靠他们的善心和施舍来消除社会矛盾。他以生动、幽默的笔触,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在他从事创作的34年中,他写了14部长篇小说(其中有一部未完成),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杂文、游记、戏剧等。狄更斯的创作大致可分为 4个时期。

早期(1833~1841): 狄更斯开始文学创作时,先为伦敦的《晨报》等撰写特写,主要表现伦敦城乡的风俗人情和景物、对生活的爱和憎。1836年出版了《特写集》。183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始在报上连载。作者通过匹克威克和他的“匹派”至友的游历,暴露当时英国现实生活的黑暗,描绘了作者心目中的“古老的、美好的英格兰”,反映了作者向往不受封建压迫和资产阶级剥削的思想与乐观主义情绪。作者还批判了英国的议会制度、法律、司法、监狱等,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述绅士、车夫等各种人物,宣扬实施道德教育的理想。这部小说在结构上颇为松散、拖沓,但它把平民作为主人公是前所未有的。它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成果。

《奥列佛·特维斯特》(一译《奥列佛尔》,1838;令译第二部长篇小说《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第一部动人的社会小说。这时他虽然还没有认识到社会罪恶的根源,但通过孤儿奥列佛的遭遇揭开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哀苦无告的生活画面。奥列佛在贫民习艺所不堪忍受屈辱与饥饿,逃往伦敦,反又陷入贼窟,最后被“有德行的”资本家挽救出来。但作者在这里也揭露了资产阶级伪装慈善的面目,显示出他当时创作思想的深度。长篇小说《尼古拉斯·尼克尔贝》(1839)塑造了资产阶级掠夺者形象,揭露了小生产者在庞大的工业资本的排挤与压迫下的贫困与破产。作者通过教员尼古拉斯·尼克尔贝的经历,揭露了英国的教育制度的黑暗。当时所谓为穷人兴办的学校,成了牟利的场所,学生只能吃半饱,鞭笞成了主要的教育手段。小说中随处可以看到作者用愤懑的笔和仇恨的泪来痛斥资产阶级的虚伪与贪婪。

后期(1848~1861) 这是狄更斯创作的繁荣时期。由于英、法革命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更加嚣张,狄更斯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更加广阔。他着力描写小人物的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乐观主义精神已被沉重、苦闷的心情和强烈的愤懑所代替。这时主要的作品有《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 《荒凉山庄》、 《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和《远大前程》等。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断深化;艺术风格也有了与前不同的特色。作者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特征;在着力描写小人物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的同时,对资产阶级的罪恶和惨无人道的社会制度作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概括。

《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半自传体的小说,它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作者还企图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这部小说最后仍以一切圆满作为结局,表现了作者的一贯思想。

狄更斯主要作品列表
[编辑本段]

《博兹札记》( Sketches by Boz ) —— 1836年
《匹克威克外传》( The Pickwick Papers ) —— 1836年
《雾都孤儿》( Oliver Twist ) —— 1837年-1839年
《尼古拉斯·尼克贝》( Nicholas Nickleby )—— 1838年-1839年
《老古玩店》( The Old Curiocity Shop )—— 1840年-1841年
《巴纳比·拉奇》( Barnaby Rudge )—— 1841年
《美国纪行》( American Notes )—— 1842年
《圣诞颂歌》( A Christmas Carol )—— 1843年
《马丁·翟述伟》( Martin Chuzzlewit )—— 1843年-1844年
《董贝父子》( Dombey and Son )—— 1846年-1848年
《 大卫·科波菲尔 》( David Copperfield )—— 1849年-1850年
《写给孩子看的英国历史》( A Child's History of England )——1851年-1853年
《荒凉山庄》( Bleak House )—— 1852年-1853年
《艰难时世》( Hard Times )—— 1854年
《小杜丽》( Little Dorrit )—— 1855年-1857年
《 双城记 》( A Tale of Two Cities )—— 1859年
《远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 1860年-1861年
《我们共同的朋友》( Our Mutual Friend )—— 1864年-1865年
《艾德温·德鲁德之谜》(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 未完成,1870年

《文学大师的传奇人生——狄更斯》
[编辑本段]

内容提要:在英国文学史上,十九世纪是群星灿烂的小说鼎盛时代。而在这些伟大的小说家中,狄更斯则是一颗最为光彩照人的明星。从小饱尝人间艰辛的狄更斯最同情劳苦人民和孤苦无依的孩子。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产中讲述人间真相,以至于马克思也不得不赞叹地称他为“杰出的小说家”。

  查尔斯.狄更斯
  [编辑本段]
  (1812~1870)Charles.Dickens

  英国作家。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生平:
  [编辑本段]
  出生清贫,他父亲因负债而入狱。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作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6年开始发表《鲍兹随笔》,这是一部描写伦敦街头巷尾日常生活的特写集。同年,陆续发表连载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数期后便引起轰动。这是一部流浪汉小说形式的幽默作品,漫画式地反映了英国现实生活。《匹克威克外传》初获成功后,狄更斯与凯瑟琳结婚,并专门从事长篇连载小说的创作。

