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帝,为何有19座帝陵,除了明十三陵还有哪里? 明朝有16位皇帝,为何明代皇陵却叫十三陵?

明朝有16位皇帝,为何明代皇陵却叫十三陵?

为什么?

如果说前两位皇帝陵墓未在十三陵中还算说得过去,那么明代宗朱祁钰之墓又为何不在其中?毕竟他是在迁都之后登基的皇帝。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当初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完全是因为“土木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能做临时的“替补君王”。



而明英宗被瓦剌释放后,明代宗却反咬一口,将明英宗软禁,并在名义上被称作“太上皇”,明英宗当然不可能甘心这样的结局,经过一番密谋,他又发起了夺门之变,成功复辟,此时换做明代宗被贬为亲王并软禁起来了。经历此番周折,即使明代宗曾经是一朝皇帝,明英宗自然是不会承认的,所以明代宗死后只能以亲王礼下葬,更别说葬入十三陵了。

除了上述的明太祖朱元璋之墓不在明十三陵,他的孙子朱允炆之墓也未在其中。原因还是源自那场“靖难之役”,正所谓“成王败寇”,当年朱允炆的叔叔朱棣在那场战役中取得成功,随之而来的是朱允炆的失败下场,自此他的下落也就成了谜。对此人们众说纷纭,有说他在熊熊烈火中被活活烧死的、有说他逃出南京削发为僧的,但这些说法至今也未得到验证。因此,建文帝算是“活不见人死不了尸”,明十三陵中也未留下他的一席之地。


你方唱罢,我登场。自英宗后,再也没发生“临危受命”的事儿。明朝皇陵最终为十三陵,名为“明十三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中国古代习用土葬,以秦始皇陵为代表。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不过,一个问题来了,对于明朝来说,一共有16位皇帝,却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位皇帝的陵墓在哪里呢?


首先,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明朝皇帝始于朱元璋,结束于崇祯皇帝朱由检,这十六位皇帝并不包括后来的南明皇帝等。而就“明十三陵”来说,坐落于今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就明十三陵的历史来说,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


对于明十三陵来说,除了长陵、思陵外,余下十一座陵墓依次为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由此,对于明朝的十六位皇帝来说,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钰这三位皇帝没有葬在“明十三陵”。对于这三位皇帝,之所以没有葬在“明十三陵”,原因各不相同。


具体来说,对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病逝,被安葬于南京东郊紫金山的明孝陵。对于朱元璋来说,定都于南京,而且南京也是朱元璋征战中的福地,所以自然要葬在南京。在朱元璋之后,建文帝朱允炆也是定都南京。不过,朱允炆最终葬在何地,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在历史上,针对朱允炆的结局,有说法在燕王朱棣攻入南京之前,朱允炆在皇宫中就被烧死了,不过这一说法缺乏有力地证据。而另一种说法是朱允炆逃到了海外,甚至郑和下西洋都和寻找朱允炆存在一定的关系。


最后,对于明代宗朱祁钰,虽然是以北京作为都城的皇帝,但是,这位皇帝却没有葬在明十三陵中。在历史上,因为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获,于谦等人拥立朱祁钰为帝。不过,在明英宗朱祁镇重新掌权之后,明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并将其软禁在西苑。于是,本来可以入主十三陵的景泰皇帝朱祁钰,就被其兄长朱祁镇给搬到了北京西郊玉泉山金山口,以王爷规格下葬。

明朝作为古代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一共拥有276年历史。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朱由检,一共历经16帝。其中有13位,死后被葬在明十三陵,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钰不在其中。

或许有人会说,这我都知道啊,有些人甚至还去过明十三陵。但实际上,明朝一共有19座帝陵。这就有些奇怪了,明明只有16个皇帝,为何会有19座帝陵呢?除了明十三陵还有哪里?葬的又是哪些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明朝的19座帝陵。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合葬陵。洪武十四年,明孝陵开始动工。第二年,马皇后去世,同年入葬该陵。之所以叫“孝陵”,是取“以孝治天下”之意,也有说法称,是因为马皇后的谥号为“孝慈高皇后”。

