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请照为金华写的诗 李请照 如梦令描写的诗意是?

李请照 如梦令描写的诗意是?

如梦令 ·李清照(宋)
常记西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赏析一】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①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
【评解】
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
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
【集评】
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胡云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炼,又很形象化。
《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比较
2008-01-16 22:41
李清照,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代表作家。早年生活优裕,晚年遭际坎坷,故其词从创作风格上看明显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描写青少年时期生活,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喜爱或对爱情的追求和纯真;后期则主要描写个人遭遇,抒发故国之思,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其词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描绘细腻心情,语言风格明快自然,朴素清新流转如珠,充分体现词应“协6音律”、“别是一家”的创新主张。下面试赏析比较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词来理解其词的风格和特点。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两阕,一是广为传诵的“昨夜雨疏风骤”,一是情趣盎然的“常记溪亭日暮”。两词均为小令,结构和音律上都是单词,33字,7句,5仄韵,一叠韵。表现手法上都侧重勾勒线条,写意传神,往往通过一两个字,一两句话,达到概括表现主题的目的。另外,从表现内容上看,也都是反映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都从醉酒、花美等自然界的变化中刻画主人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和青春的朴素感情。此为两词的共同之外。但从用语、造词以及意境内的创造上去把握,我们也可以从这两首词中看出李清照创作的不同时期不同特色和诗人的语言表现技巧。
首先,用语、造句一“平”、一“奇。” “常记溪亭日暮”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讲述诗人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到处转,没想到闯到了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但由于作者剪辑嫁接得体。短短三十三字,便成就一幅极有情致的生活图景,从而首开“以寻常语绘精美图”之先河。“常记”两句起的仿佛平了些,然而却自然和谐,似乎是面对知己叙述一个日常的故事,实际上已将读者带到作者所特色的词境中去,为下句的层层转折作了铺垫,颇有《红楼梦》写王熙凤之笔法。接下来三个情态动词“误”、“争”、“惊”亦是寻常用语,但三个词连为一体、一气呵成,却正好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荷池荡舟惊鸟”的风俗画。“误”字,写出作者摇船时的醉酒憨态,“争”字,则刻伐出诗人着急慌乱的神情,“惊”字用得最是精彩,鸥鹭惊飞的场面,诗人由惊慌而至惊喜的神情,都跃然纸上。
“昨夜雨疏风骤”却写得一波三折,展示的是一幕具有情趣的生活小剧:夜晚风雨交加,作者醉酒沉睡,一觉醒来,恰为侍女进屋卷帘。作者拥帘问,侍女却随口回答:海棠依旧;看着窗外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的红花,作者颇觉不快,连声责问:你可知道,枝繁叶茂的时候那红花却已经凋落了。此词用词造句最大的特点在于奇。其一,词中没有人物对话,对话写的非常巧妙。作者睡醒之后即询问侍女,所问何事却一字未提,不满侍女的回答,却透露出作者惜花之情,含蓄深蕴,与晚唐杜牧所写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二是用语对比色彩强烈。如“雨疏”与“风骤”,“浓睡”与“残酒”,“试问”与“却道”,“绿肥”与“红瘦”。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心态的强烈对比,使读者对作者的惜春的心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三是结句“绿肥红瘦”。这一“肥”、一“瘦”用得惊险奇绝,且不说诗人采用拟人法来描写事物,把事物写得形象生动。单说一个“瘦”字,就写得很含蓄。“瘦“既写出花朵凋零的景象,又透露出诗人惜花之情,还点出了暮春时节。这一结句历来为词论家所称道,王士祯认为,这一结句:“人工天巧,可称绝唱。”(《花草蒙拾》),有学者因此称李清照为“绿肥红瘦居士”。
