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线选拔干部机制 如何开展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淘汰,监督和激励管理机制

如何开展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淘汰,监督和激励管理机制

  如果说我国的管理体系是一座金字塔,那么基层干部就是金字塔的地基与底座,是国家管理运行强而有力的保障,他们工作在一线,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等各项事务的执行者。党的核心地位能否确立,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建立健全对基层干部的培养选拔的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基层干部培养选拔激励机制创新日益受到重视,各地组织部门都在积极进行相关研究和探索,力求建立科学系统的培养选拔激励机制,促进基层干部健康成长。
  一、目前基层干部培养选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行政编制有限,来源不足和“出口” 不畅并存
  目前,培养、推荐、选拔干部的制度仍然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弹性空间。干部人事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培养选拔基层干部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和制度化。如: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干部能下渠道不畅通,基层干部上行的渠道就必然受到阻碍;一些优秀的基层干部由于受身份、学历等因素的影响,难以进入更高一级领导干部队伍。
2005年以来,由于各地乡镇机构改革、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和《公务员法》颁布实施后的行政编制调整等,基层党政机关领导班子职数以及县直局委和乡镇公务员编制均大幅减少。近年来,企业改制、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分离,加之需要消化原有的干部,各级党政机关严格控制编制,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优秀年轻干部通过公开选拔充实到各级行政单位,致使基层优秀的干部得到提拔任用的机会减少。而另一方面,由于淘汰机制不够健全,一些不称职的干部长期占位,也导致基层干部很难提拔使用。
  (二)交流力度不大,客观条件阻碍基层干部进步
  尽管不断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增强干部队伍的互动性,但从总体来看,存在缺乏后劲的现象。从纵向来看,特别注重“选派下派”,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选拔上挂”,使真正投身于基层的人才比较难于脱颖而出。从横向来看,由于认识问题、专业素养和职业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干部交流难、人数交流少的情况。
另外,基层由于条件相对艰苦、任务重、待遇低、发展空间受限制、远离组织视线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基层干部思想不够稳定,容易受影响,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流于形式,对于国内外发生的时事政治不够关注,局限于自身的圈子中;专业知识缺乏,执行能力不足,有些干部对于本部门的基础业务知识匮乏,不熟悉业务操作流程,致使工作效率低,领导交办的工作不能按时完成。又由于各级组织的培训太少或大多流于形式,不注重实际,提高不了基层干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造成基层干部整体素质偏低。
(三)年轻化、高学历、高素质成基层干部提拔晋位的瓶颈
  年轻化、高学历、高素质作为中央用人的一项重要原则,近年来在各地得到大力推行。应当说,干部队伍年轻化、高学历、高素质对于培育后备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都有积极作用,也是我国人事制度的巨大进步,但是,由于拘囿于基层工作的条件,一些干部从事本部门工作时间过长,干部结构老龄化,即使有坚实的基层工作经验,有雄心壮志也年富力强,可是在年龄关、学历关、高素质关面前只能灰心丧气,“一杯茶,一根烟,网上猎艳聊半天”,对前途悲观失望,早早地退出领导岗位,既不利于干部队伍的团结,也是在浪费人才。同时,又因为基层年轻干部所占比例较小,部分干部又不懂电脑操作,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只凭原有经验按部就班,缺乏创新地工作,不能很好地服务群众。
  还有些地方,基层干部中男女比例失调,虽有工作性质的原因,但也不能因此放松培养选拔优秀女性干部,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女性的政治参与权利,促进各项工作和谐发展。
   (四)专业素质所限,部分基层干部业绩不突出、成长不快
  近年来,基层行政单位新进干部来源单一,主要以部队转业干部、大学毕业生或者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为主,或因业务知识水平所限,或因阅历经验所限,对工作的适应期较长,难以在短期内做出突出业绩。还有些基层干部思想教育工作能力不成熟,不善于调解,大部分问题都留给上级部门去处理,将问题提升化,而且,有些干部官僚主义意识较强,不能很好地服务群众,站在群众的角度去看问题,致使干群关系紧张,既不利于干部队伍团结,也不利于激励基层干部的培养选拔。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资历深、懂专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相对欠缺。
  (五)评价标准和方式不够全面,培养选拔不够系统规范
   近年来,一些地方虽然通过文化素质考试提拔了一些基层干部,但是在基层干部思想素质考察、能力素质的评价和工作实绩的认定上有待完善。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上,因选拔对象的特定性、局限性和利益的关联性,存在着揠苗助长的现象,而在测评范围较窄、人际关系复杂的单位则存在着求全责备的现象,两者都可能导致民主测评结果的“失真”。
  此外,不仅机制不够健全,一些优秀的基层干部,大多被县直部门 “抢走”,再加上县直单位条件相对优越,一些人才不愿留在乡镇工作,造成优秀人才县直部门多、乡镇少的现象。乡镇有行政事业单位有大量空缺编制,但每年公开招考的名额太少,形成出多进少,乡镇干部老化严重,往往出现在选拔干部时没有人选的现象。
