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分别为他们写小传! 列举两位“两弹一星”科学家资料,分别为他们写小传

列举两位“两弹一星”科学家资料,分别为他们写小传

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于江苏常熟,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
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生于河南开封,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是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 理的开拓者,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

扩展资料:
“两弹一星”人物简介:
1、王淦昌
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核武器研究试验工作的开拓者,在从事核武器研制期间,指导并参加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他是原子弹冷试验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指导了中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领导并具体组织了中国第二、第三次地下核试验。
主持指导的爆轰物理试验、炸药工艺、近区核爆炸探测、抗电磁干扰、抗核加固技术和激光模拟核爆炸试验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赵九章
在中国人造地球卫星研制过程中,赵九章提出了“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等重要建议,领导开创了利用气象火箭和探空火箭进行高空探测的研究。
探索了卫星发展方向,筹建了环境模拟实验室和开展遥测、跟踪技术研究,组建了空间科学技术队伍。1964年,根据国内运载工具的发展提出了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研究工作的建议。
在中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定,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等诸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他领导完成了核爆炸试验的地震观测和冲击波传播规律以及有关弹头再入大气层时的物理现象等研究课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弹一星

钱学森 (1911- )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55年回国 钱三强 (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1948年回国 钱骥(1917-1983) 江苏省金坛县人,1917年生,男,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 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二部卫星设计院业务负责人。 姚桐斌 (1922-1968) 江苏省无锡市人,1922年生,男,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 194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留学,1951年获博士学位,1954年赴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国后,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长。1968年被文革造反派毒打致死。 赵九章 (1907-1968) 浙江省吴兴县人,1907年生,男,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3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德国攻读气象学专业,1938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卫星设计院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1968年被文革暴徒残害之后自杀身亡。 邓稼先 (1924-1986) 安徽省怀宁县人,1924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10月缚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王淦昌 (1907-1998) 江苏省常熟县人, 1907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3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彭桓武 (1915- ) 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8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获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45年与N玻恩共同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加耳——布列兹班奖。1948年被选为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1947年回国, 程开甲 (1918- ) 江苏省吴江市人, 1918年生,男,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工作,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 黄纬禄 (1916- ) 安徽省芜湖市人,1916年生,男,火箭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7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东风一号”副总设计师兼控制系统总设计师、“东风二号”副总设计师、“东风三号”副总设计师、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及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航天部总工程师、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屠守锷 (1917- ) 浙江省湖州市人, 1917年生,男,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留学,获硕士学位。1945年回国 周光召 (1929- ) 湖南省长沙人,1929年生,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7年至1997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员

扬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初中同学,西南联大同学,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后来两人有着完全不通的价值取向,走上了完全不通的道路!扬振宁留在美国繁华世界,靠获得诺贝儿奖,出尽风头,晚年还不甘寂寞!邓稼先当年毅然回国,为中华民族的两弹一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试验条件有限,人身防护条件简陋,邓稼先由于核辐射过多,身患癌症,英年早逝,实为国家民族之大殇!但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从历史和国家角度来说,邓稼先必将千古流芳,永垂不朽!是他,永远的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战略安全和民族地位!不管过多少年,所有炎黄子孙都将崇敬他!

镜头一:着学生装的杨振宁和邓稼先先后登上轮船来到美利坚留学。

镜头二:西装革履的邓稼先在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上(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踏上归国的旅途。

镜头三:西装革履,拿到诺奖的志得意满的杨振宁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最后还是屈居在教授区买了房子)。

镜头四:茫茫戈壁滩上,穿着旧军大衣的邓稼先在风沙中勘测原子弹实验场(数年后罗布泊蘑菇云升起,整个世界震惊,纷纷猜测中国得到了苏或美专家的帮助,数十年后考可死报告再次坚称中国偷窃W88弹头技术云云)。

镜头五:杨振宁访问中国,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参与了两弹研制(尚不知邓就是负责人),邓稼先只是说了句:你先上飞机吧。

镜头六:杨振宁在上海的饯行宴会上(特写:政要满座,山珍海味加茅台酒),突然收到邓稼先的纸条(内容大家都知道了),立刻离席到厕所泪流满面(第几次痛哭?)