  创作 :
  [编辑本段]
  一生共创作长篇小说13部半,其中多数是近百万言的大部头作品,中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数百篇,特写集一部,长篇游记两部,《儿童英国史》一部,以及大量演说词 、书信 、散文、杂诗。他多次去欧洲大陆游历、旅居,两次访问美国 ,中年以后先后创办《家常话》和《一年四季》期刊两种,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文学新人。
  狄更斯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正是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狄更斯毕生的活动和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同步。他主要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审慎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与此同时,他还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
  狄更斯早期的小说,气势宏伟,通俗流畅,幽默泼辣而又充满感伤情调,其中对社会的揭露批判,一般只限于局部的制度和领域。如《奥列佛·特维斯特》、《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马丁·朱述尔维特》、《圣诞欢歌》等。
  从《董贝父子》以后,狄更斯的创作更为成熟。这部小说通过当贝先生与儿子保罗、女儿弗洛伦斯的关系,探讨了财势对人类美好天性的侵蚀,体现了作家对人类社会前途的忧患感。狄更斯的重要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进一步深入探索人生的奋斗历程,具有自传性,是反映19世纪中叶英国中下层社会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大卫是当时社会中为善良而奋斗、坚持正义的中产阶级青年的楷模。《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是3部政治意识很强的重头作品。《荒凉山庄》以错综复杂的情节揭露英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黑暗;《艰难时世》直接描写罢工斗争,是对英国宪章运动的策应;《小杜丽》详尽描绘了负债人的监狱生活,同时也更为深入地揭露了英国官僚制度和机构的冗繁、腐朽。
  狄更斯的后期作品明显地反映出创作主题的不断深化、技艺方面的成熟和多方面的探索。《远大前程》可以视为《大卫·科波菲尔》的负面,但探讨人生道路方面更有现实性和警世性,而作者早年的乐观态度明显减少。主人公匹普也是孤儿,但经不起环境的诱惑丧失了原有的淳朴天性,经历严酷的磨难后才翻然悔悟,重新生活,整个小说在结构上也更精练。《我们共同的朋友》是又一部广泛深入社会的批判小说,其中所包含的人性探索和生活哲理也更见深刻,作品运用的象征主义和侦探小说手法更增添其艺术魅力。狄更斯最后一部小说《埃德温·德鲁德之谜》虽仅完成23章,从中也可见其精雅文笔、严谨构思以及诱人的悬念和神秘色彩。
  狄更斯的小说作品中,早期的《巴纳贝·拉吉》和后期的《双城记》是历史小说。《巴纳贝·拉吉》以18世纪末英国清教徒反对天主教统治的高登暴动为背景;《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两部小说同样具有明显的讽喻性和警戒性,旨在说明不合理的制度和统治必定导致人民奋起反抗,而奋起的群众(狄更斯称之为“暴民”)犹如洪水猛兽,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形成巨大的非理性破坏力量。两部小说无疑都代表了狄更斯的改良主义立场和悲观主义历史观,而《双城记》中以牺牲自己生命换取自己所爱女子的幸福的西德尼卡尔登,是狄更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也是他的小说中反复颂扬的高尚情操的终曲。从这两部小说栩栩如生的描述、扣人心弦的情节,可以发现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明显影响。尤其是《双城记》,笔墨精雅深奥、结构简练完美、悬念重重设置以及对人生哲理和人物潜意识活动方面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历来被认为是狄更斯的最佳小说之一。

  影响 :
  [编辑本段]
  狄更斯以其小说创作篇幅宏大,气势磅礴,内容包罗万象,风格雅俗共赏、丰富多彩,生前即已饮誉国内外,是英国19世纪小说繁荣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作家,19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影响遍及欧美以及世界各国,他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马克思把他和他同时代德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等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以及根据这些作品演化而成的各种通俗、儿童读物和娱乐节目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更广。在中国,早在20世纪初林纾等人就翻译过狄更斯的小说,许多优秀名作都有了中文译本。

  介绍之二
  [编辑本段]

  狄更斯于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中的小职员,嗜酒好客,挥霍无度,经常入不敷出。他从小能演会唱,常被父亲带到酒店表演节目。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起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他在皮鞋油作坊当学徒时,由于包装熟练,曾被雇主放在橱窗里当众表演操作,作为广告任人围观,在他心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从而产生了对不幸的儿童深厚的同情和坚决摆脱贫困的决心。他只上过几年学校,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16岁时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社会。后担任报社的采访记者,熟悉议会政治中的种种弊端。24岁时与报社出版人霍加斯的女儿凯瑟琳结婚,并育有10个子女。由于性格和趣味上的差别,给他的创作、特别是晚年的生活带来了不幸。他在采访之余开始文学创作。他常带着笔记本在伦敦偏僻的角落和乡村漫游,为日后的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他一生刻苦写作。晚年常常白天写作,晚上被邀请去朗诵自己的作品。繁重的劳动、家庭和社会上的烦恼,以及对改变现实的失望,损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6月9日在写作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时去世。