明孝陵一直到永乐三年才全部建成,历时25年,是明清皇陵之首,因此有着“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朱元璋执政时期,明朝的首都在南京,这也是他没有入葬明十三陵的原因,因为明十三陵是后来才在北京修建的。

明孝陵,清朝康熙皇帝下江南拜谒孝陵时,亲题“治隆唐宋”碑于碑亭

这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明朝帝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麓,因为朱棣登基后,决定迁都北京,所以自然要在北京修建帝陵。当朱棣的原配徐皇后去世后,他随即下令立马动工,所以第一个入葬明十三陵的,就是徐皇后。

而起初这里并不叫“十三陵”,毕竟皇帝不能未卜先知,预料到这里会埋葬十三位皇帝。而最后被葬在的这里的十三位皇帝,分别是:

明成祖朱棣(长陵)、明仁宗朱高炽(献陵)、明宣宗朱瞻基(景陵)、明英宗朱祁镇(裕陵)、明宪宗朱见深(茂陵)、明孝宗朱祐樘(泰陵)、明武宗朱厚照(康陵)、明世宗朱厚熜(永陵)、明穆宗朱载坖(昭陵)、明神宗朱翊钧(定陵)、明光宗朱常洛(庆陵)、明熹宗朱由校(德陵)、明思宗朱由检(思陵)。

景泰陵埋葬的,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朱祁钰。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听信宦官王振怂恿,御驾亲征瓦剌,结果被俘虏。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群臣拥立任监国的郕王朱祁钰登基,是为明代宗,改元景泰,因此也称景泰帝。

后来明英宗复位,朱祁钰病逝,前者将其帝号去掉,降为郕王。为了泄愤,又把朱祁钰的寿陵捣毁,将其以王礼葬在金山口。明宪宗即位后,恢复了景泰帝号,于是将原来的墓扩修为皇陵。明世宗即位后,又将这里整改,把绿瓦改为黄瓦,让这里真正符合帝陵规制。

也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朱祁钰没有葬在明十三陵。还有一位没在明十三陵的皇帝,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因为他在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所以没有属于他的帝陵。

朱元璋称帝之后,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洪泽湖西岸,建造了明祖陵。顾名思义,这里埋葬的是老朱家的祖宗,就是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高祖朱百六。其中后两者只是衣冠冢,由于朱元璋分别追尊他们为裕皇帝、恒皇帝、玄皇帝,因此这也是皇陵。

至于明皇陵,则是朱元璋为父母、兄嫂修建的,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南。这里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帝王之陵,但其制度与明孝陵、明十三陵是一样的。

明东陵埋葬的,是朱元璋最喜爱的儿子朱标。朱元璋称帝之后,就立朱标为皇太子,用尽心血培养他。可惜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追谥儿子为“懿文太子”。朱允炆即位后,便追尊父亲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明东陵也由太子陵,升级为皇陵。

由于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子嗣,所以他驾崩后,皇位由堂弟朱厚熜继承,就是明世宗。群臣认为朱厚熜是小宗入继大宗,理应该与堂兄朱厚照一样,尊明孝宗为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但朱厚熜坚持要尊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皇考,因此君臣产生了“大礼议”之争。

嘉靖二年,明世宗下令,将生父原本的兴献王墓由黑瓦改为黄琉璃瓦。嘉靖三年,明世宗加尊生父为“献皇帝”,将兴献王墓正式更名为“显陵”。嘉靖十七年,他又为生父追尊庙号“睿宗”。嘉靖二十七年,正式恭迎献皇帝神主入太庙。

所以为何会出现19座帝陵,是因为有明孝陵、明十三陵、景泰陵,分别埋葬了15位官方认可的明朝皇帝。另外的明祖陵、明皇陵、明东陵、明显陵,都是明朝皇帝追尊自己的父亲(以及祖先),导致陵墓规格升级为皇陵,这便出现了19座帝陵的现象。



明朝16位皇帝,为什么只有13个墓地
这些明代帝王的陵墓除面积大小、建筑繁简不同外,其建筑布局、规制基本相同。平面形制为长方形,后面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宝城。建筑从石桥起,依次分列陵门、碑亭、棱恩门、棱恩殿、明楼、宝城等。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坟在南京以外,还有建文帝朱允文是被成祖皇帝夺了皇位逃出去的,不知道所踪以外,还...