镜头七:大量杨振宁与李政道交恶的新闻报道(特写:时间跨度达四十年)的镜头切换,其中数分钟杨振宁对台湾某传记作家细数当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自己如何将灵感告诉李政道云云。

镜头八:戈壁滩上,某次核弹点火后未爆炸,众人面面相嘘,邓稼先说了句“我是总指挥”,然后只身走进实验场双手捧出哑弹。

镜头九:几年后,北京301医院,邓稼先患癌症全身大出血逝世。又数年,两弹解密,中央始大张旗鼓宣传,邓稼先的名字被世人所知。

镜头十:杨振宁写悼文追念邓稼先,大家恍然:原来两人是校友。

镜头十一:应母校多次邀请,杨振宁毅然决定回清华园定居,在保留美籍前提下办理中国绿卡,入住装修一新的带电梯的两层别墅,开始教授本科物理。

镜头十三:杨振宁通过亲友向媒体透露要和28岁的翁MM订婚(让我的老灵魂得到。。。)

*******************************************

在一次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他是一种壮志已酬,得其所哉的欣慰。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就心里明白的。
邓稼先有一次开会在西湖,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相片。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作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了。

杨振宁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不忠:杨振宁先生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毅然加入美国籍,父亲劝说也无效,不肯归国效力。拿到诺奖的志得意满的杨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最后还是屈居在教授区买了房子)

不孝:加入美国籍,为此事杨的父亲到死也没有原谅他,是为不孝。

不仁:在祖国富强时,又在与某名牌大学的互相吹捧炒作中,回国颐养天年,自从回国以来,东走走、西逛逛,忙着走穴炒作,不愿踏踏实实做工作.

不义:窃李政道的研究成果,得诺贝尔奖,还倚老卖老的将名字写在李政道的前边,并出书丑化李政道;杜夫人刚刚过世,大一的基础物理刚开课不到半个学期,就一心想着上帝的最后一个礼物...

想想学位毕业7天,不顾美国阻挠毅然回国的邓稼先,为中国的国防核工业呕心沥血,年仅52虽因放射性影响身患癌症去世.

想想同道的李政道先生早年毅然回国,从70年代起,李政道教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在中国发展高能物理和建立高能加速器,后来成为建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和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骨干;1982年当我国高能物理事业举棋不定的关键时刻,他帮助我国选择了一个既先进又符合国情的BEPC方案,并成为当今世界上在c-τ物理研究能区唯一的高亮度电子对撞机,并做出了重要的物理结果。

想想刚刚过世的陈省身先生,生活俭朴、出钱出力、培养弟子、呕心沥血,一心祖国科学事业,真泰山北斗。身为科学家,应当规范言行,树学人之楷模;

从一些以往的传记回忆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杨在人品上不及李正道,也不及大多数解放初回国的科学家。理由:从年龄上看,李比杨年轻而同时获奖,可以推知李更有创造力,而杨此后却经常纠缠于论文署名的事情,从中国社会传统可以知道,大概杨年长处于领导地位,而具体的事情大部分由李来完成(很难想象李不干什么事却去抢年长又干许多事的杨的功劳),奥本海默也调和不了。杨在得奖后首先访问了台湾,李同情红色中国,两人渐行渐远。此后中美解冻杨回国见到老同学邓稼先竟然鼓动他到美国,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那时出去了就由不得自己了(邓稼祥说过,我不会在杨面前透露在干什么,因为杨何等聪明,只要我一说,他就可以推断中国原子弹研究进展程度),周总理热情的请杨回来为祖国效力,竟被他以国内物理水平太差而一口回绝。而李、丁肇中访问大陆后积极为国内引进先进设备,亲自安排人才培训,造出了正负电子对撞机(受到杨的反对好像认为太浪费钱)、加速器、阿尔法磁谱仪等世界领先科技,李还积极帮助建立两岸骨髓库;即使李远哲这个现在认为是亲独分子,78年到大陆访问安排他参观景点,他却说时间紧张先看科研单位,80年代不辞辛苦为大连物理化学所引进了当时国内还没有的部分先进的分析仪器。而杨呢,只看到他在到处演讲,唯恐人们不知道他除了第一个华人诺将外还有一颗赤子之心,到处与各地官员会面(好像与现今搞“学术政治”的科学家有某种相似),也没听说捐助什么项目,不管是物理的还是人道的,倒是很会节约他自己的钱财,80年代经杨推荐到美国学习的物理苗子,其中有一个居然人格分裂杀了好几个同学,真是“慧眼识英才”。50年代没回来现在回来定居,领取“上帝最后的恩赐”,名利双收,果然是学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佩服佩服。
邓稼先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

钱三强 (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1948年回国
===================================================================================
钱骥 (1917-1983)

江苏省金坛县人,1917年生,男,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

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二部卫星设计院业务负责人。
========================================================================================
姚桐斌 (1922-1968)

江苏省无锡市人,1922年生,男,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

194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留学,1951年获博士学位,1954年赴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国后,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长。1968年被文革造反派毒打致死。
=====================================================================================
赵九章 (1907-1968)

浙江省吴兴县人,1907年生,男,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3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德国攻读气象学专业,1938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卫星设计院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1968年被文革暴徒残害之后自杀身亡。
=========================================================================================
邓稼先 (1924-1986)

安徽省怀宁县人,1924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10月缚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
王淦昌 (1907-1998)

江苏省常熟县人, 1907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3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
彭桓武 (1915- )

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8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获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45年与N·玻恩共同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加耳——布列兹班奖。1948年被选为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1947年回国,
==========================================================================================
程开甲 (1918- )

江苏省吴江市人, 1918年生,男,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工作,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

作者: 211.96.228.* 2005-3-21 00:52 回复此发言

--------------------------------------------------------------------------------

2 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是爱国海归,有无毛泽东中国都会有两弹一星!