  创作: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小资产者贫困、破产,无产阶级遭到残酷的剥削而沦为赤贫。当时在英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即宪章运动,给予狄更斯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反映了宪章运动时代人民群众的情绪和要求,但他始终是个改良主义者。他同情劳苦人民,又害怕革命。他抨击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揭露它的罪恶,但他不主张推翻这一制度。他希望通过教育和感化来改造剥削者,并依靠他们的善心和施舍来消除社会矛盾。他以生动、幽默的笔触,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在他从事创作的34年中,他写了14部长篇小说(其中有一部未完成),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杂文、游记、戏剧等。狄更斯的创作大致可分为 4个时期。

  早期(1833~1841): 狄更斯开始文学创作时,先为伦敦的《晨报》等撰写特写,主要表现伦敦城乡的风俗人情和景物、对生活的爱和憎。1836年出版了《特写集》。183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始在报上连载。作者通过匹克威克和他的“匹派”至友的游历,暴露当时英国现实生活的黑暗,描绘了作者心目中的“古老的、美好的英格兰”,反映了作者向往不受封建压迫和资产阶级剥削的思想与乐观主义情绪。作者还批判了英国的议会制度、法律、司法、监狱等,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述绅士、车夫等各种人物,宣扬实施道德教育的理想。这部小说在结构上颇为松散、拖沓,但它把平民作为主人公是前所未有的。它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成果。

  《奥列佛·特维斯特》(一译《奥列佛尔》,1838;令译第二部长篇小说《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第一部动人的社会小说。这时他虽然还没有认识到社会罪恶的根源,但通过孤儿奥列佛的遭遇揭开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哀苦无告的生活画面。奥列佛在贫民习艺所不堪忍受屈辱与饥饿,逃往伦敦,反又陷入贼窟,最后被“有德行的”资本家挽救出来。但作者在这里也揭露了资产阶级伪装慈善的面目,显示出他当时创作思想的深度。长篇小说《尼古拉斯·尼克尔贝》(1839)塑造了资产阶级掠夺者形象,揭露了小生产者在庞大的工业资本的排挤与压迫下的贫困与破产。作者通过教员尼古拉斯·尼克尔贝的经历,揭露了英国的教育制度的黑暗。当时所谓为穷人兴办的学校,成了牟利的场所,学生只能吃半饱,鞭笞成了主要的教育手段。小说中随处可以看到作者用愤懑的笔和仇恨的泪来痛斥资产阶级的虚伪与贪婪。

  后期(1848~1861) 这是狄更斯创作的繁荣时期。由于英、法革命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更加嚣张,狄更斯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更加广阔。他着力描写小人物的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乐观主义精神已被沉重、苦闷的心情和强烈的愤懑所代替。这时主要的作品有《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 《荒凉山庄》、 《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和《远大前程》等。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断深化;艺术风格也有了与前不同的特色。作者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特征;在着力描写小人物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的同时,对资产阶级的罪恶和惨无人道的社会制度作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概括。

  《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半自传体的小说,它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作者还企图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这部小说最后仍以一切圆满作为结局,表现了作者的一贯思想。

  狄更斯主要作品列表
  [编辑本段]

  《博兹札记》( Sketches by Boz ) —— 1836年
  《匹克威克外传》( The Pickwick Papers ) —— 1836年
  《雾都孤儿》( Oliver Twist ) —— 1837年-1839年
  《尼古拉斯·尼克贝》( Nicholas Nickleby )—— 1838年-1839年
  《老古玩店》( The Old Curiocity Shop )—— 1840年-1841年
  《巴纳比·拉奇》( Barnaby Rudge )—— 1841年
  《美国纪行》( American Notes )—— 1842年
  《圣诞颂歌》( A Christmas Carol )—— 1843年
  《马丁·翟述伟》( Martin Chuzzlewit )—— 1843年-1844年
  《董贝父子》( Dombey and Son )—— 1846年-1848年
  《 大卫·科波菲尔 》( David Copperfield )—— 1849年-1850年
  《写给孩子看的英国历史》( A Child's History of England )——1851年-1853年
  《荒凉山庄》( Bleak House )—— 1852年-1853年
  《艰难时世》( Hard Times )—— 1854年
  《小杜丽》( Little Dorrit )—— 1855年-1857年
  《 双城记 》( A Tale of Two Cities )—— 1859年
  《远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 1860年-1861年
  《我们共同的朋友》( Our Mutual Friend )—— 1864年-1865年
  《艾德温·德鲁德之谜》(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 未完成,1870年

  《文学大师的传奇人生——狄更斯》
  [编辑本段]

  内容提要:在英国文学史上,十九世纪是群星灿烂的小说鼎盛时代。而在这些伟大的小说家中,狄更斯则是一颗最为光彩照人的明星。从小饱尝人间艰辛的狄更斯最同情劳苦人民和孤苦无依的孩子。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产中讲述人间真相,以至于马克思也不得不赞叹地称他为“杰出的小说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参考资料:
  1.书籍介绍