  二、完善基层干部培养选拔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各地组织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领导机关干部的意见》的精神,按照“能力在基层一线培养、业绩在基层一线创造、干部在基层一线选拔”的思路,着力构建从基层来到基层去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为改善党政机关干部来源和经历结构、激励基层和机关两方面干部活力发挥了重要的示范效应,在推进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促进基层干部的成长晋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基层干部培养选拔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还不能够真正反映出基层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工作水平,而且培养选拔的方式时间长,成本高,往往缺乏连续性,因此,要解决培养选拔干部工作的问题,有必要改变过去重使用、轻培养和激励的做法,杜绝任人唯亲,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任人唯贤,以科学的培养选拔方法和客观的态度,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干部培养选拔激励机制。
  (一)注重实践锻炼,切实增强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要完善基层干部实践锻炼的长效机制,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有利于复合型干部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不断提高实践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基层一线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保证基层一线干部培养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历练干部,提升素质。一个干部的成长,需要多方锻炼。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具有全面的良好素质。干部交流是多岗位培养锻炼干部、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二是提供干部锻炼成长的平台和机会,组织年轻干部参加各类培训,针对不同层次请专家、学者进行辅导,提升业务能力。
  突出岗位特色,注重实绩能力,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面向基层选拔使用干部,变“桌面提名选拔”为“赛场选拔”,为基层干部脱颖而出搭建发展的平台。坚持把年轻的干部放在其适合的岗位进行培养锻炼,并有意识地让年轻干部在现职岗位上多承担一些工作任务。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先不对其进行引导,而是看他们有何新方法,这样更有利于工作创新,从而推动其独立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加大基层干部的培养、培训力度,使那些德才兼备、扎根基层、乐于奉献的基层优秀干部脱颖而出,选拔到领导岗位,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党委选人用人工作的信任度和被任用干部的公认度。此外,在工作中帮助基层扬长避短,解决问题如何趋利避害。通过教育和引导基层干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在什么岗位,都要干一行、爱一行,努力钻研业务,一步一个脚印,尽职尽责,不断进取,在工作实践中磨练自己。
  (二)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科学合理定岗定编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拨任用制度,坚决杜绝和制止用人唯亲,用人唯情的不正之风。在选拔干部时,要做到如胡锦涛同志所说的“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以严格的“入口”保证干部队伍精干、廉洁、高效。
  一是狠抓干部选拔。选拔干部要着重把好“四关”:一是学历专业关。在选拔任用基层干部时必须把好学历关,一般要求应达到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同时还要考虑专业,学历结构要尽可能的宽泛,尤其要多考虑法律类、管理类、文秘类专业。二是年龄阅历关。要兼顾年轻人年富力强,但阅历浅、缺乏经验,年长一点的阅历、经验丰富,但精力不足这两个方面。三是思想政治关。须严把思想政治关,确保政治坚定、品行端正、作风优良。四是考试考察关。按照程序严格进行组织考试考察,同时还要坚持上岗试用制度,待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达到相应要求和标准,正式录用。
  二是做好干部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入干部管理,安排工作岗位要从每个干部自身最擅长的领域着手,让他们发挥最大潜能。结合工作实际因人而异建立和实行目标责任制,挖掘人的潜力,做到量才适用,加强沟通,鼓励干部发表意见,献计献策,行政决策透明化、民主化。对工作人员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人员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相对公平的干部激励机制。
  三是科学定岗定编。从坚守岗位入手,有利于解决有人办事问题,设置占编制1/5的岗位;从遵纪守法入手,有利于解决办事不出问题,设置占编制1/5的岗位;从完成工作任务入手,有利于解决会办事问题,设置占编制3/5的岗位;从激励机制的完善入手,解决份外工作不愿干问题,实行聘用制等方式。
  四是拓展选拔任用渠道。加大基层干部与上级单位的干部交流提拔力度,改变能上不能下的局面。突出实绩选拔,积极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在提拔使用干部时,要敢于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大胆把基层优秀干部选拔任用到重要岗位。让工作实绩、工作能力、群众认可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切实激发广大基层干部的创业热情。对优秀的基层干部,要加大提拔力度,对县直单位表现较差的干部,让他们下基层锻炼,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多设置岗位,让基层的干部有机会担任乡镇或县直单位的领导班子,对特别优秀的,可以破除因循守旧的观念,破格提拔。
  (三)加强素质教育培训,完善竞争上岗机制
  1、注重干部素质教育培训
  干部教育培训应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党和国家的要求、岗位的需要和干部自身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按需施教,有的放矢。