作者: 211.96.228.* 2005-3-21 00:50 回复此发言

--------------------------------------------------------------------------------

2 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是爱国海归,有无毛泽东中国都会有两弹一星
===========================================================================================
黄纬禄 (1916- )

安徽省芜湖市人,1916年生,男,火箭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7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东风一号”副总设计师兼控制系统总设计师、“东风二号”副总设计师、“东风三号”副总设计师、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及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航天部总工程师、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
屠守锷 (1917- )

浙江省湖州市人, 1917年生,男,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留学,获硕士学位。1945年回国
=========================================================================================
钱学森 (1911- )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55年回国
=====================================================================================

周光召 (1929- )

周光召院士1929年5月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7年至1997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员
=========================================================================================
杨嘉墀 (1919- )

江苏省吴江县人,1919年生,男,卫星和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4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留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
==========================================================================================
陈能宽 (1923- )

湖南省慈利县人,1923年生,男,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6年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毕业。1947年赴美国留学,1949年获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物理冶金博士学位。曾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威斯汀豪斯公司研究员。1955年回国
==========================================================================================
陈芳允 (1916- )

浙江省台州市人,1916年生,男,无线电电子学、空间系统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5年在英国COSSOR无线电厂研究室工作,解放前夕回国。
======================================================================================
吴自良 (1917- )

浙江省浦江县人,1917年生,男,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7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后在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厂、昆明中央机器厂任设计师、工程师。1943年赴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冶金系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金属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1949年任锡腊丘斯大学材料系主任研究工程师。1950年底回国
=========================================================================================

作者: 211.96.228.* 2005-3-21 00:52 回复此发言

--------------------------------------------------------------------------------

3 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是爱国海归,有无毛泽东中国都会有两弹一星!
任新民 (1915- )

安徽省宁国县人,1915年生,男,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0年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毕业。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9年8月回国
=========================================================================================

孙家栋 (1929- )

辽宁省复县人,1929年生,男,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58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获金制奖章,同年回国。
=========================================================================
朱光亚(1924- )

湖北省武汉市人,1924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美国密执安大学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工作,
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于1950年春回国
=====================================================================================
王希季 (1921- )

云南省大理市人,1921年生,男,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1948年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研究院留学,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
===============================================================================================
王大珩 (1915- )

江苏省吴县市人,1915年生,男,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留学,攻读应用光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42年被英国伯明翰昌斯公司聘为助理研究员。1948年回国
==============================================================================================
于敏 (1926- )

河北省宁河县人,1926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1951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从事核理论研究工作
===============================================================================================
郭永怀 (1909-1968)

山东省荣成市人,1909年生,男,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留学并获硕士学位。1941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1945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研究员,1946年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回国

生平简介:钱三强 (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1948年回国
===================================================================================
钱骥 (1917-1983)

江苏省金坛县人,1917年生,男,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

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二部卫星设计院业务负责人。
========================================================================================
姚桐斌 (1922-1968)

江苏省无锡市人,1922年生,男,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

194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留学,1951年获博士学位,1954年赴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国后,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长。1968年被文革造反派毒打致死。
=====================================================================================
赵九章 (1907-1968)

浙江省吴兴县人,1907年生,男,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3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德国攻读气象学专业,1938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卫星设计院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1968年被文革暴徒残害之后自杀身亡。
=========================================================================================
邓稼先 (1924-1986)

安徽省怀宁县人,1924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10月缚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
王淦昌 (1907-1998)

江苏省常熟县人, 1907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3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聂荣臻 两弹一星的元勋
在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代将帅中,早年留洋以图科技强国者不在少数。他们后来虽投笔从戎,却从未放弃过当年的理想,聂荣臻元帅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曾参加南昌和广州起义,是红军的创建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又领导科技工作,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生平

