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孝陵陵墓是哪一年建造的? 南京明孝陵涉及到哪些历史内容?

南京明孝陵涉及到哪些历史内容?

南京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明孝陵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特别是明孝陵的“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反映的是礼制,但突出的是皇权和政治。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设规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背依钟山环境优美而著名于世。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在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成员。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墓,因马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2003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南京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明孝陵从洪武14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3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先后用工10万,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圣德碑,神道保留了六种石兽,狮、獬豸、骆驼、麒麟、马和象,每种两对每种两跪两立六种24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神道上石兽 体量巨大

石翁仲武将、文臣各2对,共8尊 3米多高。

明孝陵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陵宫布局设计和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建筑形式,开创了中国明清帝王陵寝建设规制的先河,此后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此被誉为中国帝陵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明孝陵的神道蜿蜒曲折,整体布局呈现出了“北斗七星”的形状,这种不拘一格的神道布局,在中国帝王陵寝中具有唯一性。



明孝陵从洪武14年(1381年) 正式动工,至永乐3年(1405年) 建成,历时25年。先后用工10万,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圣德碑,神道保留了六种石兽,狮、獬豸、骆驼、麒麟、马和象,每种两对每种两跪两立六种24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墓,因马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2003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南京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孝陵建筑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年建有红墙围绕,周长2.25公里。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
沿神道依次有: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桥、石像路、石望柱、武将、文臣、棂星门。过棂星门折向东北,便进入陵园的主体部分。这条正对独龙阜的南北轴线上依次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陵寝建筑都是按中轴线配制,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第一部分是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自下马坊至孝陵正门(文武方门),包括下马坊、神烈山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及碑亭(俗称四方城)、神道石刻和御河桥。  简介图片下马坊下马坊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面阔4.94米、高7.85米,坊额上刻“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字,告示进入明孝陵的官员必须下马步行,以示对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尊敬。 神烈山碑神烈山碑位于下马坊东边36米处,是明嘉靖十年(1531年)立,正面阴文双钩浅刻“神烈山”3字,原有碑亭,现已不存在,仅存四角石柱础。神烈山碑是明嘉靖十年改钟山为神烈山时而立。再向东17米处有一块卧碑,为“禁约碑”,是明崇桢十四年(1641年)立,碑文刻禁止损坏孝陵及谒陵的有关9条禁约。 大金门大金门位于下马坊西北750余米处,是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门。大金门原为黄色琉璃瓦重檐式建筑,现存砖石砌筑的墙壁,下部为石造须弥座,面阔26.66米,进深8.09米,墙壁辟有3个券门洞,中门较高为5.05米,左右两门高4.25米。 神功圣德碑及碑亭神功圣德碑及碑亭,在大金门正北70米处,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为朱元璋撰述的歌功颂德碑及碑亭。神功圣德碑亭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筑平面为正方形,故俗称“四方城”,内置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楼顶已毁。原碑亭为砖石砌筑,平面呈正方形,亭子的结构顶部已荡然无存,现仅存四壁,每壁各有一个宽5米的拱形门洞,外观如一个城堡,故俗称“四方城”。 神道石刻四方城向西北行约100米过御河便进入神道。明孝陵神道的最大特点在于建筑与地形地势的完美结合。其不同于历代帝陵神道成直线形,而是完全依地形山势建造为蜿蜒曲折的布局。而且在每一段落的节点处安放石像生来控制空间,形成一派肃穆气氛。石像生下铺垫有完整的六朝砖,使其600年来没有下沉。神道由东向西北延伸,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然保留了恢弘的气派,且地下墓宫都保存的比较完整。
明孝陵最让人惊艳的是它的布局,建于山势跌宕之处,依山傍水。地宫、享殿、神道分布均匀,整个明孝陵的布局以北斗七星天象为参照:神道为斗柄,陵寝为斗身;下马坊、大金门、神道望柱、棂星门、金水桥、享殿、宝城等七个主要建筑组成北斗七星,整个布局都十分的巧妙。
明孝陵非常的大,整个建筑群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自下马坊一直到文武方门,包括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神烈山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及亭、神道石刻、棂星门和御河桥;第二部分为明孝陵主体建筑,自正门至崇丘。其他部分则是一些石像武生和字碑。
据说当时明皇室从如今的中山门到孝陵西北修筑了45里长的皇城,护陵军队有5000余人。整个神道分为两段,一段为石像路一段为翁仲路,石像两两相对,神态肃穆,文武双将尽显威严。
穿过神道就是棂星门和御河桥,御河桥的桥基和河两边的石头都是明代的原物。越过这里就可以看到明孝陵的主建筑了,黄瓦红墙,文武方门四个大字瞬间让人肃然起敬。
明孝陵旁边的梅花山还藏着一处孙陵岗,金陵层位东吴盘踞之地,今日的梅花山便是孙权的陵墓,其实在修建明孝陵时,迁走了不少前人的陵墓,只因朱元璋敬佩孙权的胆识和权谋将孙权之墓保留在梅花山,似为守陵人。
最适宜去明孝陵的季节当属春秋,花季春天,樱花和梅花也是明孝陵的一大特色;秋季银杏和枫叶落满神道,美极了!