  一是要发挥培训机构职能。行政管理学院、党校等干部教育机构要采用多种形式,在不同层面、不同阶段进行培训。要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坚持重点培训与干部轮训相结合、系统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干部在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拓展干部内培、外训、自学的外延;要有重点、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高层次培训;要采取上挂、下派、外派、交流等方式,寓教育培训于干部培养锻炼中,使干部通过实践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二是要抓好不同类别干部的教育培训。对党政干部,要以加强党性教育、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党政干部队伍;对专业技术人员,要有计划、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善于推动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三是要结合干部工作实际做好教育培训。当前,要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科学发展观放在突出位置,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干部教育培训;要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加强对重大理论问题、现实问题的研究,把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为生动教材,把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重要课程;要把党性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强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教育,尽职尽责干工作的教育,道德情操和拒腐防变的教育,促使领导干部切实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根据干部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开发科学决策、危机处理、心理调适、行为训练、传媒运用等方面的特色课程,进一步充实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信息技术、公务礼仪等方面的选学内容,全面提高各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2、严把选拔干部关,进一步完善竞争上岗机制
  在政府机关各项工作中,正确地倡导人与人之间比德、比才、比勤奋、比实绩,开展评比竞赛活动。要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干部之间开展适度、有序的竞争,以实绩求生存,以竞争求发展。准确把握轮岗交流竞争上岗的原则和要求,统筹安排方案制定、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等每个环节、每个步骤,精心组织,确保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选拔干部要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是思想政治。严把思想政治关,确保政治立场坚定、品德作风优良,在生产和工作中成绩显著,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二是学历专业关。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必须把好学历关,学历不达标无特殊情况的坚决不聘用,按需引进管理类、经营类、法律类、文秘类等专业的人才。三是经验能力关。一方面要考虑到年轻人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年富力壮,而年长的阅历深、经验丰富,另一方面是年轻人社会阅历浅、经验少,而年长者思维守旧,缺乏创新能力,精力不足等。四是考核公示关。按照程序严格进行各方面的考核,考核过关后,还要进行公示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另外,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尽量避免出现“空降兵”,这样非但不利于机关内部和谐,还会大大打击年轻干部的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
  (四)注重实绩监督考核,完善干部奖惩制度
  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基层干部处在生产第一线,肩负的任务重,面临的矛盾多,事无巨细全都管,非常辛苦,因此,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二者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偏向任何一方都会将效果大大折扣。
  一方面加大对干部的监督力度,实行实绩问效。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采取得力措施,建立上级监督约束制度,突出上级约束,建立科学业绩奖励制度、定期点评工作制度,健全社会评议制度,加强舆论约束,实行定期自查整改制度,突出自我约束。运用量化指标对干部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地分析测量,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考核,采取先分项评分,再综合评语,最后评定等级,使考核结果简洁明了,可感性强。
  另一方面树立正反典型,严格奖惩。树立先进典型,实行榜样激励。要始终注意培养、树立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采取多种形式,宣扬先进事迹和工作精神,用典型导向,先进引路,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标兵,激励大家的工作进取心和荣誉意识。对那些长期在基层工作,公正清廉、奋力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实现重用提拔,解决基层干部政治成长问题,使基层干部感到工作有奔头。有效利用反面典型,实行惩戒激励。在进行正面激励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抓反面典型,实行惩戒激励。即对只安于现状、不求上进、无所事事以及违法乱纪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惩戒。惩戒包括给予党纪、政纪、降职降薪处分和末位淘汰,下岗等措施。此外,对不适合做机关工作的人员,还可以进行合理地交流,作适当地调整,更好地发挥其特长。
  此外,还可以在每年的干部调整中,各单位拿出一定的领导岗位,在基层干部中实行竞争上岗。坚持备用结合,消除基层干部任用中的隐性台阶,及时选拔业绩突出的后备基层干部直接担任实质领导干部。
  例如企业对干部进行公开表扬和颁发证书,增强了干部的荣誉感,使干部产生了升职或加薪愿望,大大激发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如果企业没有下一步的举措,不久这种精神激励就会慢慢消失殆尽。因此,精神激励是需要物质激励来巩固加强的。一个好的领导者应懂得如何去激发干部的潜能,让干部能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并激励自己不断提升。这就需要领导者能立足干部需求,了解干部的实际困难,根据情况适当满足干部的需要,激发干部的归属感,达到激励的效果。
转载  