■在十大元帅中,只有聂荣臻直接参加了南昌和广州两大起义

■聂荣臻是中国“两弹一星”研制和试验的直接领导者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出生于四川江津县。他8岁入私塾。后人高等小学,1917年夏考入江津中学。在校内,他接触到《新青年》等杂志,曾与同学相约“我辈要以报国为根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业”。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因参加抵制日货运动被校方勒令退学。恰逢当时四川勤工俭学运动迅猛发展,他决定到西方去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1921年初,聂荣臻到达法国,在那里结识了周恩来、蔡和森、陈毅、邓小平等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思想上也从“实业救国”转变为信仰共产主义。1922年,他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秋,他来到莫斯科,进入东方大学学习,后来与叶挺等人被秘密派往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培养的宝贵军事人才。

1925年,聂荣臻回国后,先在黄埔军校政治部任秘书兼政治教官,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负责传达党的指示和调配干部。1927年南昌起义前夕,他协助周恩来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特别是成功地组织了以叶挺独立团为基础的第二十五师,参加南昌起义。同年12月,聂荣臻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并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

广州起义失败后,聂荣臻赴上海转入地下,负责军委的日常工作。他终日兜中揣一张月票在市内奔走,还练就一身跳电车甩掉特务盯梢的本事。1931年底,他进入江西瑞金,不久任红一军团政委。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率领这支红军主力南征北战长达五年。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聂荣臻任第一一五师副师长,率部开赴抗日前线,参与指挥了平型关大战。此后,他率2O00多人进入五台山区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半年多就将部队发展到4万人,建立了毛泽东称赞的“抗日模范根据地”。1944年8月,聂荣臻赴延安出席“七大”。抗战胜利后,他继续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后担任华北军区司令员,领导了华北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曾任北京市市长、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等职。1956年11月,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后又担任国防科委主任。在他的组织和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先后试验成功了“两弹”(核弹、导弹)“一星”(人造卫星)。

晚年的聂荣臻仍然关心国防科研和军队建设,关心国家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1992年5月14日,这位共和国仅存的一位元帅,安详地离开人世,享年93岁。

共23名两弹一星科学家
生平简介:钱三强 (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1948年回国
===================================================================================
钱骥 (1917-1983)

江苏省金坛县人,1917年生,男,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

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二部卫星设计院业务负责人。
========================================================================================
姚桐斌 (1922-1968)

江苏省无锡市人,1922年生,男,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

194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留学,1951年获博士学位,1954年赴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国后,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长。1968年被文革造反派毒打致死。
=====================================================================================
赵九章 (1907-1968)

浙江省吴兴县人,1907年生,男,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3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德国攻读气象学专业,1938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卫星设计院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1968年被文革暴徒残害之后自杀身亡。
=========================================================================================
邓稼先 (1924-1986)

安徽省怀宁县人,1924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10月缚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
王淦昌 (1907-1998)

江苏省常熟县人, 1907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3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
彭桓武 (1915- )

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8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获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45年与N·玻恩共同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加耳——布列兹班奖。1948年被选为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1947年回国,
==========================================================================================
程开甲 (1918- )

江苏省吴江市人, 1918年生,男,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工作,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

作者: 211.96.228.* 2005-3-21 00:52 回复此发言

--------------------------------------------------------------------------------

2 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是爱国海归,有无毛泽东中国都会有两弹一星!

作者: 211.96.228.* 2005-3-21 00:50 回复此发言

--------------------------------------------------------------------------------

2 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是爱国海归,有无毛泽东中国都会有两弹一星
===========================================================================================
黄纬禄 (1916- )

安徽省芜湖市人,1916年生,男,火箭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7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东风一号”副总设计师兼控制系统总设计师、“东风二号”副总设计师、“东风三号”副总设计师、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及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航天部总工程师、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
屠守锷 (1917- )

浙江省湖州市人, 1917年生,男,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留学,获硕士学位。1945年回国
=========================================================================================
钱学森 (1911- )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55年回国
=====================================================================================

周光召 (1929- )

周光召院士1929年5月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7年至1997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员
=========================================================================================
杨嘉墀 (1919- )

江苏省吴江县人,1919年生,男,卫星和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4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留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
==========================================================================================
陈能宽 (1923- )

湖南省慈利县人,1923年生,男,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6年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毕业。1947年赴美国留学,1949年获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物理冶金博士学位。曾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威斯汀豪斯公司研究员。1955年回国
==========================================================================================
陈芳允 (1916- )

浙江省台州市人,1916年生,男,无线电电子学、空间系统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5年在英国COSSOR无线电厂研究室工作,解放前夕回国。
======================================================================================
吴自良 (1917- )

浙江省浦江县人,1917年生,男,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7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后在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厂、昆明中央机器厂任设计师、工程师。1943年赴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冶金系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金属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1949年任锡腊丘斯大学材料系主任研究工程师。1950年底回国
=========================================================================================

作者: 211.96.228.* 2005-3-21 00:52 回复此发言

--------------------------------------------------------------------------------

3 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是爱国海归,有无毛泽东中国都会有两弹一星!
任新民 (1915- )