查尔斯.狄更斯
[编辑本段]
(1812~1870)Charles.Dickens

英国作家。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生平:
[编辑本段]
出生清贫,他父亲因负债而入狱。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作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6年开始发表《鲍兹随笔》,这是一部描写伦敦街头巷尾日常生活的特写集。同年,陆续发表连载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数期后便引起轰动。这是一部流浪汉小说形式的幽默作品,漫画式地反映了英国现实生活。《匹克威克外传》初获成功后,狄更斯与凯瑟琳结婚,并专门从事长篇连载小说的创作。

创作 :
[编辑本段]
一生共创作长篇小说13部半,其中多数是近百万言的大部头作品,中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数百篇,特写集一部,长篇游记两部,《儿童英国史》一部,以及大量演说词 、书信 、散文、杂诗。他多次去欧洲大陆游历、旅居,两次访问美国 ,中年以后先后创办《家常话》和《一年四季》期刊两种,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文学新人。
狄更斯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正是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狄更斯毕生的活动和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同步。他主要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审慎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与此同时,他还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
狄更斯早期的小说,气势宏伟,通俗流畅,幽默泼辣而又充满感伤情调,其中对社会的揭露批判,一般只限于局部的制度和领域。如《奥列佛·特维斯特》、《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马丁·朱述尔维特》、《圣诞欢歌》等。
从《董贝父子》以后,狄更斯的创作更为成熟。这部小说通过当贝先生与儿子保罗、女儿弗洛伦斯的关系,探讨了财势对人类美好天性的侵蚀,体现了作家对人类社会前途的忧患感。狄更斯的重要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进一步深入探索人生的奋斗历程,具有自传性,是反映19世纪中叶英国中下层社会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大卫是当时社会中为善良而奋斗、坚持正义的中产阶级青年的楷模。《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是3部政治意识很强的重头作品。《荒凉山庄》以错综复杂的情节揭露英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黑暗;《艰难时世》直接描写罢工斗争,是对英国宪章运动的策应;《小杜丽》详尽描绘了负债人的监狱生活,同时也更为深入地揭露了英国官僚制度和机构的冗繁、腐朽。
狄更斯的后期作品明显地反映出创作主题的不断深化、技艺方面的成熟和多方面的探索。《远大前程》可以视为《大卫·科波菲尔》的负面,但探讨人生道路方面更有现实性和警世性,而作者早年的乐观态度明显减少。主人公匹普也是孤儿,但经不起环境的诱惑丧失了原有的淳朴天性,经历严酷的磨难后才翻然悔悟,重新生活,整个小说在结构上也更精练。《我们共同的朋友》是又一部广泛深入社会的批判小说,其中所包含的人性探索和生活哲理也更见深刻,作品运用的象征主义和侦探小说手法更增添其艺术魅力。狄更斯最后一部小说《埃德温·德鲁德之谜》虽仅完成23章,从中也可见其精雅文笔、严谨构思以及诱人的悬念和神秘色彩。
狄更斯的小说作品中,早期的《巴纳贝·拉吉》和后期的《双城记》是历史小说。《巴纳贝·拉吉》以18世纪末英国清教徒反对天主教统治的高登暴动为背景;《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两部小说同样具有明显的讽喻性和警戒性,旨在说明不合理的制度和统治必定导致人民奋起反抗,而奋起的群众(狄更斯称之为“暴民”)犹如洪水猛兽,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形成巨大的非理性破坏力量。两部小说无疑都代表了狄更斯的改良主义立场和悲观主义历史观,而《双城记》中以牺牲自己生命换取自己所爱女子的幸福的西德尼卡尔登,是狄更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也是他的小说中反复颂扬的高尚情操的终曲。从这两部小说栩栩如生的描述、扣人心弦的情节,可以发现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明显影响。尤其是《双城记》,笔墨精雅深奥、结构简练完美、悬念重重设置以及对人生哲理和人物潜意识活动方面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历来被认为是狄更斯的最佳小说之一。

影响 :
[编辑本段]
狄更斯以其小说创作篇幅宏大,气势磅礴,内容包罗万象,风格雅俗共赏、丰富多彩,生前即已饮誉国内外,是英国19世纪小说繁荣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作家,19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影响遍及欧美以及世界各国,他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马克思把他和他同时代德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等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以及根据这些作品演化而成的各种通俗、儿童读物和娱乐节目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更广。在中国,早在20世纪初林纾等人就翻译过狄更斯的小说,许多优秀名作都有了中文译本。

介绍之二
[编辑本段]