一、落实鼓励激励机制,支持干事创业。要着眼解决干部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获重用。一是注重精神激励。二是强化物质奖励。每年对目标责任考核中成绩突出、普遍公认的干部,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真正让吃苦的人吃得香、实干的人得实惠。三是树立正确导向。坚持20字好干部标准,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注重从一线选拔干部,让干事的干部有奔头、受重用。

二、用好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改革创新。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正确处理执行政策、严明纪律同调动和保护干部积极性的关系,保护好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一是敢于担当负责。各党委(党组)和纪检、组织等部门要从体制机制上破除干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思想顾虑,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有不怕冒风险、敢于担当的精气神,全力抓好脱贫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点工作。二是鼓励改革创新。要大力营造尊重首创、支持改革的浓厚氛围,对在改革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明奖重奖,对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的,既从精神层面给予人文关怀,又从制度层面为其撑腰壮胆。三是宽容失误失败。要科学甄别可以容错的11种情形,真正把工作失误与个人腐败、缺乏经验与明知故犯、出于公心与以权谋私区分开来。在守牢安全、稳定、廉政和生态保护等底线的基础上,对于一心为公、敢于担当的干部要允许试错,对于工作中出现瑕疵但可以弥补的给予宽容。
三、畅通能上能下渠道,激发干部活力。要强化平庸者下、失职者下、不适者下的鲜明导向,使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旺盛活力。一是明确“下”的标准。要聚焦解决干部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履职不力工作平庸、不适宜担任现职等突出问题,鲜明地亮出优与劣的标尺,明确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调整的23种情形,让干部“下”得明明白白、心服口服。二是畅通“下”的渠道。要客观全面地掌握干部现实表现,公平公正地评价每名干部,对不称职的坚决免、群众不认可不胜任的及时调,真正让为官不正者寸步难行、为官不为者如坐针毡、为官乱为者受到惩戒。三是帮好“下”的干部。对调整下来的干部,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对成绩突出者适时重新使用。四是延伸能上能下机制。由各镇(街道办)党委、政府负责,推动能上能下机制向村(社区)延伸,真正做到上下一起施治、全党一体从严,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在一线选拔的选育干部新机制,形成良好用人新导向,激发了全县干部施展才能、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一、搭建干部一线培养锻炼的平台 结合全县重点工作,设立招商引资、工业和民营经济、城市建设、乡村经济和社会稳定五大类重点工作岗位,选派机关干部到重点工作一线岗位上接受教育和锻炼。一是搭建招商引资岗位平台。鼓励支持干部走出去,到发展经济的最前沿,为民富民抓招商。乡镇和县直部门遴选干部,组成招商小组,在外设立招商机构,搜集信息,强力攻关,提高干部的经济意识和招商能力。二是搭建服务企业(项目)岗位平台。从乡镇、县直部门选派干部到企业(项目)去,每个规模以上重点企业靠上一名干部,帮助解决问题、扩大规模、技术改造;每个过千万元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靠上一名干部,帮助项目顺利落地、快速推进,提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三是搭建重点工程建设岗位平台。成立若干城建、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指挥部,抽调干部从事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干部攻坚克难的素质和指挥协调的能力。2008年,全县城建、交通、水利、绿化、环保确立了45项重点工程,每项重点工程都成立了指挥部,由一名县级领导任总指挥,全县有500多名干部奔波在城建工地上。四是建立发展乡村经济岗位平台。结合实施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一村一名大学生”和科技特派员工程,每年选派千名县乡机关干部到农村去,落实“百万项目进村”计划,发展杨树丰产林、规模养殖、果品精品园、板材产业,推进土地复垦、矿业管理,加强班子建设,维护农村稳定,提高干部为民富民意识和适应艰苦工作环境的能力。五是搭建平安建设岗位平台。建立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设立专门办公室,选配2-3名有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的同志为专职人员,在遭遇社会治安、信访、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性事件时,从中抽调干部,第一时间到位,控制局势,妥善处置,提高应变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一线干部的选派与管理 在一线培育干部,是干部接受在职培训的重要方式之一。坚持实行县直、乡镇机关干部“双岗制”,一个是现职岗位,一个是重点工作岗位,保证每名干部都享有一线在职培训的机会。