安徽省宁国县人,1915年生,男,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0年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毕业。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9年8月回国
=========================================================================================

孙家栋 (1929- )

辽宁省复县人,1929年生,男,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58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获金制奖章,同年回国。
=========================================================================
朱光亚(1924- )

湖北省武汉市人,1924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美国密执安大学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工作,
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于1950年春回国
=====================================================================================
王希季 (1921- )

云南省大理市人,1921年生,男,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1948年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研究院留学,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
===============================================================================================
王大珩 (1915- )

江苏省吴县市人,1915年生,男,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留学,攻读应用光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42年被英国伯明翰昌斯公司聘为助理研究员。1948年回国
==============================================================================================
于敏 (1926- )

河北省宁河县人,1926年生,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1951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从事核理论研究工作
===============================================================================================
郭永怀 (1909-1968)

山东省荣成市人,1909年生,男,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留学并获硕士学位。1941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1945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研究员,1946年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回国

我这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一段极不寻常的历史。把这段历史详细披露出来,同样有着不寻常的经历。

一则故事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上空爆炸了一颗中国人自己研制的原子弹。全中国都沸腾了。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的老师严济慈来到他的好友许德珩家。话题当然是谈原子弹。许老悄声问:“是谁有这么大本事,把原子弹搞出来了?”“嘿,你还问我,问你的女婿呀!”严老笑个不停。“我的女婿——邓稼先?”许老惊愕不已。

由于事关国家机密,科学家们即使对自己的亲属也守口如瓶。

一个建议

35年过去了,人们依然守口如瓶。

当年参加“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大都只负责某一方面。指挥全局的,是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这些政治家;协助他们搞组织工作的是宋任穷、张爱萍、张劲夫这样一些老革命。这些健在的知情人如今都是耄耋老人了。

关于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是如何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最了解情况的是当年的中国科学院■组书记、副院长张劲夫。

1999年初,《科学时报》记者刘振坤有机会采访张劲夫同志。张老回忆起1956年到1966年中国科学院辉煌的10年,提到中科院参与“两弹一星”这件事。访谈被整理成《在科学院辉煌的背后》一文刊登在《科学新闻周刊》上。这篇文章打开了人们记忆的闸门,不少老科学家打电话、写信,希望他们的老领导张劲夫谈谈科学院为研制“两弹一星”所做的历史贡献。远在大洋彼岸的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打电话给张老,建议他正式披露科学院参与“两弹一星”研制这段史实,给历史一个交待,给后人一个交待。

一个电话

张劲夫同志考虑再三,征求了中国科学院现任院长路甬祥的意见,决定采纳杨振宁的建议,向人民公开这段科学的秘密历程。1999年3月11日与12日,张劲夫同志再次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在他博大的记忆宝库里如数家珍……这篇访谈被整理成以张劲夫署名的1万多字的回忆文章《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先以内部资料的形式分送有关领导。

1999年4月27日,张劲夫同志的秘书俞家英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从■■■同志办公室打来的,■■■总书记要亲自与张劲夫同志通话。江总书记在电话中说,看到您关于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文章,觉得非常好。当年你们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能够研制出“两弹一星”,为国家为民族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今天,我们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要搞出一点名堂来。我看这篇文章不光要在《科学时报》上发表,还应该在《人民日报》和其他报纸上发表。

在■■■总书记的关心与安排下,5月5日,新华社发出通稿《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5月6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所有大报同时刊登这篇重要文章。

一本书

1999年5月6日,因特网率先将张劲夫同志的文章传遍全世界,在国内外引起强烈震撼。

钱学森看了《科学时报》上发表的张老的文章,让他的秘书涂元季打电话给报社转达钱老的意见:“张劲夫同志的文章写得非常好,读了非常感人,老一代科学家非常感慨,当年那种大协作精神应该回来了。”

当年科学院分管军工任务的副院长裴丽生如今已经93岁高龄,听人给他读了张劲夫的文章后激动地说:“过去我虽然分管军工任务,但是有纪律,上边的情况不许打听,因此许多事情我也不清楚。张劲夫同志是能够把这段历史说清楚的惟一的人,感谢他把这段历史说出来了。张劲夫的记忆力特别好,这一点我了解。‘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和中国科学家在■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创造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张劲夫的文章也是一篇珍贵的文献。”

在张劲夫同志回忆文章的带动与启发下,朱光亚、周光召等一大批科学家与裴丽生、陆绶观等一些当年“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组织者纷纷同意接受记者的采访,回忆起这段科学的秘密历程。