狄更斯于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中的小职员,嗜酒好客,挥霍无度,经常入不敷出。他从小能演会唱,常被父亲带到酒店表演节目。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起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他在皮鞋油作坊当学徒时,由于包装熟练,曾被雇主放在橱窗里当众表演操作,作为广告任人围观,在他心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从而产生了对不幸的儿童深厚的同情和坚决摆脱贫困的决心。他只上过几年学校,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16岁时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社会。后担任报社的采访记者,熟悉议会政治中的种种弊端。24岁时与报社出版人霍加斯的女儿凯瑟琳结婚,并育有10个子女。由于性格和趣味上的差别,给他的创作、特别是晚年的生活带来了不幸。他在采访之余开始文学创作。他常带着笔记本在伦敦偏僻的角落和乡村漫游,为日后的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他一生刻苦写作。晚年常常白天写作,晚上被邀请去朗诵自己的作品。繁重的劳动、家庭和社会上的烦恼,以及对改变现实的失望,损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6月9日在写作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时去世。

创作: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小资产者贫困、破产,无产阶级遭到残酷的剥削而沦为赤贫。当时在英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即宪章运动,给予狄更斯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反映了宪章运动时代人民群众的情绪和要求,但他始终是个改良主义者。他同情劳苦人民,又害怕革命。他抨击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揭露它的罪恶,但他不主张推翻这一制度。他希望通过教育和感化来改造剥削者,并依靠他们的善心和施舍来消除社会矛盾。他以生动、幽默的笔触,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在他从事创作的34年中,他写了14部长篇小说(其中有一部未完成),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杂文、游记、戏剧等。狄更斯的创作大致可分为 4个时期。

早期(1833~1841): 狄更斯开始文学创作时,先为伦敦的《晨报》等撰写特写,主要表现伦敦城乡的风俗人情和景物、对生活的爱和憎。1836年出版了《特写集》。183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始在报上连载。作者通过匹克威克和他的“匹派”至友的游历,暴露当时英国现实生活的黑暗,描绘了作者心目中的“古老的、美好的英格兰”,反映了作者向往不受封建压迫和资产阶级剥削的思想与乐观主义情绪。作者还批判了英国的议会制度、法律、司法、监狱等,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述绅士、车夫等各种人物,宣扬实施道德教育的理想。这部小说在结构上颇为松散、拖沓,但它把平民作为主人公是前所未有的。它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成果。

《奥列佛·特维斯特》(一译《奥列佛尔》,1838;令译第二部长篇小说《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第一部动人的社会小说。这时他虽然还没有认识到社会罪恶的根源,但通过孤儿奥列佛的遭遇揭开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哀苦无告的生活画面。奥列佛在贫民习艺所不堪忍受屈辱与饥饿,逃往伦敦,反又陷入贼窟,最后被“有德行的”资本家挽救出来。但作者在这里也揭露了资产阶级伪装慈善的面目,显示出他当时创作思想的深度。长篇小说《尼古拉斯·尼克尔贝》(1839)塑造了资产阶级掠夺者形象,揭露了小生产者在庞大的工业资本的排挤与压迫下的贫困与破产。作者通过教员尼古拉斯·尼克尔贝的经历,揭露了英国的教育制度的黑暗。当时所谓为穷人兴办的学校,成了牟利的场所,学生只能吃半饱,鞭笞成了主要的教育手段。小说中随处可以看到作者用愤懑的笔和仇恨的泪来痛斥资产阶级的虚伪与贪婪。

后期(1848~1861) 这是狄更斯创作的繁荣时期。由于英、法革命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更加嚣张,狄更斯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更加广阔。他着力描写小人物的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乐观主义精神已被沉重、苦闷的心情和强烈的愤懑所代替。这时主要的作品有《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 《荒凉山庄》、 《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和《远大前程》等。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断深化;艺术风格也有了与前不同的特色。作者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特征;在着力描写小人物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的同时,对资产阶级的罪恶和惨无人道的社会制度作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概括。

《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半自传体的小说,它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作者还企图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这部小说最后仍以一切圆满作为结局,表现了作者的一贯思想。

狄更斯主要作品列表
[编辑本段]

《博兹札记》( Sketches by Boz ) —— 1836年
《匹克威克外传》( The Pickwick Papers ) —— 1836年
《雾都孤儿》( Oliver Twist ) —— 1837年-1839年
《尼古拉斯·尼克贝》( Nicholas Nickleby )—— 1838年-1839年
《老古玩店》( The Old Curiocity Shop )—— 1840年-1841年
《巴纳比·拉奇》( Barnaby Rudge )—— 1841年
《美国纪行》( American Notes )—— 1842年
《圣诞颂歌》( A Christmas Carol )—— 1843年
《马丁·翟述伟》( Martin Chuzzlewit )—— 1843年-1844年
《董贝父子》( Dombey and Son )—— 1846年-1848年
《 大卫·科波菲尔 》( David Copperfield )—— 1849年-1850年
《写给孩子看的英国历史》( A Child's History of England )——1851年-1853年
《荒凉山庄》( Bleak House )—— 1852年-1853年
《艰难时世》( Hard Times )—— 1854年
《小杜丽》( Little Dorrit )—— 1855年-1857年
《 双城记 》( A Tale of Two Cities )—— 1859年
《远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 1860年-1861年
《我们共同的朋友》( Our Mutual Friend )—— 1864年-1865年
《艾德温·德鲁德之谜》(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 未完成,1870年

《文学大师的传奇人生——狄更斯》
[编辑本段]