在选派中突出“择优、转型、换位、对口、轮换”的原则;在管理中,突出一线管理的原则。一是择优。优先选派作风硬、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干部到重点工作一线岗位接受培养锻炼。二是转型。注重把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等非经济部门干部,选派到招商引资、工业和民营经济、城市建设等经济建设一线锻炼,让他们熟悉经济工作,实现全面发展;注重安排机关年轻干部、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帮扶,使他们在服务农民群众中,在艰苦工作环境中经风雨、见世面,尽快成熟、成长。三是换位。注重选派在审批、办证岗位上的管理部门干部到被管理的企业和基层单位锻炼体验,使他们感受创业的艰辛,理解基层的难处,更好地转变作风,真心地优化服务。四是对口。坚持因人制宜,注意根据干部的专业和特长,有针对性地选派到适宜的重点工作一线岗位,使他们“学”有所用,“长”能发挥,实现干部自身发展与事业发展相得益彰。五是轮换。乡镇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的干部全员全年在重点工作一线。县直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每年到一线锻炼的干部不低于在职干部总数的50%,并根据工作和干部成长的需要,定期进行轮换,轮换周期一般为1-2年,保证机关干部“全员融入基层、全员参与发展、全员一线锻炼”。六是实行“双重管理,以一线为主”。对选派到一线锻炼的干部,实行原单位和一线单位双重管理、以一线单位为主。各一线单位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对锻炼干部交任务、压担子、严要求,为他们学习锻炼、发挥作用提供条件。 三、改进一线干部的考察与选拔 一是实行跟踪考察。县委一线干部跟踪考核办公室建立一线干部培育档案,组建了以纪委、组织部、人事局干部为主体的督察考核员队伍,全程靠上,督事查人,现场跟踪考察干部在一线的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成效等现实表现,并进行写实,定期向组织部门汇报。对一线重点工作进度较慢的,由跟踪考核办公室向责任单位下发督办单,由组织部领导对第一责任人及一线干部进行谈话,使其明确改进措施,限定整改期限;对期满仍未达到项目建设目标要求的,予以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提请县委给予组织处理。同时,认真开展每月通报、季度排名、半年点评、全年总评等活动,及时将了解到的一线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干部表现,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布。二是实行一线干部“双评”制度。结合领导班子正常年终考察或调整考察,定期对一线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民主测评分为两个方面,所在单位民主测评和一线单位民主测评,民主测评按档次确定分数,实行量化评价。所在单位民主测评得分占40%,一线单位民主测评得分占60%。三是优先选拔使用。坚持把一线培养锻炼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条件,坚持优先从一线提拔使用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在一线锻炼的干部;完不成重点工作任务的部门单位、乡镇和一线单位,不得向县委推荐干部;对在一线岗位上表现平平、工作一般或出现较大失误的干部,不得提拔重用,属试用期干部的延缓使用,属后备干部的及时调整。 四、实施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创新了干部培养方式,干部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在基层一线工作,从事的既有经济项目、农村经济,又有拆迁还建、工程建设;既牵扯土地、规划,又牵扯金融、税收;既需要讲政策、做宣传,又需要走村入户做深入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可以说工作范围广、内容多,都是矛盾多、难度大、涉及面广的热点、难点工作,选派干部在学中干、干中学,磨炼了意志,学到了本领,增长了才干。二是创新了选人用人机制,形成了“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良好用人导向。县委把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工作作为一种新的选人用人导向,在一线中正确评价干部,在一线中及时调整干部,让能干、会干的人有奔头,让慵才、懒官没市场,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级干部想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创业热情。去年以来,县委对20名表现较差的一线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在今年初对部分乡镇和部门单位领导班子调整中,提拔或重用的36名领导干部全部是群众基础好、威信高,在一线重点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干部,在全县形成了能者进位、干事创业的良好用人导向。三是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在一线重点工作中跟踪考察班子和干部,特别是及时通报考察结果,严格落实奖惩措施,有效增强了各级班子和干部抓好各项重点工作的压力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全县各级班子和广大干部相互比精神、比干劲、比发展、比作为,形成了你追我赶、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的浓厚氛围。