中国科学院■组副书记郭传杰提议将这些重要史料汇编成书,以传之久远,既作科教兴国的范例,又作爱国主义教材。暨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周继武闻讯赶赴北京,与科学时报社总编辑罗荣兴商定以最快的速度合作出版这本披露中国“两弹一星”科研历程的书。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综合计划局对此给予了全面的支持。中国科学院军工史办公室主任赵萱同志经上级批准,拿出多年来科学家们整理的内部史料,选出了其中的一部分,并收集了许多珍贵照片,公之于世。

1999年8月31日,■■■主席为该书题写了书名《请历史记住他们》。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中记载的当年参加“两弹一星”研制的科学家,大都已进入老年。如今在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研究岗位上的早已是一代英姿勃发的青年科学家。书中提到的当年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机构,也已经在1967年“■■”中调整建制转到国防科研部门,那里有一支学科体系完整、装备精良的科研生力军。但是,水有源,树有根,今天中国的尖端科技的基础是老一代科学家当年用心血、青春乃至生命奠定的。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未来不会忘记他们!
回答者:辛众秀 - 初学弟子 一级 3-27 20:54

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真相——两弹元勋的故事
一个人要想在这样一个清浊混杂的社会里干干净净地走完自己的一生,很不容易,若还能奉献全身心于自己的事业,且能取得伟大的成果,则更难。

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干干净净地走完了自己一生的人,他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他又是一个将整个身心奉献于自己的事业的人,因此赢得人们的崇敬;他更是一个成就丰功伟绩的人,因此使人们由衷地钦佩和敬仰。

扬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初中同学,西南联大同学,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后来两人有着完全不通的价值取向,走上了完全不通的道路!扬振宁留在美国繁华世界,靠获得诺贝儿奖,出尽风头,晚年还不甘寂寞!邓稼先当年毅然回国,为中华民族的两弹一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试验条件有限,人身防护条件简陋,邓稼先由于核辐射过多,身患癌症,英年早逝,实为国家民族之大殇!但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从历史和国家角度来说,邓稼先必将千古流芳,永垂不朽!是他,永远的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战略安全和民族地位!不管过多少年,所有炎黄子孙都将崇敬他!

镜头一:着学生装的杨振宁和邓稼先先后登上轮船来到美利坚留学。

镜头二:西装革履的邓稼先在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上(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踏上归国的旅途。

镜头三:西装革履,拿到诺奖的志得意满的杨振宁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最后还是屈居在教授区买了房子)。

镜头四:茫茫戈壁滩上,穿着旧军大衣的邓稼先在风沙中勘测原子弹实验场(数年后罗布泊蘑菇云升起,整个世界震惊,纷纷猜测中国得到了苏或美专家的帮助,数十年后考可死报告再次坚称中国偷窃W88弹头技术云云)。

镜头五:杨振宁访问中国,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参与了两弹研制(尚不知邓就是负责人),邓稼先只是说了句:你先上飞机吧。

镜头六:杨振宁在上海的饯行宴会上(特写:政要满座,山珍海味加茅台酒),突然收到邓稼先的纸条(内容大家都知道了),立刻离席到厕所泪流满面(第几次痛哭?)

镜头七:大量杨振宁与李政道交恶的新闻报道(特写:时间跨度达四十年)的镜头切换,其中数分钟杨振宁对台湾某传记作家细数当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自己如何将灵感告诉李政道云云。

镜头八:戈壁滩上,某次核弹点火后未爆炸,众人面面相嘘,邓稼先说了句“我是总指挥”,然后只身走进实验场双手捧出哑弹。

镜头九:几年后,北京301医院,邓稼先患癌症全身大出血逝世。又数年,两弹解密,中央始大张旗鼓宣传,邓稼先的名字被世人所知。

镜头十:杨振宁写悼文追念邓稼先,大家恍然:原来两人是校友。

镜头十一:应母校多次邀请,杨振宁毅然决定回清华园定居,在保留美籍前提下办理中国绿卡,入住装修一新的带电梯的两层别墅,开始教授本科物理。

镜头十三:杨振宁通过亲友向媒体透露要和28岁的翁MM订婚(让我的老灵魂得到。。。)

*******************************************

在一次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他是一种壮志已酬,得其所哉的欣慰。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就心里明白的。
邓稼先有一次开会在西湖,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相片。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作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了。

杨振宁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不忠:杨振宁先生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毅然加入美国籍,父亲劝说也无效,不肯归国效力。拿到诺奖的志得意满的杨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最后还是屈居在教授区买了房子)

不孝:加入美国籍,为此事杨的父亲到死也没有原谅他,是为不孝。

不仁:在祖国富强时,又在与某名牌大学的互相吹捧炒作中,回国颐养天年,自从回国以来,东走走、西逛逛,忙着走穴炒作,不愿踏踏实实做工作.