内容提要:在英国文学史上,十九世纪是群星灿烂的小说鼎盛时代。而在这些伟大的小说家中,狄更斯则是一颗最为光彩照人的明星。从小饱尝人间艰辛的狄更斯最同情劳苦人民和孤苦无依的孩子。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产中讲述人间真相,以至于马克思也不得不赞叹地称他为“杰出的小说家”。

查尔斯.狄更斯
[编辑本段]
(1812~1870)Charles.Dickens

英国作家。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生平:
[编辑本段]
出生清贫,他父亲因负债而入狱。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作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6年开始发表《鲍兹随笔》,这是一部描写伦敦街头巷尾日常生活的特写集。同年,陆续发表连载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数期后便引起轰动。这是一部流浪汉小说形式的幽默作品,漫画式地反映了英国现实生活。《匹克威克外传》初获成功后,狄更斯与凯瑟琳结婚,并专门从事长篇连载小说的创作。

创作 :
[编辑本段]
一生共创作长篇小说13部半,其中多数是近百万言的大部头作品,中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数百篇,特写集一部,长篇游记两部,《儿童英国史》一部,以及大量演说词 、书信 、散文、杂诗。他多次去欧洲大陆游历、旅居,两次访问美国 ,中年以后先后创办《家常话》和《一年四季》期刊两种,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文学新人。
狄更斯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正是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狄更斯毕生的活动和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同步。他主要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审慎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与此同时,他还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
狄更斯早期的小说,气势宏伟,通俗流畅,幽默泼辣而又充满感伤情调,其中对社会的揭露批判,一般只限于局部的制度和领域。如《奥列佛·特维斯特》、《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马丁·朱述尔维特》、《圣诞欢歌》等。
从《董贝父子》以后,狄更斯的创作更为成熟。这部小说通过当贝先生与儿子保罗、女儿弗洛伦斯的关系,探讨了财势对人类美好天性的侵蚀,体现了作家对人类社会前途的忧患感。狄更斯的重要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进一步深入探索人生的奋斗历程,具有自传性,是反映19世纪中叶英国中下层社会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大卫是当时社会中为善良而奋斗、坚持正义的中产阶级青年的楷模。《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是3部政治意识很强的重头作品。《荒凉山庄》以错综复杂的情节揭露英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黑暗;《艰难时世》直接描写罢工斗争,是对英国宪章运动的策应;《小杜丽》详尽描绘了负债人的监狱生活,同时也更为深入地揭露了英国官僚制度和机构的冗繁、腐朽。
狄更斯的后期作品明显地反映出创作主题的不断深化、技艺方面的成熟和多方面的探索。《远大前程》可以视为《大卫·科波菲尔》的负面,但探讨人生道路方面更有现实性和警世性,而作者早年的乐观态度明显减少。主人公匹普也是孤儿,但经不起环境的诱惑丧失了原有的淳朴天性,经历严酷的磨难后才翻然悔悟,重新生活,整个小说在结构上也更精练。《我们共同的朋友》是又一部广泛深入社会的批判小说,其中所包含的人性探索和生活哲理也更见深刻,作品运用的象征主义和侦探小说手法更增添其艺术魅力。狄更斯最后一部小说《埃德温·德鲁德之谜》虽仅完成23章,从中也可见其精雅文笔、严谨构思以及诱人的悬念和神秘色彩。
狄更斯的小说作品中,早期的《巴纳贝·拉吉》和后期的《双城记》是历史小说。《巴纳贝·拉吉》以18世纪末英国清教徒反对天主教统治的高登暴动为背景;《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两部小说同样具有明显的讽喻性和警戒性,旨在说明不合理的制度和统治必定导致人民奋起反抗,而奋起的群众(狄更斯称之为“暴民”)犹如洪水猛兽,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形成巨大的非理性破坏力量。两部小说无疑都代表了狄更斯的改良主义立场和悲观主义历史观,而《双城记》中以牺牲自己生命换取自己所爱女子的幸福的西德尼卡尔登,是狄更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也是他的小说中反复颂扬的高尚情操的终曲。从这两部小说栩栩如生的描述、扣人心弦的情节,可以发现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明显影响。尤其是《双城记》,笔墨精雅深奥、结构简练完美、悬念重重设置以及对人生哲理和人物潜意识活动方面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历来被认为是狄更斯的最佳小说之一。

影响 :
[编辑本段]
狄更斯以其小说创作篇幅宏大,气势磅礴,内容包罗万象,风格雅俗共赏、丰富多彩,生前即已饮誉国内外,是英国19世纪小说繁荣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作家,19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影响遍及欧美以及世界各国,他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马克思把他和他同时代德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等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以及根据这些作品演化而成的各种通俗、儿童读物和娱乐节目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更广。在中国,早在20世纪初林纾等人就翻译过狄更斯的小说,许多优秀名作都有了中文译本。

介绍之二
[编辑本段]