其次,意境创造一“隐”,一“现”。“常记溪亭日暮”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划来抒发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创造含蓄深沉。通篇见景不见人。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起句“溪亭日暮”,点明活动的时间、地点,亭子座落溪边,流水潺潺而过,时值黄昏,晚霞满天,水云之间,恍然如梦。而如此美景,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和欣赏,再美的景致也只是一种摆设,于是作者以“常记”二字入笔,就自然而然地以欣赏者的身份融进景中,这时候的意境便无限延伸,作者是独自一人从早到晚呢?还是同情人出外缱绻?令人遐思连篇,而“沉醉不知归路”又从“酒醉”发展到“心醉”,既透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又曲折反映出作者留恋忘返的情致。何以“不知归路”呢?原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本来是作者的“不知归路”,又演化成“舟入荷丛”的意境,读来特别耐人寻味。
“昨夜雨疏风骤”的意境创造则比较直白,作为一幕生活小剧,既有背景描写,又有形象刻划,既写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又写了人物的对话,意境创造因此显得比较浅显明了,不事雕琢,但意境之新,情节之奇,形象之生动丰富足见作者功力。“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写作者昨晚风雨交加时因触景伤情而醉酒,“浓睡”之后酒劲还是没退,整个意境画面,是直接以作者“伤春醉酒”的形象而出现,没有任何刻意地描摹,但却给人以无穷回味——作者何故醉酒?是思恋远方的情人吗?抑许还有……,这种想象空间一直可以延伸到后几句的对话,才能最终找到答案。通过语言描写来塑造意境更是此词的一大特色。如“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句,以白描手法写人物言语,通过“问非所答”的转承,既体现作者惜花伤春的敏感心理,又表现出侍女不够善解人意的情绪,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情趣。
第三,生活感受一“喜”一“愁”。两首词在组材用语上极为讲究曲折,《蓼园词造》曾对此下过评语:“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但两词曲折中反映的生活感受似有所不同,前者偏于乐观和闲情逸致,后者则有浓浓的伤感情绪。“常记溪亭日暮”先写沉醉,次写晚归,因人醉,天晚,才“误入藕花深处”。误入引起心乱争渡,又引出鸥鹭惊飞,全词围绕晚归遣词造句,选材上富有生活情趣,主题积极,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而“昨夜雨疏风骤”在选材上偏于凄冷场景,用词上感情色彩比较消极,如“浓”、“残”、“却”、“瘦”等,同样是体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但面对的背景却是“风雨交加的夜晚”,而非“流水潺潺的溪亭边”,故而伤感愁情甚浓。李清照是以写“愁”称著的女词人,而她的早期词作却写得新鲜活泼,极富乐观情趣,这可能与她的生活境遇有着密切的关系。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之家,少有文才,深受父母宠爱,生活优裕,早期词作正是她那时的欢乐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即原于此。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四十四岁南渡避难,四十六岁丈夫谢世,作者从此流离颠沛,生活无着,后期作品相当部分反映了她在国破夫亡之时的深愁悲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否属其后期作品尚无定论,但两词的艺术成就却是不容置疑的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两阕,一是广为传诵的“昨夜雨疏风骤”,一是情趣盎然的“常记溪亭日暮”。两词均为小令,结构和音律上都是单词,33字,7句,5仄韵,一叠韵。表现手法上都侧重勾勒线条,写意传神,往往通过一两个字,一两句话,达到概括表现主题的目的。另外,从表现内容上看,也都是反映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都从醉酒、花美等自然界的变化中刻画主人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和青春的朴素感情。此为两词的共同之外。但从用语、造词以及意境内的创造上去把握,我们也可以从这两首词中看出李清照创作的不同时期不同特色和诗人的语言表现技巧。
首先,用语、造句一“平”、一“奇。” “常记溪亭日暮”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讲述诗人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到处转,没想到闯到了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但由于作者剪辑嫁接得体。短短三十三字,便成就一幅极有情致的生活图景,从而首开“以寻常语绘精美图”之先河。“常记”两句起的仿佛平了些,然而却自然和谐,似乎是面对知己叙述一个日常的故事,实际上已将读者带到作者所特色的词境中去,为下句的层层转折作了铺垫,颇有《红楼梦》写王熙凤之笔法。接下来三个情态动词“误”、“争”、“惊”亦是寻常用语,但三个词连为一体、一气呵成,却正好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荷池荡舟惊鸟”的风俗画。“误”字,写出作者摇船时的醉酒憨态,“争”字,则刻伐出诗人着急慌乱的神情,“惊”字用得最是精彩,鸥鹭惊飞的场面,诗人由惊慌而至惊喜的神情,都跃然纸上。