不义:窃李政道的研究成果,得诺贝尔奖,还倚老卖老的将名字写在李政道的前边,并出书丑化李政道;杜夫人刚刚过世,大一的基础物理刚开课不到半个学期,就一心想着上帝的最后一个礼物...

想想学位毕业7天,不顾美国阻挠毅然回国的邓稼先,为中国的国防核工业呕心沥血,年仅52虽因放射性影响身患癌症去世.

想想同道的李政道先生早年毅然回国,从70年代起,李政道教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在中国发展高能物理和建立高能加速器,后来成为建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和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骨干;1982年当我国高能物理事业举棋不定的关键时刻,他帮助我国选择了一个既先进又符合国情的BEPC方案,并成为当今世界上在c-τ物理研究能区唯一的高亮度电子对撞机,并做出了重要的物理结果。

想想刚刚过世的陈省身先生,生活俭朴、出钱出力、培养弟子、呕心沥血,一心祖国科学事业,真泰山北斗。身为科学家,应当规范言行,树学人之楷模;

从一些以往的传记回忆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杨在人品上不及李正道,也不及大多数解放初回国的科学家。理由:从年龄上看,李比杨年轻而同时获奖,可以推知李更有创造力,而杨此后却经常纠缠于论文署名的事情,从中国社会传统可以知道,大概杨年长处于领导地位,而具体的事情大部分由李来完成(很难想象李不干什么事却去抢年长又干许多事的杨的功劳),奥本海默也调和不了。杨在得奖后首先访问了台湾,李同情红色中国,两人渐行渐远。此后中美解冻杨回国见到老同学邓稼先竟然鼓动他到美国,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那时出去了就由不得自己了(邓稼祥说过,我不会在杨面前透露在干什么,因为杨何等聪明,只要我一说,他就可以推断中国原子弹研究进展程度),周总理热情的请杨回来为祖国效力,竟被他以国内物理水平太差而一口回绝。而李、丁肇中访问大陆后积极为国内引进先进设备,亲自安排人才培训,造出了正负电子对撞机(受到杨的反对好像认为太浪费钱)、加速器、阿尔法磁谱仪等世界领先科技,李还积极帮助建立两岸骨髓库;即使李远哲这个现在认为是亲独分子,78年到大陆访问安排他参观景点,他却说时间紧张先看科研单位,80年代不辞辛苦为大连物理化学所引进了当时国内还没有的部分先进的分析仪器。而杨呢,只看到他在到处演讲,唯恐人们不知道他除了第一个华人诺将外还有一颗赤子之心,到处与各地官员会面(好像与现今搞“学术政治”的科学家有某种相似),也没听说捐助什么项目,不管是物理的还是人道的,倒是很会节约他自己的钱财,80年代经杨推荐到美国学习的物理苗子,其中有一个居然人格分裂杀了好几个同学,真是“慧眼识英才”。50年代没回来现在回来定居,领取“上帝最后的恩赐”,名利双收,果然是学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佩服佩服。
邓稼先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

■21岁便在学生运动中担任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26岁在美国成为“娃娃博士”;取得学位后第九天便毅然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

■1958年以后神秘地“消失”。在戈壁大漠中,创造出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

■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只要这世界上还有中国人,就会有人记得岳飞文天祥,就会有人记得??邓稼先!!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辉煌的名字:

两弹一星元勋: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院士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物理泰斗王淦昌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核物理学家钱三强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冶金学家吴自良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学泰斗钱学森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物理学家彭桓武

同时让我们也记住一个名字,美国人杨振宁,他为自己的国家(美国)又增加了一个诺贝尔奖.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
1911.12.11~ 著名科学家。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195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上海交通大学铁道机械系毕业。1935年留学美国,入麻萨诸塞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理论。193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博士学位,曾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空气动力学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和喷气推进中心主任。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返回中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1964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被聘为国防科工委科技委高级顾问。是中共第九至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1991年被中国科协四届一次全委会授予中国科协名誉主席称号。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和系统工程等领域有开创性的贡献。1956年初,主持制订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第37项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设》报告书,并在1956年2月向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建立与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参与领导创建火箭、航天科学研究机构和系统工程队伍;长期担负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组织领导中国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研制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许多领域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6月获得“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⑿勰7督闭隆V�小豆こ炭刂坡邸贰ⅰ段锢砹ρЫ惨濉贰ⅰ缎羌屎叫懈怕邸贰ⅰ堵巯低彻こ獭返取?

杨振宁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不忠:杨振宁先生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毅然加入美国籍,父亲劝说也无效,不肯归国效力。拿到诺奖的志得意满的杨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最后还是屈居在教授区买了房子)

不孝:加入美国籍,为此事杨的父亲到死也没有原谅他,是为不孝。

不仁:在祖国富强时,又在与某名牌大学的互相吹捧炒作中,回国颐养天年,自从回国以来,东走走、西逛逛,忙着走穴炒作,不愿踏踏实实做工作.