狄更斯于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中的小职员,嗜酒好客,挥霍无度,经常入不敷出。他从小能演会唱,常被父亲带到酒店表演节目。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起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他在皮鞋油作坊当学徒时,由于包装熟练,曾被雇主放在橱窗里当众表演操作,作为广告任人围观,在他心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从而产生了对不幸的儿童深厚的同情和坚决摆脱贫困的决心。他只上过几年学校,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16岁时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社会。后担任报社的采访记者,熟悉议会政治中的种种弊端。24岁时与报社出版人霍加斯的女儿凯瑟琳结婚,并育有10个子女。由于性格和趣味上的差别,给他的创作、特别是晚年的生活带来了不幸。他在采访之余开始文学创作。他常带着笔记本在伦敦偏僻的角落和乡村漫游,为日后的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他一生刻苦写作。晚年常常白天写作,晚上被邀请去朗诵自己的作品。繁重的劳动、家庭和社会上的烦恼,以及对改变现实的失望,损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6月9日在写作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时去世。

创作: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小资产者贫困、破产,无产阶级遭到残酷的剥削而沦为赤贫。当时在英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即宪章运动,给予狄更斯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反映了宪章运动时代人民群众的情绪和要求,但他始终是个改良主义者。他同情劳苦人民,又害怕革命。他抨击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揭露它的罪恶,但他不主张推翻这一制度。他希望通过教育和感化来改造剥削者,并依靠他们的善心和施舍来消除社会矛盾。他以生动、幽默的笔触,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在他从事创作的34年中,他写了14部长篇小说(其中有一部未完成),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杂文、游记、戏剧等。狄更斯的创作大致可分为 4个时期。

早期(1833~1841): 狄更斯开始文学创作时,先为伦敦的《晨报》等撰写特写,主要表现伦敦城乡的风俗人情和景物、对生活的爱和憎。1836年出版了《特写集》。183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始在报上连载。作者通过匹克威克和他的“匹派”至友的游历,暴露当时英国现实生活的黑暗,描绘了作者心目中的“古老的、美好的英格兰”,反映了作者向往不受封建压迫和资产阶级剥削的思想与乐观主义情绪。作者还批判了英国的议会制度、法律、司法、监狱等,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述绅士、车夫等各种人物,宣扬实施道德教育的理想。这部小说在结构上颇为松散、拖沓,但它把平民作为主人公是前所未有的。它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成果。

《奥列佛·特维斯特》(一译《奥列佛尔》,1838;令译第二部长篇小说《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第一部动人的社会小说。这时他虽然还没有认识到社会罪恶的根源,但通过孤儿奥列佛的遭遇揭开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哀苦无告的生活画面。奥列佛在贫民习艺所不堪忍受屈辱与饥饿,逃往伦敦,反又陷入贼窟,最后被“有德行的”资本家挽救出来。但作者在这里也揭露了资产阶级伪装慈善的面目,显示出他当时创作思想的深度。长篇小说《尼古拉斯·尼克尔贝》(1839)塑造了资产阶级掠夺者形象,揭露了小生产者在庞大的工业资本的排挤与压迫下的贫困与破产。作者通过教员尼古拉斯·尼克尔贝的经历,揭露了英国的教育制度的黑暗。当时所谓为穷人兴办的学校,成了牟利的场所,学生只能吃半饱,鞭笞成了主要的教育手段。小说中随处可以看到作者用愤懑的笔和仇恨的泪来痛斥资产阶级的虚伪与贪婪。

后期(1848~1861) 这是狄更斯创作的繁荣时期。由于英、法革命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更加嚣张,狄更斯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更加广阔。他着力描写小人物的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乐观主义精神已被沉重、苦闷的心情和强烈的愤懑所代替。这时主要的作品有《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 《荒凉山庄》、 《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和《远大前程》等。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断深化;艺术风格也有了与前不同的特色。作者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特征;在着力描写小人物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的同时,对资产阶级的罪恶和惨无人道的社会制度作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概括。

《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半自传体的小说,它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作者还企图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这部小说最后仍以一切圆满作为结局,表现了作者的一贯思想。

狄更斯主要作品列表
[编辑本段]

《博兹札记》( Sketches by Boz ) —— 1836年
《匹克威克外传》( The Pickwick Papers ) —— 1836年
《雾都孤儿》( Oliver Twist ) —— 1837年-1839年
《尼古拉斯·尼克贝》( Nicholas Nickleby )—— 1838年-1839年
《老古玩店》( The Old Curiocity Shop )—— 1840年-1841年
《巴纳比·拉奇》( Barnaby Rudge )—— 1841年
《美国纪行》( American Notes )—— 1842年
《圣诞颂歌》( A Christmas Carol )—— 1843年
《马丁·翟述伟》( Martin Chuzzlewit )—— 1843年-1844年
《董贝父子》( Dombey and Son )—— 1846年-1848年
《 大卫·科波菲尔 》( David Copperfield )—— 1849年-1850年
《写给孩子看的英国历史》( A Child's History of England )——1851年-1853年
《荒凉山庄》( Bleak House )—— 1852年-1853年
《艰难时世》( Hard Times )—— 1854年
《小杜丽》( Little Dorrit )—— 1855年-1857年
《 双城记 》( A Tale of Two Cities )—— 1859年
《远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 1860年-1861年
《我们共同的朋友》( Our Mutual Friend )—— 1864年-1865年
《艾德温·德鲁德之谜》(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 未完成,1870年

