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长城是怎样产生的? 历史上的燕长城是?

历史上的燕长城是?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位于七国属地的东北部,东近大海,南接齐、赵,西有崛起的秦国,北面则与胡人地域接壤。燕国虽然版图很大但来自于北方胡人的骚扰和秦国的威胁,时常成为燕国的心疾。为了加强防御,燕国效仿楚齐等国:“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据《史记?匈奴列传》。 燕长城可分为东北长城和易水长城。
燕东北长城即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提到的位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一线的长城。其位置在现在的张家口东北,经内蒙古多伦后进入河北围场,过辽宁朝阳至达辽阳,长度约2400余千米(见图33)。
燕易水长城(也称南界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秦、赵的入侵而修建的。据《水经注》记述的燕易水长城的位置:“易水又东,屈关门城西南,即燕之长城门也。……又东,历燕之长城。”《史记?张仪列传》载:“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大王之有也。”这段话是主张连横的著名人物张仪说与燕昭王的。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易水长城的修建应该在燕东北长城修建之前。至于易水长城的位置,据史料记载应在今河北省易县、定兴、徐水、安新、文安、任丘、文安一线,长度约250余千米(见图34)。

战国末期,正当秦始皇积极进行统一战争,中原地区战争方酣之时,原来被赵将李牧歼灭10万余骑、远遁漠北不敢侵扰赵边的匈奴,乘秦、赵无暇顾及之机,向南扩展。至秦始皇消灭六国之际,匈奴已南逾阴山,越过黄河,占领了河南地(内蒙古河套地区)及其以东的九原、云中诸郡部分地区,并不断抢掠陇西、北地、上郡各地,不仅劫掠人畜财物、破坏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也严重地威胁着秦都咸阳及整个关中地区的安全。
秦始皇在灭六国后的第一年(前220),即亲自到西北边陲地区进行视察。由咸阳出发,先至陇西郡(甘肃临洮),然后沿秦昭王长城走向,巡视了北地郡(甘肃庆阳西南)及鸡头山(宁夏隆德东)地区。回咸阳后立即派内史蒙恬率一部兵力进屯上郡(陕西榆林南),负责西北边防,并进行北击匈奴、收复失地的战备工作。
秦始皇在二十八年、二十九年(前219、前218年)连续出巡内地,视察了原韩、魏、齐、楚及赵国地区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如下令”坏诸侯之城”,即毁掉妨碍统一的、原各国所筑内地长城军事据点,以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防止人民用以反抗秦王朝。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再次巡视北部边疆,先至碣石(辽宁绥中东南),尔后沿原燕长城和赵长城走向,经右北平(天津蓟县)、渔阳(北京密云西南)、上谷(河北怀来东南)、代(河北蔚县东北)及雁门(山西右玉东南)各郡到达上郡。在向蒙恬了解了当面敌情及战备状况后,认为中原局势已经稳定,平定百越的战争也已接近尾声,于是决定将战略主要方向转向威胁最大的匈奴,下令蒙恬率军30万进击匈奴。他的作战指导是首先收复河南地,尔后再北渡黄河,收复高阙、阴山,将匈奴驱逐至阴山以北地区。
当年冬收复了河南地,次年春主力由九原(内蒙古包头西)北渡黄河,迅速攻占了高阙、阳山(狼山)及阴山地区。另一部秦军西渡黄河,也攻占了贺兰山,匈奴北逃漠北。秦始皇在阴山地区设置了34县,重建九原郡,又迁内地居民3万到北河、榆中(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一带)屯垦。为巩固北部边陲防务,防止匈奴再度入边袭扰,根据匈奴骑兵机动性强、来去迅速的特点,沿袭战国时秦、赵、燕的国防战略方针,修建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浩大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

燕国位于中原地区的东北部,系战国七雄之一。幅员广阔,南接齐、赵,北与东胡等游牧民族毗邻。为防御邻国的进攻,燕在南北边境地带各筑有长城一道。周赧王元年(前314),中山国和齐国同时攻燕,燕都蓟(北京)城为齐军攻破。燕昭王在武阳(河北易县东南)营建新的都城——下都。大约与此同时,又在下都之南修建长城,以保卫下都,防御赵和中山及齐军的进攻。据《水经注》等文献的记载,燕南部长城大致西起今易县西,向东南经定兴、徐水、安新、雄县,过大清河(当时为黄河)后,再经文安至子牙河。