“昨夜雨疏风骤”却写得一波三折,展示的是一幕具有情趣的生活小剧:夜晚风雨交加,作者醉酒沉睡,一觉醒来,恰为侍女进屋卷帘。作者拥帘问,侍女却随口回答:海棠依旧;看着窗外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的红花,作者颇觉不快,连声责问:你可知道,枝繁叶茂的时候那红花却已经凋落了。此词用词造句最大的特点在于奇。其一,词中没有人物对话,对话写的非常巧妙。作者睡醒之后即询问侍女,所问何事却一字未提,不满侍女的回答,却透露出作者惜花之情,含蓄深蕴,与晚唐杜牧所写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二是用语对比色彩强烈。如“雨疏”与“风骤”,“浓睡”与“残酒”,“试问”与“却道”,“绿肥”与“红瘦”。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心态的强烈对比,使读者对作者的惜春的心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三是结句“绿肥红瘦”。这一“肥”、一“瘦”用得惊险奇绝,且不说诗人采用拟人法来描写事物,把事物写得形象生动。单说一个“瘦”字,就写得很含蓄。“瘦“既写出花朵凋零的景象,又透露出诗人惜花之情,还点出了暮春时节。这一结句历来为词论家所称道,王士祯认为,这一结句:“人工天巧,可称绝唱。”(《花草蒙拾》),有学者因此称李清照为“绿肥红瘦居士”。
其次,意境创造一“隐”,一“现”。“常记溪亭日暮”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划来抒发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创造含蓄深沉。通篇见景不见人。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起句“溪亭日暮”,点明活动的时间、地点,亭子座落溪边,流水潺潺而过,时值黄昏,晚霞满天,水云之间,恍然如梦。而如此美景,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和欣赏,再美的景致也只是一种摆设,于是作者以“常记”二字入笔,就自然而然地以欣赏者的身份融进景中,这时候的意境便无限延伸,作者是独自一人从早到晚呢?还是同情人出外缱绻?令人遐思连篇,而“沉醉不知归路”又从“酒醉”发展到“心醉”,既透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又曲折反映出作者留恋忘返的情致。何以“不知归路”呢?原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本来是作者的“不知归路”,又演化成“舟入荷丛”的意境,读来特别耐人寻味。
“昨夜雨疏风骤”的意境创造则比较直白,作为一幕生活小剧,既有背景描写,又有形象刻划,既写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又写了人物的对话,意境创造因此显得比较浅显明了,不事雕琢,但意境之新,情节之奇,形象之生动丰富足见作者功力。“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写作者昨晚风雨交加时因触景伤情而醉酒,“浓睡”之后酒劲还是没退,整个意境画面,是直接以作者“伤春醉酒”的形象而出现,没有任何刻意地描摹,但却给人以无穷回味——作者何故醉酒?是思恋远方的情人吗?抑许还有……,这种想象空间一直可以延伸到后几句的对话,才能最终找到答案。通过语言描写来塑造意境更是此词的一大特色。如“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句,以白描手法写人物言语,通过“问非所答”的转承,既体现作者惜花伤春的敏感心理,又表现出侍女不够善解人意的情绪,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情趣。
第三,生活感受一“喜”一“愁”。两首词在组材用语上极为讲究曲折,《蓼园词造》曾对此下过评语:“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但两词曲折中反映的生活感受似有所不同,前者偏于乐观和闲情逸致,后者则有浓浓的伤感情绪。“常记溪亭日暮”先写沉醉,次写晚归,因人醉,天晚,才“误入藕花深处”。误入引起心乱争渡,又引出鸥鹭惊飞,全词围绕晚归遣词造句,选材上富有生活情趣,主题积极,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而“昨夜雨疏风骤”在选材上偏于凄冷场景,用词上感情色彩比较消极,如“浓”、“残”、“却”、“瘦”等,同样是体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但面对的背景却是“风雨交加的夜晚”,而非“流水潺潺的溪亭边”,故而伤感愁情甚浓。李清照是以写“愁”称著的女词人,而她的早期词作却写得新鲜活泼,极富乐观情趣,这可能与她的生活境遇有着密切的关系。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之家,少有文才,深受父母宠爱,生活优裕,早期词作正是她那时的欢乐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即原于此。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四十四岁南渡避难,四十六岁丈夫谢世,作者从此流离颠沛,生活无着,后期作品相当部分反映了她在国破夫亡之时的深愁悲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否属其后期作品尚无定论,但两词的艺术成就却是不容置疑的