不义:窃李政道的研究成果,得诺贝尔奖,还倚老卖老的将名字写在李政道的前边,并出书丑化李政道;杜夫人刚刚过世,大一的基础物理刚开课不到半个学期,就一心想着上帝的最后一个礼物...

想想学位毕业7天,不顾美国阻挠毅然回国的邓稼先,为中国的国防核工业呕心沥血,年仅52虽因放射性影响身患癌症去世.

想想同道的李政道先生早年毅然回国,从70年代起,李政道教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在中国发展高能物理和建立高能加速器,后来成为建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和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骨干;1982年当我国高能物理事业举棋不定的关键时刻,他帮助我国选择了一个既先进又符合国情的BEPC方案,并成为当今世界上在c-τ物理研究能区唯一的高亮度电子对撞机,并做出了重要的物理结果。

想想刚刚过世的陈省身先生,生活俭朴、出钱出力、培养弟子、呕心沥血,一心祖国科学事业,真泰山北斗。身为科学家,应当规范言行,树学人之楷模;

从一些以往的传记回忆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杨在人品上不及李正道,也不及大多数解放初回国的科学家。理由:从年龄上看,李比杨年轻而同时获奖,可以推知李更有创造力,而杨此后却经常纠缠于论文署名的事情,从中国社会传统可以知道,大概杨年长处于领导地位,而具体的事情大部分由李来完成(很难想象李不干什么事却去抢年长又干许多事的杨的功劳),奥本海默也调和不了。杨在得奖后首先访问了台湾,李同情红色中国,两人渐行渐远。此后中美解冻杨回国见到老同学邓稼先竟然鼓动他到美国,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那时出去了就由不得自己了(邓稼祥说过,我不会在杨面前透露在干什么,因为杨何等聪明,只要我一说,他就可以推断中国原子弹研究进展程度),周总理热情的请杨回来为祖国效力,竟被他以国内物理水平太差而一口回绝。而李、丁肇中访问大陆后积极为国内引进先进设备,亲自安排人才培训,造出了正负电子对撞机(受到杨的反对好像认为太浪费钱)、加速器、阿尔法磁谱仪等世界领先科技,李还积极帮助建立两岸骨髓库;即使李远哲这个现在认为是亲独分子,78年到大陆访问安排他参观景点,他却说时间紧张先看科研单位,80年代不辞辛苦为大连物理化学所引进了当时国内还没有的部分先进的分析仪器。而杨呢,只看到他在到处演讲,唯恐人们不知道他除了第一个华人诺将外还有一颗赤子之心,到处与各地官员会面(好像与现今搞“学术政治”的科学家有某种相似),也没听说捐助什么项目,不管是物理的还是人道的,倒是很会节约他自己的钱财,80年代经杨推荐到美国学习的物理苗子,其中有一个居然人格分裂杀了好几个同学,真是“慧眼识英才”。50年代没回来现在回来定居,领取“上帝最后的恩赐”,名利双收,果然是学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佩服佩服。
邓稼先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赞同163| 评论(

23名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4、朱光亚(1924.12.25~2011.2.26),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吉林大学物理学创始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

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1、任新民(1915.12.05~2017.02.12)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安徽宁国人,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2、陈芳允(1916.04.03~2000.04.29)无线电电子学家,浙江黄岩人。1964年至1965年,...

两弹元勋元有哪些科学家资料
钱骥(1917年12月27日—1983年8月18日),男,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中国地球物理学科的主要创业者。1943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1、两弹一星的科学家是邓稼先,邓稼先是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2、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

我国的“两弹一星”的23个元勋分别是谁?
1.钱三强 (1913-1992)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钱骥 (1917-1983)江苏省金坛县人,1917年生,男,中共党员,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3.姚桐斌 (1922-1968)江苏省无锡市...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有哪些?
1、钱学森是参与“两弹一星”项目的科学家之一。他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被尊称为“中国航天之父”和“中国导弹之父”。2、钱学森于1935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1936...

“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
是指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三位科学家。1、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 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1932年,毕业于北京...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邓稼先、钱三、强钱骥、姚桐斌、赵九章、王淦昌等人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研究方向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对中国核事业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应被历史铭记,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1、邓稼先:中国...

我国有哪些两弹一星元勋?
在我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里,有一位科学家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他也是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郭永怀。郭永怀心有大我、以身许国,为...

列举两位“两弹一星”科学家资料,分别为他们写小传
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于江苏常熟,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生于河南开封,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是...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链接

星空游玩网特别说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
© 星空游玩网 联系邮箱:电邮