✿燕长城的形成发展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据《史记•匈奴列传》的记载,大约在秦昭王五十三年(前254)左右,燕将秦开,率军”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内蒙古正蓝旗南、闪电河东)至襄平(辽宁辽阳东附近),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根据文献及实地勘察,燕北部长城,西起今河北张家口市西,向东北经张北之北,进入内蒙古境内,在正蓝旗西南处转向东,经河北围场,内蒙古赤峰、敖汉旗,辽宁阜新、开原,再转向南,至辽阳以东地区。

燕北部长城多在山区,所以有近半左右的城墙是石块砌筑而成。石墙宽2~4米,因日久多已倒塌,现存残高仅1米左右。估计原来高度当在4米左右,顶宽约1米。墙体均以大块毛石砌筑。一般是内外两侧用较规整的大石块,中间填以乱石或沙砾等。有的地方,城墙有明显的接痕墙缝,说明当时是按地段分工作业的。在地势平坦及缺石地区,则为夯土筑成,一般墙宽5~6米。

和赵北部长城一样,沿长城及其南侧,建有许多烽台和障城。大小也和赵长城相似。如赤峰市北美丽河西平顶梁烽台,为方形土台,长宽各50米;美丽河东老哈河西岸障城,城墙为夯土筑成,东西宽400米,南北长300米;墙宽约10米,残高尚存约4米。再如吉林奈曼旗的一座障城,夯土墙东西宽300米,南北长260米,墙宽达15米,残高约3米,顶宽4米;城内西北隅高地上,还建有一座边长各为120米的小方形土城。



万里长城的资料(所有)仲有它的传说或故事
2011-04-17 16:43:43 补充: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 2011-04-17 16:43:51 补充: 燕长城北起黄楼院北山梁。向北连接明八达岭长城、向南经泥洼、...

长城的资料
长城什么时候建的,为什么修建长城,看看视频的详细介绍

长城是怎样建成的?
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土面积大小有别,故各国的长城也互有短长。据文献记载和遗迹显示∶楚长城西起湖北竹山,跨汉水,越邓县、内乡岳山至沁阳,总长近500干米;齐长城起于今山东平阴,经泰安、莱芜、章丘、淄川、临胸、安丘、诸城,至胶南人海,总长达500干米;魏长城起自华山,沿黄河北行,长300干米;燕长城有...

长城的资料
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长城的地形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

关于长城的资料
这些长城,在战争中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北方游牧民族行动迅速的骑兵,行踪莫测,诸国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无法阻止他们袭击和掳掠。只有修筑长城,加上驻军防守,才有可能阻止他们的南掠。只有在北方修筑长城,才能抽调主要兵力,用于列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和保卫战争,才能完成统一大业。二、秦、赵、燕长城的价值 战国时期的...

长城有多长?
长城的考古历程是怎样的?...展开我不可能找不到1W关注成为第4位粉丝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 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 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

长城的历史多长?
汉初,匈奴乘中原战乱,越过秦蒙恬所筑长城,复与汉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明代贡献最多。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边”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

秦汉修筑长城产生的影响
国学大师-李-冠-论讲解秦汉修筑长城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战国秦、赵、燕长城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首先,它表明,只有修筑长城,加上一定数量的驻军,才能防止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闪电式的袭击。没有长城,即使有大量的步兵和骑兵,仍然是防御不了的。战国时代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因为长城是有效的军事防御...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朝代修过长城?
而置云中、雁门、代郡。”赵北长城,西起高阙(今内蒙古临河),沿阴山山脉,东至代郡(今河北省张北南)。齐长城。齐长城建于公元前五世纪,在今山东境内,东西走向,西起平阴,经泰山北麓,东至密州琅琊台入海,全长500余公里。齐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建筑最早的长城,在中国长城史上地位十分重要。燕长城。

关于长城
直到汉武帝把匈奴赶到漠北以后,修复蒙恬所筑秦长城和修建外长城,这条战国秦、赵、燕长城才被放弃,它的军事防御作用也才随之终结。 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 战国秦、赵、燕长城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首先,它表明,只有修筑长城,加上一定数量的驻军,才能防止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闪电式的袭击。没有长城,...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