  春天的古诗词

  1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4 《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畔独步寻花》(选一)——杜甫(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6 《春夜喜雨》——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
  7 《渔歌子》——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8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9 《竹枝词》(选一)——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10 《乌衣巷》——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 萋萋满别情 。
  12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13 《绝 句 》——僧志南(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4 《题都城南庄》——崔护(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15 《清明》——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6 《江南春》——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7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8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9 《春日》——朱熹(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0 《游园不值》——叶绍翁(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21 《村居》——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归。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2 《春晓》————孟浩然 (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3 《晴景》—— 王驾(唐)
  雨前初现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疑是春色在邻家。
  24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5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6 春望——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7 约客 ——赵师秀(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8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9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0 月夜 —— 刘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1《春游湖》——徐俯 (宋)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

  李清照《打马赋》
  岁令云徂,卢或可呼。千金一掷,百万十都。樽俎具陈,已行揖让之礼;主宾既醉,不有博奕者乎!打马爰兴,摴蒲遂废。实博奕之上流,乃闺房之雅戏。齐驱骥騄,疑穆王万里之行;间列玄黄,类杨氏五家之队。珊珊响,方惊玉蹬之敲;落落星罗, 忽见连钱之碎。若乃吴江枫冷,胡山叶飞;玉门关闭,沙苑草肥。临波不渡,似惜障泥。或出入用奇,有类昆阳之战;或优游仗义,正如涿鹿之师。或闻望久高,脱复庾郎之失;或声名素昧,便同痴叔之奇。亦有缓缓而归,昂昂而出。鸟道惊驰,蚁封安步。崎岖峻坂,未遇王良;跼促盐车,难逢造父。且夫丘陵云远,白云在天,心存恋豆,志在著鞭。止蹄黄叶,何异金钱?用五十六采之间,行九十一路之内。明以赏罚,核其殿最。运指麾尽方寸之中,决胜负于几微之外。且好胜者人之常情,小艺者士之末技。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将图实效,故临难而不回;欲报厚恩,故知机而先退。或衔枚缓进,已逾关塞之艰;或贾勇争先,莫悟阱堑之坠。皆由不知止足,自贻尤悔!况为之不已,事实见于正经;用之以诚,义必合于天德。故绕床大叫五木皆卢;沥酒一呼,六子尽赤。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今日岂无元子,明时不乏安石。又何必陶长沙博局之投,正当师袁彦道布帽之掷也。辞曰: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杂騄駬。时危安得真致此?(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题八咏楼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题八咏楼》
  【内容】: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在《锦绣金华》有她和八咏楼的详细介绍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我也只知道这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武陵春·春晚》创作背景》古诗原文及翻译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做于...

求一句古诗的含义
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

金华籍的诗人的诗句有那些 很急 谢谢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饮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还有宋代李清照的《题八咏楼》,李清照虽不是金华籍诗人,但躲避战乱时流寓金华,《题八咏楼》这首诗...

婺江,那条李清照的双溪
李清照在绍兴四年(即1134)的一个暮春时节,避难来到了金华。她投奔当时在婺州任太守的赵明诚之妹婿李擢,卜居在金华一个叫酒坊巷的陈氏宅第里,那寓所就紧挨八咏楼而居。 一日,因久闻八咏楼声名,便在百无聊赖中独上八咏楼,本想试着去消愁解恨,因为她知道,此楼为南齐沈约所修,如若不能,那也算是对这位创建“四...

李清照诗词风格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是她寓居金华的一首写景诗,写景大气开阔,气吞山河,悲江山难守,留予后人去忧愁。这种江山之愁,世事之忧,并非粉饰,而是李清照本人的性格底色。所以从诗作方面来讲,李清照的男性气质表露无遗,但为何词作却“凄凄惨惨...

一道语文题
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

古诗的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词人听说双溪景色还不错,游赏心切,打算去双溪泛舟,欣赏美景。 解析:李清照《武陵春》是她寄居浙江金华时所写。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词的上阕侧重从外在的行为形象具体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下阕一转,另辟蹊径,写到:闻说双溪春尚好,...

据说李清照曾经在金华住过,请问具体地址在哪里?
金华江北,古子城里八咏楼,里面有她的塑像还。你坐26 k8等在中医分院下车就能看到古子城,有个牌坊的。沿那条仿古代风的路往里走就能到

李清照与金华的邂逅
李清照和金华的缘分还有另一首诗作《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从这首写于金华八咏楼的七绝,可以看出易安的作品并不仅仅限于婉约,也可以写出“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关于金华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金华的诗句 1. 描写金华的诗句 《题八咏楼》 宋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与双溪楼、极目亭同为婺州临观胜地。 宝婺观望金华山 (明·陈逢春) 中天楼阁倚金汤,北望芙蓉瑶草长. ...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