明朝一共16位皇帝,为什么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谁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了解明史的人都知道,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那么另外三位皇帝的陵墓为什么不在十三陵里面?这三位皇帝的陵墓又在哪里呢?第一个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自秦汉时期开始,即产生有成型的丧葬制度,皇帝不管年龄大小,登基一年后,就要开始修建陵墓,...

明朝一共16位皇帝,为什么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谁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我们知道,明朝一共有十六个皇帝,而我们知道明朝的皇陵叫明十三陵,这个还成为了一个知名的景点,按道理说,十六个皇帝,一个一个陵,那应该是十六陵呢,怎么会是十六陵呢?会不会是有人合葬了呢?这个当然是不可能,合葬的是只有皇帝与皇后,不可能是皇帝与皇帝一起的,毕竟在人世的时候,只有一...

明朝16个皇帝,怎么北京只有十三陵呢?
朱棣夺了侄儿的江山后,把都城从南京搬到了北京,自然他父亲朱元璋的陵墓留在了南京,而侄儿朱允炆不知去向也就没陵墓。16个明朝皇帝去掉2个,那北京的应有14个,剩下的1个去哪儿?这1个是代宗朱祈钰,他哥哥英宗皇帝朱祈镇由于率兵跟瓦刺人打仗被俘,国内大臣和孙皇后拥举朱祈钰当皇帝,后来朱祈镇...

明朝明明16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却叫做明十三陵?
在北京昌平区的天寿山麓近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坐落着中国乃至全球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十三陵。自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末代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殉国,整个大明王朝共享国276年,历16帝。 目前位于十三陵内的皇帝陵寝依次为:成...

明朝有16位皇帝,明十三陵却只埋葬了13位皇帝,其他三位去哪了呢?_百度...
第二:建文帝朱允炆 作为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朱元璋在朱标太子去世后便将朱允炆当做了皇位的不二人选。更是为了能够让他安稳上位,将蓝玉、傅友德等人尽皆诛杀。但是笃信儒学的他,却听信齐泰、黄子澄的建议,进行削藩。其中又有操之过急之举,最终也被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打败。而南京城破之后,关于...

为什么明朝16帝,北京只有13陵?
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每头鹿颈间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为了保卫孝陵,内设神宫监,外设孝陵卫,有五千到一万多军士日夜守卫。清康熙、乾隆帝南巡时,都曾亲往谒陵,还特设守陵监二员,四十陵户。二、明朝第二世皇帝,即建文帝朱允炆没有进入“十三陵”。建文帝朱允炆做皇帝不久,其...

明朝共有16位皇帝,为什么叫明十三陵?
夺”了,搬走了,“你以后都不是皇帝了,不准葬在十三陵!”(景泰陵)于是,本来可以入主十三陵的景泰皇帝朱祁钰就被哥哥朱祁镇给搬到了北京西郊玉泉山金山口,以王爷规格下葬。所以,明朝虽有16位皇帝,但朱元璋、朱允伞⒅炱铑诙济挥斜辉嵩谑昀铩 ...

明朝有16个皇帝为什么北京只有十三陵?
明朝有16个皇帝。为什么北京只有十三陵?北京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墓,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区燕山脚下的天寿山。从永乐七年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四灵下葬,230多年间共修建了13座帝陵和7座嫔妃墓。葬了十三个皇帝,二十三个皇后,两个王子,三十多个妃子。然后,明朝经历了十六个皇帝。为什么只有“十三陵”?...

明朝明明16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却叫做明十三陵?
明朝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墓群。明朝的皇帝一共有十六位,但是为何叫十三陵?因为有三位皇帝未能葬入其中,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听我来给您细说。明十三陵的位置在北京西北郊的天寿山脚下,占地面积多达四十多平方公里,这里边埋葬着从明成祖到明思宗的遗骸。如果您去过那边,您一定会由衷地感叹它的壮观...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