干部培养选拔哪些措施比较有效
《决定》提出,要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四者是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进一步克服在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上存在的各种障碍,创新年轻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进...

如何建立"优进优出,科学流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一、民主推荐。民主推荐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基础环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都必须经过民主推荐。(一)民主推荐的两种情况:领导班子换届推荐、班子缺额推荐 (二)民主推荐...

简述我国的干部任用主要采取哪些方式
我国的干部任用主要采取的方式如下:1、考任,考任即通过公开考试的方法,以考试成绩优劣为依据,任用干部。2、选任,选任即通过选举来确定任用干部。3、委任,委任即由有任免权的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通过决定或命令直接委派干部的方式。委任主要适用于非正职领导干部或以执行既定决策为主的干部,其特点是...

中国共产党选拔干部的原则是
2、干部选拔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党会全面考察干部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等多个方面。选拔任用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强调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党还注重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机制的改革,以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干部在党和国家事业中发挥着重要...

如何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需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深化制度治党等。1、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要始终坚持组织路线从严,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这包括强化党的各级组织领导和选拔机制,提升党员干部的组织观念和工作能力,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使优秀干部脱颖而出。2、深化制度治党 ...

浅谈如何做好党外干部培养选拔配备工作
1、要建立多管齐下的选拔机制。在党外干部的选拔范围上,要坚持广开源头。在做好从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科、教、文、卫系统选拔党外干部的同时,要注重从民主党派领导成员及工作骨干、无党派代表人士、企业中选拔党外干部,还要积极探索从新的社会阶层中选拔优秀党外人士担任领导职务。要充分发挥统战部门广泛联系党外代表...

如何加强和改进我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同时,加大从乡镇、农村、社区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力度,畅通从优秀选调生、大学生“村官”、村干部中选拔领导干部渠道。五是加强指导,努力提高制度落实的质量。地区纪检委、地委组织部要加强对县(市)、地直各单位党委(党组)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贯彻执行党委(党组)议事规则情况的专项检查。主要检查学习宣传干部选拔...

如何让基层干部 下得去 留得住 干得好
同时,要立足岗位需求和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提升党员干部开拓创新、调查研究、攻坚破难、组织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创新激励机制来激发工作干劲,推动工作落实。要建立科学的群众评绩机制,将评判权和决定权交给群众。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机制,在政治上多加关心基层干部的成长进步,...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革新,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工作:1.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始终坚持组织路线从严,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这包括强化党的各级组织领导和选拔机制,提升党员干部的组织观念和工作能力,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使优秀干部脱颖而出。2. 深化...

单位选人用人工作报告
评人要准,注重从社会工作、生活细节看干部,从身边人的评价识准干部。 三是树立底线思维,防止干部带病提拔。 用错一个干部,绝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它会影响一个地方的用人导向和风气。因此,我认为在选干部上要有底线思维,要把握“六不用”:不用有劣迹的干部,不用群众口碑不好的干部,不用意见不统一有争议的干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