南京明孝陵陵墓。是1368年建造的。
是一座有着2600多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都城市,“六朝古都”的风韵与现代化都市的灿烂文明在此交融,让这座国家历史一番魅力。南京的历史遗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仅有一处,它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明孝陵”。

明孝陵是南京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坐落在南京玄武区紫金山中的钟山风景区内,毗邻中山陵。洪武元年正月时(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明孝陵就是在明洪武年间修建的陵墓,里面葬的是朱元璋及其皇后,是一座合葬陵墓。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14年,次年皇后去世并葬入了孝陵中,其名字也是因皇后奉行孝治天下而得名;在明洪武31年明太祖朱元璋崩殂,遂葬入明孝陵中,此时的明孝陵还未修建完成,直至到了明永乐11年才修建完成,共历时30多年,整个明孝陵占地2500多亩,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建成后的明孝陵,无论是其建筑规制还是石刻艺术皆代表了明初建筑的最高成就,其影响非常深远,尤其是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的20多个帝王陵寝,许多的帝王陵寝皆是按照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建造,堪称明清皇陵之首,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在2003年7月份,明孝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明孝陵被列入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许多人来南京旅游大多都会到明孝陵感受下这皇家陵园的宏伟。

明孝陵所处位置在紫金山中,置身明孝陵景区中,除了那些宏伟的建筑外,更是古木参天、绿意盎然,环境非常的幽静,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许多游客会选择到这里来避暑散步。

尤其是近两年比较热门的“石象路”,石象路是明孝陵神道的一部分,神道两侧可以看到依次排列着的神兽,有大象、狮子、麒麟、马、獬豸六种石兽,秋天是石象路最美的季节,神道两侧的树叶一片金黄,因此石象路也有“南京最美600米”的美誉。

当然,既然是陵墓,肯定有地宫,况且这可是帝王陵墓,但时至今日明孝陵还未发掘,且历史上从未被盗掘成功,至今保存完好,不得不让人惊叹古人的建筑技艺之高超,不知道使用了何种手段,以至于科技如此发达的现在也未打开,而地宫内到底都有什么至今也是个谜。

明孝陵,是哪个明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

明孝陵是哪个皇帝的陵墓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

明孝陵简介
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

南京明孝陵的来历或故事
1、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应天府崩殂,遂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长达30余年。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帝王陵墓...

朱元璋的墓葬在了哪里?
1398年闰五月,七十一岁的朱元璋逝世,与马皇后合葬于南京钟山下孝陵。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墓地在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是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建于1383年,距今有600...

明孝陵是谁的陵墓?
明孝陵。坐落在今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及马皇后的陵墓。早在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作为陵墓,第二年便动工建造。洪武十五年(1382)马皇后死,即葬于此。至洪武三十一年(139...

明孝陵是谁的墓
2.建筑特色 明孝陵建筑群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性之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帝王陵墓。明孝陵发掘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初,至今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3.历史沿革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其建筑和...

明孝陵开放时间是什么时候
坐落在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建于1383年(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陵墓建筑宏伟,陵园围墙长达45公里,孝陵分前、后两大部分。前部从下马坊开始经四方城,内有“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巨碑及神道,两旁有石兽、望柱...

朱元璋的明孝陵,为什么600多年无人敢动?
众所周知,君王死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陵墓,而作为一统江山的帝王,皇陵自然要修得富丽堂皇,所以对很多君王来说,在生前修建陵墓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明太祖朱元璋也不例外。朱元璋的皇陵名叫明孝陵,明孝陵始建于1381年,历时30...

明十三陵的建造时间至今多少年了?
这其中葬入明十三陵之中的就只有十三位,另三位未葬入明十三陵的帝王则分别为朱元璋、朱允炆以及朱祁钰。身为明朝开国者的朱元璋因明朝最初定都于南京而于南京修建陵墓,名为“明孝陵”。而朱允炆则因“靖难之役”的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