《文学大师的传奇人生——狄更斯》
[编辑本段]

内容提要:在英国文学史上,十九世纪是群星灿烂的小说鼎盛时代。而在这些伟大的小说家中,狄更斯则是一颗最为光彩照人的明星。从小饱尝人间艰辛的狄更斯最同情劳苦人民和孤苦无依的孩子。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产中讲述人间真相,以至于马克思也不得不赞叹地称他为“杰出的小说家”。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参考资料:
1.书籍介绍

贡献者(共18名):
ε花ψ雨з、sjddd552、双子座之双鱼座、llguo521、627565491、冰山蓝灵、实验鬼灵、wepass、无尽的爱eelove、一路顺风大人、野鹄立、萧香HNA、yhsnzp、 金钻世家、攀攀710、dingtao95、飞狐卖砖、赶快来参加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佩斯雷·加尔多斯、拉斐尔前派、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爱迪生、伦敦、人体自燃、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冰心、瑞士、雾都孤儿、吸血鬼、骆驼祥子、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座右铭、阿加莎·克里斯蒂、坎特伯雷、双城记、南京路步行街、6月9日、尼亚加拉瀑布、洛桑、盖斯凯尔夫人、万圣节前的谋杀案、乔治·艾略特、威斯敏斯特教堂、伊莱扎·阿拉贝拉·加菲尔德、大卫·考波菲、远大前程、列夫·托尔斯泰文集、乔治·吉辛 更多>>

狄更斯是漫画吗
1859年完成长篇小说《双城记》,以法国资产阶级为背景,揭露封建贵族的残暴。他的作品从人道出发,广泛抨击了的丑恶现实,主张用改良手段变革。狄更斯人物经历介绍 1812年2月7日,查尔斯·狄更斯诞生于朴次茅斯。父亲约翰·狄更斯是英国海军军需处职员,母亲名叫伊丽莎白·巴罗。查尔斯在家中八个孩子中排行第二...

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个人简介
但狄更斯自有天大的本领,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中充满生活气息和激情,使你读时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对这种本来是牵强的、不自然的情节也不得不信以为真。这就是狄更斯的艺术世界的魅力。(三)狄更斯写作时,始终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想象力”(Sympathetic imagination),即使对十恶不赦的人物也一样。书中贼首、老犹太费金受审...

狄更斯的生平简介,简单一些
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做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5年,查尔斯·狄更斯与凯瑟琳·霍加斯订婚。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

狄更斯简介(狄更斯简介英文)
1835年,查尔斯·狄更斯与凯瑟琳·霍加斯订婚。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扩展资料:代表作品介绍:1、《匹克威克外传》《匹克威克外传》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37年。该小说讲述一位独身的老绅士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个“名流”,...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简介
最后我用奥地利大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作品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这段话概括了狄更斯的风格与特点“语言的风暴突然咆啸而来,无涯 *** 的大海掀起血腥的巨浪,冲出木制的边界,冲刷着人类心灵的过去将来和角角落落,无穷无尽,无际无涯,既欢快又悲壮,包罗人间百态,描绘了人类最真实的画像”这就是英国的小说,狄更斯的小说!

作家狄更斯资料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作品的跨越和精华!!!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狄更斯有个一生也未能克服的硬伤,就是的冗长拖沓,这一“特点”在他前期的作品中尤其突出,即使是到了其后期的一些作品,如达到艺术顶峰的《双城记》,也始终未能摆脱这一问题。 [编辑本段]代表作介绍 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

求狄更斯大事年表
长篇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是狄更斯得了轻度中风之后才着手写的,未及完稿,作者即已去世。狄更斯的文学成就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1908年林纾与魏易同译了《块肉余生述》(即《大卫·科波菲尔》)、《贼史》(即《奥列佛·特维斯特》)和《孝女耐儿传》(即《老...

查尔斯·狄更斯的介绍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

查尔斯•狄更斯的简介
报道下议院。1836年开始发表《鲍兹随笔》,这是一部描写伦敦街头巷尾日常生活的特写集。同年,陆续发表连载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数期后便引起轰动。这是一部流浪汉小说形式的幽默作品,漫画式地反映了英国现实生活。《匹克威克外传》初获成功后,狄更斯与凯瑟琳结婚,并专门从事长篇连载小说的创作。

查尔斯 狄更斯中英文对照简介
查尔士•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最被广泛阅读的作家。他创造了许多令人过目难忘的人物。狄更斯很喜欢18世纪的“哥特式小说” – 其实当时这种文体已经式微,成了许多“新派作家”嘲讽的一种文体,但是笔尖常带感情的狄更斯,巧妙地以伦敦为创作背景,编织了许许多多赚人热泪的故事。狄更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